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2519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水泵技术、江苏水利、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山东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全国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交流研讨会、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第10次学术年会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相关文献由62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慧敏、仇宝云、张前进等。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2519 占比:99.86%

总计:242862篇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发文趋势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研究学者

  • 王慧敏
  • 仇宝云
  • 张前进
  • 袁寿其
  • 黄季艳
  • 张劲松
  • 林海江
  • 高峰
  • 黄海田
  • 任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璁
    • 摘要: 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被称为“南四湖”。这里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自古便是大运河“千里赖通波”的航运要道,如今又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水库。南四湖,3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1266平方公里的湖面,200多万群众沿湖生活,这里汇入了鲁苏皖豫4省8市的53条河流,一度让其成了“集中纳污区”。围绕南四湖流域治理,从4省交界的“九龙治水”,到渔民上岸的安置生计,再到沿湖企业的排放达标等,都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需要回答好的课题。
    • 刘志峰; 宋茂斌; 张游; 温静静; 赵婷婷; 刘恒洋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部分输水渠道作为区域防洪排涝通道被启用的概率进一步增大,为本地洪涝水与封闭的输水渠道建立了特定的水力联系,对后续输水水质造成潜在风险。以小清河分洪道子槽段为典型案例,从工程运行现状、洪涝水污染情势等角度论述了风险发生来源及可能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子槽水质风险输入的主要污染类型为氮磷等营养盐污染、复合有机污染,主要作用时段发生在行洪结束后滞留积水与渠道沉积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子槽系统需加强区域水质风险监测评估与风险源管控能力,以减轻陆源风险输入的不确定性。
    • 秦娜; 董方营; 成文举; 孙建峰; 史忠鑫; 杨杨
    • 摘要: 南四湖是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储蓄枢纽,做好该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对合理规划人类工程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四湖上游流域为研究区,从地形地貌、构造活动性、地下水质量、土壤质量、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方面,采用综合指数法并基于MapGIS软件进行分层加权叠加,然后根据分区阈值得到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图,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差,质量差和较差的面积占59.53%,质量好和较好的面积仅占40.47%;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和水土污染是导致地质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结果对区内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 董贯仓; 冷春梅; 丛旭日; 刘超; 朱士文; 孙鲁峰; 高云芳; 客涵; 李秀启
    • 摘要: 为掌握东平湖浮游植物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后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探究其环境驱动因子,于通水运行3周年后的2017年分4个季节对东平湖的18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同步开展水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191种属(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裸藻门、蓝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分别为64、57、28、22、8、5、4和3种属;优势种属包括蓝藻门的漂浮泽丝藻(Limnothrix planctonica)和色球藻(Chroococcus sp.),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以及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uicula sp.)和针杆藻(Synedra sp.)等(优势度Y>0.02);全年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74×10^(6) cells/L和5.71 mg/L,并呈现显著季节与空间差异.浮游植物密度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生物量季节变化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春、夏、秋、冬季物种数分别为71、78、53和125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1.90、1.84、1.76和2.5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为3.07、3.98、2.79和4.75;冗余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水温是影响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驱动因子.对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之前及通水初期的结果,东平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无明显变化,密度则较通水初期稍有升高.本研究分析了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调水工程可能通过物质带入影响水质,进而引起浮游植物量增加,湖区养殖的退出及增殖放流的实施降低了富营养化风险,但仍存在浮游植物生物量特别是蓝藻生物量升高的风险,建议在调水管理中加强水域生态监测及生境调控技术研究,保障调水水质安全.
    • 杜威; 许朝瑞; 白传贞; 顾问
    • 摘要: 泗洪站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境内第四梯级泵站,为深入研究泗洪站灯泡式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结合该工程特点,采用CFD理论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水泵的进出水流道进行优化水力计算分析,选出较优的进出水流道模型,以期为后期同类大中型低扬程泵站水泵装置的流道型式选型设计提供借鉴。
    • 蔺鑫; 姜健俊
    • 摘要: 一、工程概况淮水北调工程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安徽境内的配套工程,也是“安徽水网”的骨干输水通道,是支撑和保障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该工程兼有工业供水、灌溉补水和减少地下水开采、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调水线路全长268km,工程自蚌埠市五河站从淮河干流抽水,经宿州市、淮北市濉溪县黄桥闸向北至宿州市萧县岱山口闸。
    • 李继清; 薛智明; 汪定盼
    • 摘要: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是解决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之间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对水源区和受水区地方政府及上级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与补偿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具有复杂博弈关系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补偿实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无上级政府监管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难以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水源区保护,受水区补偿),只有引入上级政府监管,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才能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达到社会效益最优;此外,引入加权移动平均法测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2014-2019年的排污权,明晰了水源区污染排放的变化情况,基于排污权交易法确定水源区整体2014-2019年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0.26、1.13、3.98、5.07、4.21、3.28亿元,补偿标准随着调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了2014-2019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时生态补偿的约束激励范围,明确了上级政府给予水源区或受水区单方不履行义务博弈方的处罚越大,越容易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约束激励资金不低于水源区生态环保投入的两倍和受水区生态补偿费用是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的必要条件,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决策依据和思路方法。
    • 陈杰
    • 摘要: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期间,到江都水利枢纽详细了解工程建设历程和功能发挥情况,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江苏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省份和工程基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深入贯彻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江苏南水北调事业新局面,更好发挥江苏在全国南水北调一盘棋中的重要作用。
    • 陈静; 申恒伦; 朱天顺; 潘保柱; 武大勇; 蒋万祥
    • 摘要: 跨流域调水工程沿线调蓄湖泊生态状况直接决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基于2018年4和9月高邮湖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对底栖动物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2种,隶属3门7纲22科;软铗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ener)、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齿吻沙蚕(Nephtys sp.)、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为调查期间优势物种,相对丰度分别为24.0%、17.7%、8.1%、7.2%和6.5%;两次调查期间底栖动物优势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密度、物种丰度、香浓指数在4月份显著高于9月份;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和多响应置换过程(MRPP)从群落层面证实了两次调查期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指示物种分析表明,软铗小摇蚊、霍甫水丝蚓和有栉管水蚓(Aulodrilus pectinatus)是造成两次调查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关键物种.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表明,高邮湖底栖动物群落在4月份主要受硅酸盐和总磷影响;9月份主要受水深和叶绿素a影响.
    • 张绪朋; 于钦; 朱利超; 于志龙; 苏旭
    • 摘要: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山东段主体已经建成,建设期布设的测量控制网级别较低,且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基点破坏较为严重.为满足工程运行初期渠道及主要建筑物安全监测要求,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境内测设了全线统一的变形监测网.以该监测网鲁南段为例,采用GNSS方法与高等级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获取数据,系统论述了建设变形监测网的观测方案、技术指标、数据处理以及平差精度分析等内容.结果表明:高等级、高精度变形监测网的建成,为工程运行管理、变形监测提供了统一的控制基准,采用GNSS方法建设变形监测网,在作业精度、工作效率,监测连续性、实时性、受外界干扰小等方面体现出很大的优越性.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变形监测网的测设技术可为类似大型输水工程变形监测项目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