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印度洋

北印度洋

北印度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大气科学(气象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19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气象学报、热带海洋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日航海学术交流会等;北印度洋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崇伟、俞慕耕、刘秦玉等。

北印度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4.5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719 占比:95.24%

总计:1805篇

北印度洋—发文趋势图

北印度洋

-研究学者

  • 郑崇伟
  • 俞慕耕
  • 刘秦玉
  • 吴风电
  • 周林
  • 尹朝晖
  • 庄居城
  • 张志远
  • 张文静
  • 曹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柳龙生; 许映龙
    • 摘要: 利用1979—2018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的热带气旋数据和ERA-Interim提供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秋季超级气旋风暴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以后,北印度洋秋季生成的超级气旋风暴数目显著增多;1999—2018年北印度洋平均最大潜在强度指数高于1979—1998年;与1979—1998年相比,1999—2018年更高的平均海面温度和海洋热含量为超级气旋风暴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弱的垂直风切变、更强的水汽通量和低层气旋性涡度输送促进了热带风暴强度的持续增长。
    • 柳龙生; 张新忠; 许映龙
    • 摘要: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re,JTWC)发布的1979—2018年北印度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数据和ERA-Interim提供的分辨率为1°×1°的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影响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的不同环境因子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月北印度洋海温明显增暖,适宜的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5~10 m·s^(-1))和充足的水汽供应使得热带气旋的生成数达到全年第一个峰值。7—9月对流层中低层相对湿度条件很好,但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过大,使得扰动对流很难形成暖心结构,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10—11月北印度洋平均海温27~29°C,中层大气相对湿度条件较好,850 hPa多气旋性环流,200 hPa与850 hPa垂直风速切变为5~15 m·s^(-1),在这种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数达到全年第二个峰值。对影响北印度洋两个海域热带气旋月际变化的不同环境因子定量研究发现,尽管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生成数都呈现双峰型变化,但环境因子在相同月份却呈现不一样的特征。
    • 刘颖; 严幼芳; 凌征
    • 摘要: 基于2004—2018年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浮标观测的温度、盐度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印度洋(40°—105°E,5°S—25°N)障碍层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北印度洋的东部常年存在障碍层,而西部障碍层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较厚的障碍层出现在阿拉伯海东南部(67°—75°E,3°—12°N)、孟加拉湾(82°—93°E,11°—20°N)和赤道东印度洋(81°—102°E,4°S—3°N).阿拉伯海东南部和孟加拉湾障碍层厚度以年变化为主,且呈同位相变化,均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赤道东印度洋区域则主要呈现半年周期变化,在夏季和冬季各出现一次峰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孟加拉湾和赤道东印度洋障碍层厚度主要受等温层深度变化影响,混合层深度变化对障碍层厚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阿拉伯海障碍层厚度同时受等温层深度变化和混合层深度变化影响,其中等温层深度变化对其影响更大.
    • 万荣强; 魏泽勋; 高秀敏; 徐晓庆; 滕飞
    • 摘要: 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模型,建立北印度洋海域(31°~102°E,16°S~31°N)的M2和S2分潮潮波数值模式,研究北印度洋半日潮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对底摩擦系数进行数值试验,利用代价函数梯度下降法,得到分潮调和常数向量均方根偏差(RMSE)的变化曲线,逼近并确定最优的底摩擦系数.将采用该系数的模拟结果与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交叉点的调和常数数据、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及部分文献中的验潮站数据进行比较与验证,一致性较好.其中对比卫星数据的振幅偏差为2~4 cm、迟角偏差为7°~8°,与验潮站数据的振幅偏差为3~6 cm、迟角偏差为8°~9°.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北印度洋海域M2和S2分潮潮波传播特征和潮流椭圆的空间分布特征等.M2分潮潮波在阿拉伯海南部有1个无潮点,在波斯湾内有2个无潮点,最大振幅超过80 cm;潮流在西北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中部大多为顺时针旋转,其余海域大多为逆时针旋转;流速在阿拉伯海东北部、安达曼海、波斯湾和孟加拉湾北部较大,最大流速为160 cm/s,其他海域较小.S2分潮的潮波传播特征、无潮点的位置和潮流椭圆的空间分布特征等都与M2分潮类似,但潮波振幅和潮流流速等都相对M2分潮较小.研究完善了北印度洋海域2个主要半日分潮M2和S2的整体特征.
    • 梁梅; 林卉娇; 徐建军; 徐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北印度洋1990-2018年(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强度变化以及生命期变化等特征.[方法]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1990-2018年热带气旋资料,对29 a来发生在北印度洋共255个热带气旋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1)非常强烈气旋风暴(64~119 kt)和超级气旋风暴(≥120 kt)主要生成在孟加拉湾海域的中东部和阿拉伯海海域的中部海域;气旋风暴(34~47 kt)和强气旋风暴(48~63 kt)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海域的西部海域和阿拉伯海海域的东部海域;低压区(≤16 kt)、低压(17~27 kt)、强低压(28~33 kt)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海域的西部和北部海域.一般发生在低纬度的热带气旋西行路径偏多,而高纬度易发生转向.(2)北印度洋热带气旋频数呈现增加趋势,其中8~11 a周期振荡显著(P<0.1).(3)各强度等级中,仅热带低压个数呈现显著都增加趋势(P<0.1),这可能是热带气旋的年平均最大风呈现显著减弱趋势(P<0.1)的原因之一.
    • 庄居城; 杨少波; 李醒飞; 郑崇伟
    • 摘要: 波浪能是清洁能源中的佼佼者,也是海洋中最富集的能源。本文借助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风场的再分析数据展开研究,通过WAVEWATCH-Ⅲ模式对有效波高逐3 h输出并处理,获取了北印度洋2009–2018年海浪近十年的有效波高数据,在浅水和深水、一般和特殊条件下验证数据有效性的同时,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获取途径。本数据的共享有利于数据被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为有需要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帮助,也为海洋能源的研究及开发提供支持。
    • 庄居城; 杨少波; 李醒飞; 郑崇伟
    • 摘要: 波浪能是清洁能源中的佼佼者,也是海洋中最富集的能源.本文借助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风场的再分析数据展开研究,通过WAVEWATCH-III模式对有效波高逐3 h输出并处理,获取了北印度洋2009-2018年海浪近十年的有效波高数据,在浅水和深水、一般和特殊条件下验证数据有效性的同时,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获取途径.本数据的共享有利于数据被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为有需要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帮助,也为海洋能源的研究及开发提供支持.
    • 郑崇伟; 高成志; 高悦
    • 摘要: 利用来自ECMWF的ERA-Interim海浪再分析资料,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后文简称“海上丝路”,主要包括南海-北印度洋)波浪能资源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阿拉伯海的年平均波浪能流密度WPD为9~24 kW/m,孟加拉湾次之,为6~21 kW/m,南海相对最小,为2~10 kW/m;“海上丝路”2 kW/m以上能级频率ALO常年整体乐观;离岸WPD的变异系数小于近岸,北印度洋的变异系数小于南海;近37年(1979~2015年)期间,南海、阿拉伯海的WPD显著性递增,孟加拉湾无显著变化趋势.南海的ALO以0.1%/a~0.3%/a的趋势显著逐年递增,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显著逐年递减.“海上丝路”20 kW/m以上能级频率RLO显著性逐年递增.“海上丝路”波浪能资源气候特征的变异系数在各个季节均无显著的变化趋势.
    • 刘经东; 张文静; 刘春笑; 郑后俊; 朱首贤; 史剑; 聂屿
    • 摘要: 为评估DTU10、TPXO8、GOT00.2和NAO.99b 4个全球大洋潮汐模式对北印度洋潮汐的预报能力,采用英国海洋资料中心提供的海区中部和沿岸站潮汐调和常数资料,检验了这些模式4个主要分潮(M2、S2、K1、O1)的准确度.它们的各分潮调和常数资料准确度都比较高,振幅绝均差的最大值仅5.61 cm,迟角绝均差的最大值仅9.13°.这些模式的调和常数给出潮波传播特征差别不大.基于这些模式提供的调和常数,分别建立了北印度洋4、8和16分潮潮汐预报模型,将预报结果与中国海事服务网提供的沿岸24个站潮汐表资料进行对比.各模式的8分潮(M2、S2、N2、K2、K1、O1、P1、Q1)潮汐预报模型均优于4分潮(M2、S2、K1、O1)潮汐预报模型,NAO.99b模式可以提供16分潮(M2、S2、N2、K2、K1、O1、P1、Q1、MU2、NU2、T2、L2、2N2、J1、M1、OO1)潮汐预报模型,但是对预报结果改善不明显;在各模式中,GOT00.2模式的8分潮潮汐预报模型对北印度洋沿岸的预报效果最好,平均绝均差为14.97 c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