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华裔作家

华裔作家

华裔作家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6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世界博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华裔作家的相关文献由18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毅衡、余钢、张冉冉等。

华裔作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 占比:56.7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136 占比:42.90%

总计:317篇

华裔作家—发文趋势图

华裔作家

-研究学者

  • 赵毅衡
  • 余钢
  • 张冉冉
  • 李前
  • 梅莹
  • 江少川
  • 王凯
  • 董晓烨
  • Jamie Ford
  • Joyce Fa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双寅
    • 摘要: 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是美国著名的华裔作家,1976年她凭借小说《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一举成名,自此,《女勇士》成为华裔文学中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借用了中国传统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小说中的叙述者与花木兰使用同一个人称代词“我”,将花木兰和“我”的生活并置在一起。作者通过对花木兰故事的重构与改写,展现了“我”效仿花木兰反抗在美国生活受到的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反抗方式。
    • 姜男
    • 摘要: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且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是极为巨大的。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提升,全球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频次也在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间文化交流频次在不断增加,我国学者之中也有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茶文化。通过了解发现,当下茶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之中已经较为普遍,有不少华裔作家都会将茶文化同自己的创作作品相结合,这样做不单单可以使得中西方文化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有效发扬以及继承茶文化,正是由于这些作家的努力,也使得我国在全球文化方面的地位有显著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内容就是将关注对象放到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上,并且细致分析其中茶文化的内容,希望可以对相关学者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 苑雨舒
    • 摘要: 论文对秘鲁非华裔作家华裔作家书写中国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秘鲁文学界在不同时期由不同作者群体塑造的中国形象。从1872年该国文坛出现书写中国的文学作品,到2017年最新一部作品发表的近150年中,非华裔作家的苦力文学和批判文学从“他者”视角,主要塑造了中国迟暮帝国的负面形象;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渐成气候的华裔作家的寻根文学,则从“主体”视角塑造了中国东方大国的正面形象。秘鲁华裔作家在作品中打造命运共同体获得成功,对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该国乃至拉美的影响力有重要借鉴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秘鲁文学中对当代中国书写的缺失,促使我们在进行对外文化传播中不断创新,加强对中国新形象的塑造。
    • 小马
    • 摘要: 编辑之所以燃烧自己的生命来做一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提升了编辑的自尊感和内在驱动力,感谢职业生涯遇到《内城故事》。看完这篇文章中的跌宕起伏,你一定觉得编辑是一个情绪成本很高的职业……一封邮件引发的讨论2018年6月,版权同事发来邮件,告知编辑部华裔作家、画家陈志勇的新作TALES FROM THE INNER CITY(简称TFIC)在澳大利亚出版了。"要不要引进?画得很好,但是有200多页哦。"为什么版权同事要强调200多页?
    • 摘要: 华裔作家游朝凯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2020美国国家图书奖日前揭晓最终结果。美籍华裔作家游朝凯凭借讽刺作品《唐人街内部》获得了本届美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小说奖。《唐人街内部》对好莱坞和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讽喻。这部小说以剧本的形式写成,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利斯·吴(Willis Wu)的颇有抱负的演员在追求从"快递员"或"沉默的追随者"这样的小角色中毕业的过程中,遭遇到了随处可见的种族歧视和娱乐界残酷的等级制度。
    • 卢筱雯
    • 摘要: 在当今的离散讨论中,身份认同的诘问、"家"在何处的命题伴随着全球化加剧移动的速度,移民对文化、社会的认知不再仅局限于单一面向,逐渐扩张为男女性别的冲突、个体价值的探索,甚至是后殖民的问题与研究.华裔离散诗人、作家作为中西方的沟通桥梁,为异质文化下的离散经验提供许多案例,特别是中国移民女作家以独特的双边视野建立写作框架,一方面构筑着"家园的想象",另一方面则在世界文学中努力找寻自我的定位.她们以游走的女性诗人、作家身份与已知的文化、历史进行揉合,而女性的柔情也在双重归属下隐含着多重意义.虹影通过对恪守东方女性特质的书写,试图在境外找寻"家"的意义,又在流浪的旅程中与过去和解,进而重构想像的家园.
    • 摘要: 好多年前,我读过华裔作家李翊云的一篇访谈,李翊石说,她在美国给学生们上初级小说课,总会要求他们读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小说《乔瓦尼的房间》,鲍德温写作的时候,会把陌生人描述为密友,而把亲密的爱人当作陌生人,“别把陌生人当陌生人写,而是当成你最好的朋友一样写,带着一种知根知底的感觉。”这句话很简单,却让我记得很久,大概是因为这就是记者这份工作的真实写照一一每次采访前,都要穷尽一切可能.
    • 新加坡卢筱雯
    • 摘要: 在当今的离散讨论中,身份认同的诘问、“家”在何处的命题伴随着全球化加剧移动的速度,移民对文化、社会的认知不再仅局限于单一面向,逐渐扩张为男女性别的冲突、个体价值的探索,甚至是后殖民的问题与研究。华裔离散诗人、作家作为中西方的沟通桥梁,为异质文化下的离散经验提供许多案例,特别是中国移民女作家以独特的双边视野建立写作框架,一方面构筑着“家园的想象”,另一方面则在世界文学中努力找寻自我的定位。她们以游走的女性诗人、作家身份与已知的文化、历史进行揉合,而女性的柔情也在双重归属下隐含着多重意义。虹影通过对恪守东方女性特质的书写,试图在境外找寻“家”的意义,又在流浪的旅程中与过去和解,进而重构想像的家园。
    • 刘志坤
    • 摘要: The Banished Immortal:A Life of Li Bai(《被流放的不朽之人:李白的一生》),是英语世界第一部李白传,作者是同时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文学奖的华裔作家哈金。这本书2020年被引进国内,译为《通天之路:李白传》,书名比英文更传神。就人生际遇来说,这“天”,是长安,是天子,是李白魂牵梦绕的终极理想;就艺术来说,就是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
    • 江少川; 聂华苓
    • 摘要: 著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已96岁高龄,极少接受外界的采访.在聂华苓女儿王晓蓝女士的帮助下,通过电邮多次的隔空采访,完成了这篇极为珍贵的访谈录.她谈到自己一生从大陆去台湾,后又到美国三个时空的生命体验与文学创作.她特别讲到:我一生写的都是"中国人"的主题.她还谈到在爱荷华大学与保罗·安格尔创建"国际写作计划"与"中国周末"的初衷与过程,谈及用英文写作《沈从文评传》的始末.从访谈中,读者会更深刻理解到:聂华苓为什么会享有"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的美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