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华严

华严

华严的相关文献在1936年到2021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哲学史、五台山研究、法音等; 华严的相关文献由194位作者贡献,包括苏渊雷、王颂、真禅等。

华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100.00%

总计:207篇

华严—发文趋势图

华严

-研究学者

  • 苏渊雷
  • 王颂
  • 真禅
  • 记无忌
  • 赵朴初
  • 赵锭华
  • 陈扬炯
  • 隆莲
  • 净因
  • 宗瑞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斋藤一人
    • 摘要: 器量是什么呢?比如,当我们到日本栃木县日光市观看华严瀑布时,遥望前川,飞流直下。如果我们拿一个杯子去接瀑布之水,最多只能取回一杯。由于华严瀑布落下时水压非常大,想要满满地接上一杯,也会很困难。可能有人想问:“一人先生,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 晓平; 新明; 严静
    • 摘要: “这次社工业务培训干货满满,社工站工作让我有价值感、满足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8月20日,湖北省汉川市华严农场社工站工作人员黄婉开心地说。为强化乡镇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工的职业素养,8月18日,汉川市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仙女山街道、麻河镇、田二河镇、华严农场等乡镇社工站遴选的优秀社工,集中开展第一期业务培训。
    • 韩焕忠
    • 摘要: 密云圆悟对华严的禅学解读将繁复的华严义理引向明心见性的发展道路,为人们从禅观的立场领悟华严意旨提供了一个范例。他一方面将《华严经》视为一部圆满展现佛之体用的经典,重视引导参学者去领会《华严经》彰显的佛之境界;另一方面又严格坚持禅宗“教外别传”的传统,把参学者的参悟引向佛在讲说《华严经》之前的本意。他有时还会运用《华严经》中的佛菩萨作为话头,引导参学者反观自性,来开发本有的智慧和光明。华严宗历代祖师对《华严经》义理的阐发,既为人们搜探法界玄微、登览华严境界指出了捷径,也为人们证悟本来面目、遨游毗卢性海提供了方便。因此,在密云圆悟的机锋棒喝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华严宗祖师义理的运用和发挥。密云圆悟具有极强的历史使命感,他延续了中国禅宗自百丈以来农禅并重的传统,他自己虽然没有非常扎实的文化基础,但是非常重视对经教知识的储备和训练,故而在他的语录中又展现出很好的思想积累。
    • 孟琢; 陈子昊
    • 摘要: 平等是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核心要义.太炎的平等思想经历了由荀学向庄学的发展历程,在以《齐物论释》为中心的齐物哲学中,他融贯庄学与唯识、华严之学,建立起由“真如心体”到“真如缘起”的形而上学体系,为平等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太炎的平等思想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在“两行”的思维方式中,体现出激进批判与历史主义的保守态度的融合,具有丰富多元的思想面貌.在“五四”的历史坐标中理解太炎的平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启示.
    • 邓君曙
    • 摘要: 近日整理藏书,翻到1985年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清末四大奇案》,著者周楞伽。查一下周楞伽,宜兴人,但资料不多。宜兴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市政协1996年)上有倪墨炎的一篇文章《聋哑奇人周华严》说:作者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时,和周华严(周楞伽)是同事,但记述似有误,周虽有点“聋”却并不“哑”。
    • 李欣
    • 摘要: 本文根柢康德哲学的问题意识,力图在哲学普遍原理的背景下,阐释佛学基本问题。哲学原理系统根柢于人类理性自身内在理路,分为六个子系统:一、认识论系统;二、道德哲学系统;三、美感原理系统;四、玄智系统(涵摄道家玄理与佛学般若智、华严天台义理);五、历史哲学系统;第六,政治哲学系统。而佛学基本问题可以分成三个:第一,把握实相、即绝对真实的问题;第二,戒律问题;第三,果报与净土问题。限于篇幅,本文只论述前两个问题。以认识论与玄智系统阐释实相问题,分疏对比空宗般若智、华严天台义理把握实相入路之不同。以道德哲学为背景,挖掘佛教戒律的超越维度。同时立足政治哲学,从学理上指出,戒律在汉文明教化方案、名物制度设计原理等方面具备的特殊参照作用。
    • 焦梦洁; 梅健
    • 摘要: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小学始建于1941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阳光育人"文化引领下,学校秉承"华而有实、严以济慈"的办学理念,使学校朝着"融花园、学园、乐园于一园,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目标有规划地前进着。华严小学以"国学经典"为办学特色,先后获得全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四川省优秀少先队集体.
    • 王颂
    • 摘要: 法藏在《五教章》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十世隔法异成门",即华严宗独特的时间理论。历代华严学者如澄观、师会、日本凝然等人对此都有注释阐发,且各具特色。本文以上述著作为考察对象,说明华严宗时间理论的特色,并进一步分析其在佛教思想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华严宗的时间观对大乘中观学派的否定时间实存性的观点和瑜伽行派时间唯心性的观点都有所借鉴吸收,并通过对六相、十玄、四法界理论的运用,试图超越二者建立一种多维的、融通的时间观,以将时间问题纳入其包罗万象、圆融无碍的庞大体系之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