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卒中后认知障碍

卒中后认知障碍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7672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吉林中医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7全国中医民族医脑病学术大会暨脑血管病和运动障碍疾病高峰论坛、第四届皖江脑病论坛、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北京国际神经变性病学术大会、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第一届学术会议、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等;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由5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宏、刘明、刘爱军等。

卒中后认知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672 占比:99.86%

总计:97813篇

卒中后认知障碍—发文趋势图

卒中后认知障碍

-研究学者

  • 王宏
  • 刘明
  • 刘爱军
  • 吴定燕
  • 徐俊
  • 杨敏
  • 王鑫
  • 中国卒中学会
  • 刘军
  •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委员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荣晓婷; 刘筠; 晏一淇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灯盏细辛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分析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百科全书(ETCM)数据库平台、已发表文献,收集灯盏细辛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并挖掘多个数据库平台中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潜在靶点,一同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对靶点生物功能及相关通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通过网络参数分析确定了灯盏细辛含有12个活性成分,对应407个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等数据库平台得到PSCI靶点共2047个,与灯盏细辛靶点交集后得到124个关键靶点,构建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对重叠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论:灯盏细辛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卒中后认知水平,为灯盏细辛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
    • 董彬彬; 段晓迪; 隋汝波; 邓丽君; 祁杰; 张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的改变,并分析其与临床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首次左侧基底节区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DTI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DTT技术(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对脑白质纤维束的数量及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进行检测,并于6个月后对每一例研究对象进行简单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根据测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组20例),无卒中后认知障碍组(N-PSCI组20例),并入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差异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组20例)。最后对白质纤维束的数量及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量表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SCI组患者病灶侧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的FA值较N-PSCI组及NORM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SCI组患者病灶侧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的FA值与MMSE、MoCA评分成正相关,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SCI组病灶侧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FA值(r=0.560,P=0.010;r=0.736,P=0.000;r=0.829,P=0.000)及纤维束数量(r=0.856,P=0.000;r=0.586,P=0.007;r=0.663,P=0.001)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以及其FA值(r=0.568,P=0.009;r=0.823,P=0.000;r=0.969,P=0.000)及纤维束数量(r=0.817,P=0.000;r=0.600,P=0.005;r=0.794,P=0.000)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上额枕束、下额枕束、扣带束参与了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 杨帆; 李兴义; 满劲进; 陈娟
    • 摘要: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并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识别PSCI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PSCI早期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杨强玲; 俞文骏; 张紫馨; 李攀; 吕奇玮; 胡志俊
    • 摘要: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卒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 李岩; 李蕊彤; 韩旭; 沙丽丽
    • 摘要: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在卒中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国内一项基于社区横断面研究显示我国卒中患者中PSCI发病率为80.97%,且PSCI患者更易出现卒中复发[1]。PSCI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神经损伤、血管病变致传导通路障碍有关[2]。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近年受到业界关注[3]。目前治疗PSCI尚无针对性药物,针刺在改善PSCI主要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以及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4]。笔者采用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PSCI患者,并与传统针刺法相比较,观察通督醒神针法对认知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赵莹; 许宏侠; 李盼盼
    • 摘要: 目的:分析喹硫平辅助多奈哌齐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医院就诊的78例PSCI患者,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喹硫平辅助治疗,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并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认知评分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喹硫平辅助多奈哌齐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 关莹; 张立; 李季; 陈晶; 朱路文; 唐强; 辛贵乐
    • 摘要: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效果。方法 69例PSCI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OSF-3磁刺激仪进行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连线测验(TMT)评定患者执行能力,以画钟试验(CDT)评定患者视空间能力,以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MT-A、TMT-B用时及错误次数均显著减少,CDT及FIM评分均显著提高,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TMT-A、TMT-B用时及错误次数均显著减少,CDT及FIM评分均显著提高,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与rTMS疗法联合应用治疗PSCI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执行能力、视空间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神经细胞的炎性反应。
    • 罗玮; 刘玲; 戴丽星; 曾华
    • 摘要: 目的观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s)表达谱,验证目标miRNAs组合的表达情况及加味涤痰汤对其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方式测定PSCI患者及对照组(脑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组和正常人组)血清miRNA表达情况,筛选与PSCI发病过程密切相关差异表达的miRNAs组合进行研究。收集30例PSCI患者给予加味涤痰汤口服,观察疗程8周,另收集同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SCI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目标miRNAs的水平。结果对筛选的20个差异miRNAs进行研究。与对照组比较,PSCI组治疗前血清miR-31、miR-93、miR-143、miR-146a、miR-107、miR-126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29a,miRNA-34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PSCI组治疗后血清miR-29a、miRNA-34a表达升高(P<0.05),miR-31、miR-93、miR-143、miR-146a、miR-126表达显著降低(P<0.05),miR-107表达降低(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miR-31、miR-93、miR-143、miR-146a、miR-107、miR-126及miR-29a、miRNA-34a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PSCI患者的早期诊断;加味涤痰汤能升高PSCI患者外周血血清miR-29a、miRNA-34a的水平,显著降低miR-31、miR-93、miR-143、miR-146a、miR-126的水平,使miR-107水平降低。
    • 兰美娟; 杨红燕; 陈圆圆; 张玉萍; 陈燕琴; 魏慧
    • 摘要: 目的描述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的现状及规律,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收录的文献数据为基础,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发表的以“卒中后认知障碍”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借助VOS viewer 1.6.17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生成可视化聚类图。结果共检索到838篇英文文献,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其中近两年发文量增长较快;中国190篇、美国159篇,共占41.65%,其次是英国93篇(11.10%);发文机构主要是纽卡斯尔大学(25篇)、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23篇)、伦敦大学(23篇)等院校和研究所,文献较少来自医院等其他机构;文献主要分布的研究领域是神经科学(311篇)、临床神经病学(259篇)、康复(116篇)。关键词分成了5个聚类,总结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症状及影响因素、认知训练、机制3个主题。结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症状及影响因素是研究的热点,认知训练是研究趋势。
    • 冯丹; 余茜; 李亚梅; 付婧
    • 摘要: 目的探讨粪便中短链脂肪酸与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20例,康复干预30天,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及粪便样本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测定。结果与康复前比较,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干预后MoCA评分、乙酸、丙酸、丁酸、总短链脂肪酸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干预前后MoCA评分差值与丁酸差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干预后认知功能得到改善,肠道中乙酸、丙酸、丁酸、总短链脂肪酸浓度升高,提示未来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恢复机制研究的潜在可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