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中国史、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专利文献4153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党史纵横、共产党员:上半月、社会科学辑刊等; 医巫闾山的相关文献由20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大岗、冯向阳、刘平等。

医巫闾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3.40%

专利文献>

论文:4153 占比:96.60%

总计:4299篇

医巫闾山—发文趋势图

医巫闾山

-研究学者

  • 朱大岗
  • 冯向阳
  • 刘平
  • 孟宪刚
  • 邵兆刚
  • 马寅生
  • 刘正宏
  • 宋殿云
  • 张凤秋
  • 徐仲元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水星; 小妖尼可(图)
    • 摘要: 打开这幅辽西走廊画卷,以医巫闾山为起点,自东北向西南,直至山海关,次第展开。“辽西形胜”的锦州,坐拥医巫闾山、北普陀山、奉国寺等自然与人文盛景;以兴城市为核心的走廊中段,建立起集岛、泉、城、山、海为一体的海滨风景区;而最后的走廊西端,则留下了明朝抗击命运的宏伟建筑,九门口与山海关。
    • 鲁小波; 陈晓颖; 周德成; 马淑红; 祁向文
    • 摘要: 在全球努力解决环境问题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实践出现了偏差与不足,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生态旅游的本质并没有错误,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因素影响了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集对分析和层次分析两种方法对制约辽宁省白石砬子、海棠山和医巫闾山3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根本制约因素主要为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缺乏激励的发展机制,保护区管理部门不注重社会及环境效益的发挥,较短的发展时间和缺乏经验,本位主义。建议从正确认识和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建立科学的机制,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经营权与监督权、管理权相分离等方面采取措施。
    • 曲姝玥; 梁琛岳; 郑常青; 李伟民
    • 摘要: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记录了中国东部中生代克拉通减薄或燕山运动体制下的重要变质变形过程。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变形样式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笔者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西北缘发育的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微观构造解析和石英EBSD组构分析。清晰地识别出两期韧性剪切变形事件,早期表现为右行韧性剪切变形,兼具水平走滑分量,石英和长石分别以GBM、BLG为主要显微变形机制,石英EBSD组构指示柱面滑移为主导滑移系,变形温度约为550~650°C;晚期为左行伸展剪切变形,石英颗粒以SGR为主要变形机制,EBSD组构以菱面滑移为主导滑移系,变形温度约为400~500°C,同时可识别出两期变形叠加的特点。强变形长英质糜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显示其结晶年龄为(157.4±1.6)Ma,代表区域晚侏罗世构造热事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将两期韧性剪切变形时代限定于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分别与燕山运动多板块汇聚体制下伊泽那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和后撤有关。
    • 本刊评论员
    • 摘要: 春日的辽河入海口,斑海豹三五成群,游弋觅食;入夏的丹东鸭绿江口湿地,鸻鹬类涉禽翩翩起舞,引吭高歌;深秋的本溪枫林谷,溪水潺潺,红叶流丹;寒冬的医巫闾山,雪后初晴,银装素裹……全年景观绚丽,四季"各美其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画卷连环铺展,辽沈大地风光无限。
    • 梁键婷; 欧阳志侠; 张莹; 李建波; 曾涛; 周智超
    • 摘要: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进而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医巫闾山花岗岩主要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组成的杂岩体,总体上富硅(SiO2 = 61.17%~75.21%)、富碱(K2O+Na2O = 7.34%~9.03%),呈准铝质-过铝质(A/CNK = 0.96~1.08),属于高钾钙碱性,与Ⅰ型花岗岩特征相一致;大部分花岗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 = 0.71~1.6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高Sr(308×10-6~1 414×10-6,平均709×10-6),低 Y(3.17×10-6~13.30×10-6,平均7.86×10-6)和 Yb(0.45×10-6~1.32×10-6,平均0.78×10-6),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同侵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的(87Sr/86Sr)i值(0.695 966~0.707 869)和较低的εNd(t)值(-21.72~-18.32),表明其物源为古老地壳,应是加厚下地壳在区域伸展减压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变形后侵位花岗岩的(87Sr/86Sr)i值为0.705 909~0.706 774,εNd(t)值为-20.60~-16.99,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伸展减薄相关.
    • 苗肥
    • 摘要: 为研究医巫闾山植被特征,更好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文章根据山体的坡向生态因素,研究植物群落的空间组合特征,揭示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与建设等决策提供依据.
    • 赵立舰
    • 摘要: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重视度的提高,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系统建设势在必行.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本文通过实地认真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对该保护区生态定位监测站建设的必要性、遵循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等进行论述,以期促进闾山保护区科学经营、可持续发展.
    • 苏军强(执笔/摄影); 万雄飞; 图旭刚(执笔/摄影); 周大利; 张壮
    • 摘要: 据《辽史》等相关史料记载,辽代显陵和乾陵位于今辽宁省境内的医巫闾山,但具体位置不详。《辽史·宗室·义宗倍传》载:"及太宗立石敬瑭为晋主,加兵于洛。从珂欲自焚,召倍与俱,倍不从,遣壮士李彦绅害之,时年三十八。有一僧为收瘗之。敬瑭入洛,丧服临哭,以王礼权厝。后太宗改葬于医巫闾山,谥曰文武元皇王。世宗即位,谥让国皇帝,陵曰显陵。"[1]《辽史·地理志二》载:"显州,奉先军。上,节度。本渤海显德府地。世宗置,以奉显陵。显陵者,东丹人皇王墓也。人皇王性好读书,不喜射猎,购书数万卷,置医巫闾山绝顶,筑堂曰望海。山南去海一百三十里。
    • 刘丹
    • 摘要: 医巫闾山是辽西走廊上的重要节点,诸多部落、族群、民族在此交汇、融合、共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文化形态.辽朝将医巫闾山视为融天、地、祖先、山神信仰于一体的神山圣地,在与汉文化交互杂糅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巡幸谒陵、出征告捷、丧葬、瑟瑟仪、射柳等几种医巫闾山祭祀之礼.辽朝对医巫闾山的祭祀为金朝将医巫闾山纳入镇山体系、接受中原镇山思想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日后胡汉最终走向一体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周万鑫; 杨玉新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人数日益增多,旅游业对促进当地发展、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巫闾山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慢,现有的营销策略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存在,让医巫闾山旅游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本地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对医巫闾山旅游景区营销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析了医巫闾山发展旅游营销的问题所在,为医巫闾山地区更好的发展旅游提供了相应的营销优化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