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卫礼贤

卫礼贤

卫礼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常用外国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4435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卫礼贤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佳、叶隽、徐若楠等。

卫礼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2.27%

专利文献>

论文:4435 占比:97.73%

总计:4538篇

卫礼贤—发文趋势图

卫礼贤

-研究学者

  • 于佳
  • 叶隽
  • 徐若楠
  • 李小龙
  • 李雪涛
  • 邓舒
  • 华少庠
  • 孙立新
  • 张东书
  • 徐梵澄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杜声誉; 王丽华
    • 摘要: 卫礼贤是19世纪初“睁眼看中国”的德国汉学家。除了翻译大量的中国典籍,卫礼贤还在其撰写的具有混合文本特征的《中国心灵》里,通过多维度、全方位地呈现中国晚清民初的政治、经济以及民间生活概貌,勾勒出了传统、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卫礼贤尤其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基础地位,揭示了中国心灵,并藉此为西方社会提供了真实的、基于体验的中国文化阐释。
    • 陈晓旭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道德经》在德国的接受过程,并对卫礼贤和德博的《道德经》德译本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本文的对比分析主要是围绕《道德经》中的三个关键词汇“道”“德”“玄”展开。通过对《道德经》德译本的文体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映射出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两位德国汉学家《道德经》德译本的优缺点,以此促进《道德经》德译本的翻译研究。
    • 刘禹杉
    • 摘要: 《易经》这部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西方广为传播。20世纪70年代,吉迪恩·图里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该文以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指导,对相隔90年的卫礼贤和闵福德的《易经》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翻译技巧,找出制约两位译者的规范。以期为《易经》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易经》的重译提供参考。
    • 张瑜; 王景阳
    • 摘要: 对心灵的关注与救赎,使荣格超越了西方文化的偏见,与道家思想相遇.道家思想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最终目的是让人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为荣格提供了灵感的来源,成为他学术人生的转折点,并帮助荣格实现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别开生面的建构.由此,荣格理论中的一系列范畴、概念都被打上东方文化的烙印.荣格对于东方文化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有着辩证的思考,他欣赏东方文化心灵修行的方法和智慧,认为西方人要重新找回被遗忘和丢失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向东方文化敞开胸怀.
    • 秦凯丽
    • 摘要: 卫礼贤作为著名的海外汉学家,其《易经》译本影响深远。前人多研究其易学义理内容,鲜少研究其象数解《易》体例,且笼统地认为卫氏将"象"译作"理念"。梳理其译本可见,卫氏仅用"理念"来翻译"八卦卦象"。基于对八卦卦象的重视,他继承了《周易折中》和《周易述义》的体例,重视互卦说、卦象说、卦变说,并运用到各卦的解释当中。这使得"理念"化的八卦卦象在六十四卦中较为一贯地表现出来。
    • 秦凯丽
    • 摘要: 卫礼贤作为著名的海外汉学家,其《易经》译本影响深远.前人多研究其易学义理内容,鲜少研究其象数解《易》体例,且笼统地认为卫氏将"象"译作"理念".梳理其译本可见,卫氏仅用"理念"来翻译"八卦卦象".基于对八卦卦象的重视,他继承了《周易折中》和《周易述义》的体例,重视互卦说、卦象说、卦变说,并运用到各卦的解释当中.这使得"理念"化的八卦卦象在六十四卦中较为一贯地表现出来.
    • 叶隽
    • 摘要: 20世纪前期,以卫礼贤、黑塞和荣格为代表的日耳曼知识精英追随歌德,探寻文化理想.卫礼贤早年踏上中国国土,其德译中国经典为黑塞创作《玻璃球游戏》和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三人因寻道而结谊.中国经典通过卫礼贤的译介,在日耳曼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产生深刻影响.这既凸显在现代西方文化语境中,卫礼贤作为中国文化中介者的重要身份,说明其"西体东用观"立场下中国文化输入工作的重要性,也揭橥"西海寻路路安在"与"西海寻路道术裂"的命题.
    • 陆安
    • 摘要: 近代青岛出现过两个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卫礼贤以礼贤书院及尊孔文社为纽带,掀起了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杨振声以国立青岛大学的创办为契机,邀约文人墨客汇聚青岛,掀起了传播现代新式文化的浪潮。青岛近代文化"双峰"现象的出现,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特质与社会结构息息相关。
    • 郝珍珍; 付天海
    • 摘要: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庄子》是一部凝练了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对天地、生死、人伦等方面看法的恢宏巨著,其中包含着庄子对"语言能否表达世界"这一语言学界基本问题的独到观点.作为德国汉学家长久以来的研究重要典籍之一,译者在传达《庄子》哲学性语言时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对于此书的译介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选取著名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庄子》德语译本,在总结庄子语言观的基础上,分析其德语译文是否正确传递了其内涵.
    • 李小龙
    • 摘要: 《基于语料库对〈论语〉卫礼贤德译本的跨文化研究》于2020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此书以语言学、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跨文化研究理论为基础,通过自建的《论语》汉德双语平行语料库,借助ParaConc软件对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论语》德译本进行系统的跨文化研究,探讨了卫礼贤的跨文化翻译方法及策略,分析了其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性对其译者身份的影响,重点研究其对“仁”“道”等华夏文化概念的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