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文化村镇

历史文化村镇

历史文化村镇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旅游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8796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名城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4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等;历史文化村镇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大威、赵勇、张捷等。

历史文化村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1.46%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8796 占比:98.33%

总计:8945篇

历史文化村镇—发文趋势图

历史文化村镇

-研究学者

  • 肖大威
  • 赵勇
  • 张捷
  • 张达
  • 罗瑜斌
  • 邵甬
  • 黄家平
  • 任维
  • 周宏伟
  • 周铁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普昊; 宋远; 胡昂
    • 摘要: 选取截至目前入选国家历史文化村镇的14个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入手,通过14个藏族聚落的空间要素占比与波动分析,以及聚落精神文化中心的平面与剖面图式的分析,探究藏族聚落的空间文化意涵。并结合所得结论为藏族历史文化村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策略。
    • 刘娟; 杨文君
    • 摘要: 在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背景下,村镇评估已经成为历史文化村镇持续优化保护管理的有效抓手。本文以历史文化村镇价值可持续保护和传承为目标,梳理挖掘保护流程,分析传承利用的多元模式,提出全要素特色剖析、全过程保护、可持续传承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加强与历史文化村镇建设监管的具体工作的衔接,形成操作性强的基础数据库。数据收集与评估过程中注重居民问卷、遥感影像、百度指数等多元数据的支撑,强调定量化、可视化的评估结果分析。同时以某古镇为例,采取问题溯源的形式,分析古镇近期建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并提出资源价值增补重构、人地平衡政策创新、商贸文化品牌创建的发展策略。
    • 艾绍琰; 丁素红
    • 摘要: 针对城市快速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致使的历史文化村镇原有空间结构瓦解,场所记忆丢失,日常交往场所衰败等问题,本文在“文化记忆”的视角下,以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建构出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框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唐家湾古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以及构建当地人身份认同的文化记忆;梳理出唐家湾古镇公共空间的现状与困境,进而总结出空间的物质特征与文化记忆符号表达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推导出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提出空间结构的完善,生活图景的重构,空间秩序的动态发展三个方面的历史文化村镇公共空间营造策略,以延续和发扬当地独特文化记忆,激发历史文化村镇活力以及完善物质空间品质。
    • 任维; 张雪葳; 董小松; 张嘉林
    • 摘要: 历史文化村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下学界与业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古镇为对象,运用游客受雇拍摄法、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本与空间数据进行景观感知解析,得出景观认知体系与景观情感评价,结果表明:(1)游客的游览范围与景观关注点极不均衡,呈显著的北聚南散特征;(2)游客的景观认知体系具有明显的层级性,第一层级为物质文化资源,第二层级为环境、人物及活动资源,第三层级为配套服务设施、非物质文化资源;(3)游客的景观情感评价整体呈较显著的积极倾向,但也有不少游客对部分内容表达了低喜爱与消极倾向,并在“失望的”“厌烦的”“焦躁的”这3个情感维度倾向上产生了不少负面情绪。最后,从激活南部区域、丰富非物质文化传播载体、完善景观环境与配套服务3个方面提出了嵩口古镇景观保护与发展建议。
    • 庞琳; 张亦佳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河北美丽乡村背景的历史文化村镇"原乡"现象,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河北省历史文化村镇"原乡"发展相当的11个市聚到一起,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从基地现状、生产现状、生活现状、生态现状4个方面的13个指标作为聚类分析的原始指标变量.关注乡村自身的文化传承、产业特色、历史风貌,将人文情怀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思想中,以"原乡"发展模式构建多渠道发展理念,从而建设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美丽乡村,从根本上建立以人为本的乡村建设思路.
    • 任维
    • 摘要: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历史文化村镇的良性存续发展是多学科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林浦村作为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UGC图片数据进行编码与可视化解析,完成景物与景点的关注热度与共现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景物的关注热度由高至低为建筑、人物、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山水环境、道路街巷;(2)景点的关注热度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其中林浦泰山宫与濂江书院为高关注热度景点,是林浦村景观形象感知的核心内容;(3)景物层级的景观网络以泰山宫为核心,向外呈"核心-次核心-过渡-外围"的圈层发散结构;(4)景点层级的景观网络以"林浦泰山宫-濂江书院"为核心,向外呈"核心-过渡-外围"的圈层发散结构.然后,归纳出林浦村景观形象感知特征为双核驱动、山水为依、内外互动与古今共赏.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林浦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夯实双核文化基础,强化多元文化展示;秉承"遗产-环境"耦合依存理念,有效保护与利用山水自然元素;引入文创商业经济,提升当地居民留村发展意愿;管控村内外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效避免各类建设性破坏.
    • 李宣范; 左琰
    • 摘要: 历史文化村镇属于"特色村镇"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已有的历史文化村镇发展政策出发,对上海市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村镇发展政策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上海13个历史文化村镇特色展开研究,并以嘉定区南翔镇、宝山区罗店镇以及浦东新区高桥镇三个案例,深入探索上海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政策及特色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 赵勇; 王萌; 杨阳
    • 摘要: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了历史文脉不续,历史遗存也因人们保护意识的缺乏而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以我国河北北部壶流河流域的47个历史文化村镇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壶流河流域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流域内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于河流中上游,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水文、地形地貌、古驿道、历史文化、交通可达性等方面;历史文化村镇的分布与水文环境、古驿道的位置密切相关,与交通可达性成反比,且多集中分布于文化底蕴深厚和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
    • 谢雪燕
    • 摘要: 历史文化村镇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坚持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是值得重点开发和保护的对象。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日益发达,各地区的旅游建设逐渐着眼于当地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目前有众多地域文化深厚的村镇进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的建设名单中,例如广为人知的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等。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历经了多个时代的变迁,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本来面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许多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任维
    • 摘要: 由于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传统人居环境的优秀代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学科密切追踪的热点课题.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嵩口古镇作为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网络文本大数据进行采集、清洗、预处理、内容挖掘与可视化解析,完成了景观认知形象分析与情感分析,结果表明:①景观认知形象要素的关注度与认知深刻度由高至低为环境背景、物质人文景观、游览体验、非物质人文景观、配套服务设施、自然景致.②总体、男性与女性网络文本语义网络均呈显著的"核心-次核心-过渡-外围"圈层发散结构.男性与女性在景观偏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③网络文本的游客整体满意度较高,引发消极情绪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负面游览体验、配套服务设施不佳及物质人文景观不佳.为此,尝试从增强山水自然感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游览体验3个方面提出了嵩口古镇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