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特种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29277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上海医学影像、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2006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第三届亚太地区透析通路会议&2017年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术年会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相关文献由50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浩、刘波、张国旭等。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9277 占比:99.98%

总计:629410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发文趋势图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研究学者

  • 徐浩
  • 刘波
  • 张国旭
  • 徐伊
  • 时杰
  • 李险峰
  • 王治国
  • 石进
  • 贾少微
  • A.H.维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葛良玉; 季莉; 陈霖; 李志萍; 顾倩平; 孟箭; 张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导管在腮腺导管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并采用硬膜外导管为支架进行腮腺导管吻合的13例患者,评价术后2周腮腺区有无肿胀、涎瘘及导管通畅情况,采用99m TcO4-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唾液腺分泌功能定量检测。结果术后2周拔除硬膜外导管,13例患者患侧腮腺区均无肿胀及涎瘘,导管分泌通畅;术后3个月患侧腮腺与健侧腮腺摄取率无显著差异(t=-0.859,P=0.399),患侧腮腺与健侧腮腺排泄率无显著差异(t=0.693,P=0.495),患侧腮腺分泌功能良好。结论以硬膜外导管做支架的腮腺导管吻合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术后腮腺分泌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邓向杰; 李斯
    • 摘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肿瘤成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图像重建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预处理交替投影算法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重建方面有良好的性能,但随着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发展以及业内对重建图像质量的追求逐年提升,预处理交替投影的重建效果已经较难满足业内的期望。改进成像硬件设备可以提升图像质量但是成本高昂且时间周期长。因此本文使用人体模型数据集,通过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学习预处理交替投影重建图像与该数据集重建图像真图标签的映射,提升了重建图像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法在该数据集中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重建,PSNR、MSE、SSIM数值指标均领先于预处理交替投影和滤波反投影法,同时在视觉效果、噪声抑制方面均超越上述对比方法。
    • 余靓; 熊福城; 侯振宇; 苏新辉; 车声雷
    • 摘要: 稀土下转换纳米颗粒(DCNPs)通常需要紫外光激发,受穿透深度的限制,难以在体内应用。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开发了一种^(131)I标记的NaGdF_(4):Eu^(3+)纳米颗粒(^(131)I-GENPs)作为三模态成像试剂,用于多模态诊断。在该试剂中,^(131)I不但可以作为激发NaGdF_(4):Eu^(3+)纳米颗粒(GENPs)的内部光源,通过切伦科夫能量共振转移(CRET)激发自发光成像,而且还具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成像的作用。此外,Gd^(3+)的存在使其具备磁共振(MR)成像的能力,通过三模态成像相互印证提高了诊断灵敏度。开发的^(131)I-GENPs可能成为有效的自发光、SPECT和MR三模态成像诊断试剂。
    • 李周雷; 谭婉红; 孟霁昕; 黄思韵; 陈仲本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通常伴有慢性炎症,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与IBD和纤维化相关的各种研究逐步推进,肠道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诊断和疾病管理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有研究着重于与纤维化过程、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如微生物群)相关的炎症非依赖性机制,也有通过生成新的体外和体内系统来研究纤维化。当前用于诊断纤维化IBD的成像技术包括断面成像,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CTE)、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多种模式也显示出诊断纤维化过程的可能性,并在与分子显像剂结合使用时提供功能和形态信息。本文介绍了PET和SPECT等分子成像技术在肠纤维化领域的应用。
    • 陈全; 彭永; 甘棋心; 饶桂兰; 何顺清; 唐艳丹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减退、人格和行为障碍、认知功能和精神障碍等表现为特征,并伴有神经炎性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典型病理学改变。目前临床常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结构影像学技术,仅能发现出现了脑组织结构改变的AD患者,但无法实现疾病的早期和超早期诊断。功能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分别能从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评估AD的发展进程和变化,功能影像学技术包括CT灌注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等,通过检测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变化来评价大脑活动和功能的改变,对诊断临床前AD有着指示性作用。分子影像学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在确定AD标志性生物靶点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放射性示踪剂,识别和结合AD特征性病理分子,从细胞层面的病理变化实现AD早期发现。相比于结构和功能影像学,分子影像学技术对AD早期发现、分级评估、治疗效果预测有着更大的作用,为阐明发病机制、研发药物新靶点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该文概述了AD各类影像学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相关技术的临床和科研价值,并评价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并浅谈了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 康婉星; 姚国庆; 郑小溪; 米永巍; 李涛; 郑诗强
    • 摘要: 目的 遴选出一套衡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应用质量的评价指标,为临床评估SPECT应用状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咨询45位专家,遴选SPECT应用质量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设备性能、临床管理和组织管理3项为SPECT应用质量评价一级指标,能峰位置、放射性药物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等17项为SPECT应用质量评价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中设备性能权重最高为0.3522,二级指标权重最高为0.0691,权重最低为0.0487.设备性能二级指标检测频次范围为每周至每半年.结论 SPECT固有性能指标是评价其应用质量的核心指标,规范的技术操作和性能检测是SPECT应用质量的保障,健全的管理制度是SPECT应用质量的基础.
    • 许智惠; 赵中强; 李春香; 李殿富; 周卫华; 王骋
    • 摘要: 目的: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心室收缩期不同步(left-ventricular systolic dyssynchrony,LVSD)和舒张期不同步(left-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synchrony,LVDD)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9月至2019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住院的74例DCM患者,将相位分析技术应用于静息门控核素心肌显像(SPECT MPI)图像,并测量LVSD和LVDD,包括相位标准偏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BW)和相位熵(phase entropy,PE).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心源性死亡组和存活组,Cox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随访期间观察到29例(39.2%)心源性死亡.与存活组相比,心源性死亡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更低(P=0.011),LVSD和LVDD更严重(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N末端脑钠肽、LVEF、左室瘢痕、收缩期PSD、收缩期PBW、收缩期PE、舒张期PSD、舒张期PBW和舒张期PE与心源性死亡有统计学意义.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收缩期PE和舒张期PE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核素测定的LVSD和LVDD参数对于DCM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收缩期PE和舒张期PE均是DCM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 李周雷; 陈志丰; 岳殿超; 张祥松
    • 摘要: 感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或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所引起的,它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儿童疾病中造成病死率最高;结核、疟疾和艾滋病占所有致死病例的50%,每年夺走500万人生命并造成3亿种疾病;细菌感染(如结核病及其他耐药细菌引起的疾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新的挑战.炎症是对微生物入侵的免疫反应,可能与病原体有关,也可能是无菌的,分为急性或慢性;炎症是心血管、神经和癌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了控制疾病传染并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核医学显像技术的发展开创了成像的新领域,这些技术结合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的信息,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由于,MRI可提供比CT更好的软组织信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混合成像(PET/MRI)的发展将大大提高炎性疾病诊断的符合率.
    • 黄金; 赵雅洁; 邓豪余; 熊玲静; 赵敏; 李新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时相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标记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显像对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综合治疗疗效的意义,并比较平面显像与断层融合显像的差异性.方法 2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早期相和晚期相SPECT-CT平面显像和断层融合显像.所有患者行1周期诱导化疗和调强放疗.分析99mTc-MIBI断层融合显像的早期相和晚期相摄取比值、清除率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疗效的关系,并比较平面显像与断层融合显像在预测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断层融合显像中,高疗效组(20例)与低疗效组(4例)的早期相摄取比值、晚期相摄取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层融合显像的早期相摄取比值、清除率均高于平面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者晚期相摄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mTc-MIBI SPECT-CT显像的早期相摄取比值、晚期相摄取比值均能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综合治疗疗效,早期相摄取比值优于晚期相摄取比值,断层融合显像优于平面显像.
    • 杨卷红; 任慧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SPECT/CT与MRI及CT三种影像检查技术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77例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SPECT/CT与MRI及CT三种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并结合临床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 分析7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最终确诊为骨转移者38例.77例均完成SPECT/CT全身骨扫描检查;同期完成盆腔CT检查者13例,完成盆腔MRI检查者69例.在同期完成CT检查的13例患者中,SPECT/CT诊断骨转移6例,CT诊断骨转移5例,最终临床确诊骨转移6例;在同期完成MRI检查的69例患者中,SPECT/CT诊断骨转移35例,MRI诊断骨转移34例,最终临床确诊骨转移35例.结论 SPECT/CT影像检查技术灵敏度高,MRI影像检查特异度高,两种影像检查技术实现优势互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