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文本

历史文本

历史文本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史学理论、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5858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外国问题研究、青海民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文化记忆:时代、历史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等;历史文本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孔妍、吴义勤、吴玉杰等。

历史文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858 占比:99.28%

总计:26045篇

历史文本—发文趋势图

历史文本

-研究学者

  • 孔妍
  • 吴义勤
  • 吴玉杰
  • 孙林
  • 居正
  • 徐顽强
  • 盛景华
  • 童庆炳
  • 陈李子祚
  • 严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邢达; 付筱娜
    • 摘要: 当今世界“冷战”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西方世界仍受冷战思维影响,对其他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形态进行排斥,严重阻碍了国际和平与安全及全球化进程。罗伯特·库弗在他的《公众的怒火》中揭示了冷战思维与虚假历史文本的关系。从《公众的怒火》中体悟具有象征意义的种种人物形象及社会现象,可以深刻理解作为维护统治集团利益工具的虚假历史文本对全球化和多极化的阻碍,并进而探索消解虚假历史文本的方法,从而打破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之间交流的壁垒。
    • 李广良
    • 摘要: 在现代中国,大概除了少数中国史学史专家和部分儒家学者外,已经很少有人读《春秋》了,即使有少数读者,大概也只是把它看作一部“历史书”,“当作一个客观的历史文本”来阅读。而由于《春秋》文本的独特性并不符合史书的一般特点,实难激发普通历史爱好者们的读书兴趣,故即使作为“历史书”,《春秋》的境况似乎也是惨淡之极。即使对于当代新儒家来说,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似乎亦不具有“思想价值”,除了以《公羊学引论》成名的蒋庆先生以外,少有以《春秋》及“春秋学”为其思想资源者。在当代哲学家之中,对“《春秋》的深远寓意”有真切之体会者,亦寥寥无几也。
    • 陈继华; 王小红
    • 摘要: 在旧城改造或历史文物保护过程中,设计师大多会在历史风貌恢复上对建筑文物周边街区采取一种表演性策略。在这种策略之下,隐含着一种对历史的虚构,然而单纯地将这种虚构看作是对过往历史的篡改,或者批评这种虚构是对当代城市历史言说的放弃,都显得过于简单。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建设活动作为一个可以被分析的历史文本,其永远体现着此时此刻的意识形态。本文试图对这种表演性策略背后所隐含的观念进行分析,从而发掘出导致这种设计策略的深层结构以及社会机制。
    • 夏雪瑜
    • 摘要: “中国多山,昆仑为山祖,寄居着天上之神。……时海动七天。经过的路为大地之脊,那就是秦岭。”中国多名山大川,而秦岭独具色彩。秦岭,是贾平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赋予其创作以独特的审美特性。而《秦岭记》中呈现出的秦岭的真实与意象、山地历史与现代文明、历史文本与现代书写,无一不向读者呈现出秦岭的浩瀚博大与山地乡村的迷韵交错。几十年间,贾平凹的文学视野持续关注着秦岭深处的偏僻农村,他始终执着地叙写着秦岭历史的光荣与苦难、现实的振兴与忧患。可以说,贾平凹以《秦岭记》为代表的关于秦岭的作品,堪称中国城乡尤其是秦岭山区变革的百科全书。
    • 叶智超
    • 摘要: 民族音乐学自诞生至今,已走过136个年头。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科本身也在经历着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理论与方法等各方面的不断变化与革新。民族音乐学因其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无法回避历时研究的视角。笔者以历史民族音乐学当下发展为叙述对象,针对研究对象、理论与方法、文本的历史书写、领域建构四个方面,发表自己的一些拙见,以此来窥探中国历史民族音乐学新的发展空间。
    • 韩天阳
    • 摘要: 在北京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曲《探清水河》中唱道:“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在其位的这个明啊公细听我来言呐,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蓝靛厂啊,蓝靛厂火器营儿有一个……”此曲中的京西蓝靛厂火器营,即为今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北火器营路附近,其营房大多已经无处寻觅。但早在二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京师八旗禁旅外火器营的旗营驻地。火器营为何有内外之分?外火器营在清朝北京城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我们通过历史文本和档案资料来回溯这座旗营的历史往事。
    • 吕彦霖; 李佳贤
    • 摘要: 时间:2021年1月讨论人: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师、学生,王尧教授作为嘉宾,以批注的方式参与互动李佳贤:今天我们讨论王尧的长篇小说《民谣》。~([1])该小说有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首先是小说的结构。其次,是虚构或真实的一些历史文本,它们体现在"杂篇"和"外篇",包括"杂篇"中收入的作文、入团申请书,乃至当时的倡议书、毕业留言、检讨书、揭发信、政治鉴定、儿歌等等~([2]),"外篇"中收入"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写的小说。最后,是一些别有意味的细节,比如小说中的"味道"——洪灾导致麦子有发霉的气味,"我"的神经衰弱、白胡子老人等等。同学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 陈李子祚
    • 摘要: 傅斯年"史学便是史料学"一语出自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之旨趣》.其史料学思想来源于以马赫、皮尔斯等为代表的西方实证主义学者的治学理念以及中国宋代和清代的学术传统."史学便是史料学"对于今天的学者重视新材料、考察历史文本的生成过程以及实事求是地运用史料从事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
    • 陈李子祚
    • 摘要: 傅斯年"史学便是史料学"一语出自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之旨趣》。其史料学思想来源于以马赫、皮尔斯等为代表的西方实证主义学者的治学理念以及中国宋代和清代的学术传统。"史学便是史料学"对于今天的学者重视新材料、考察历史文本的生成过程以及实事求是地运用史料从事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
    • 孔妍
    • 摘要: 阿卜杜·拉赫曼·杰巴尔提是近代以来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编年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法国占领时期的埃及历史》《神意在法国统治终结中的展现》《奇妙纪事》被看作杰巴尔提历史书写的"三部曲".这三部作品是研究拿破仑入侵埃及后最具价值的阿拉伯文史料.杰巴尔提的史学"三部曲"提供了可靠而翔实的一手资料,阐述了杰巴尔提对埃及乌莱玛阶层的认识与定位,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杰巴尔提留下的丰厚遗产值得当代学者深入挖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