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72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中国医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26929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黑龙江科技信息、全国药材信息、人参研究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等;北五味子的相关文献由15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爱民、艾军、丁立威等。

北五味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9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6929 占比:99.48%

总计:127587篇

北五味子—发文趋势图

北五味子

-研究学者

  • 李爱民
  • 艾军
  • 丁立威
  • 王玉兰
  • 孟宪军
  • 可成友
  • 张正海
  • 王春梅
  • 陈建光
  • 李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亚红; 王平
    • 摘要: 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微波法提取北五味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实验工艺条件,并确定了微波法相比于其它方法的优越性。
    • 葛丽蕊; 张勋; 李燕鹭; 赵韫慧; 李志远; 宋清莲; 聂丹丹; 梁多; 董昕; 曹海焕; 邹明强; 胡婷婷
    • 摘要: 建立了应用超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TOF/MS)分析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标志性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UPLC-TOF/MS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北五味子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得到的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匹配,对成分进行鉴别。鉴别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筛选差异组分。经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初步筛选并鉴定出了不同产地北五味子的12种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组分。本研究建立了UPLC-TOF/MS分析不同产地北五味子的分析方法,建立的方法有效、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的五味子的有效性成分研究和产地鉴别。
    • 陈娟; 周娟娟; 秦亚东
    • 摘要: 目的建立南、北五味子直接进样紫外(FI-UV)指纹图谱,用于五味子类药材快速鉴别。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建立南、北五味子FI-UV指纹图谱。对总紫外吸收图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模式分析。结果南、北五味子药材总紫外吸收图谱和紫外吸收光谱轮廓差异明显,呈现不同指纹特性。PCA分析可将两者区分,PLS-DA分析显示紫外光谱中变量211、240和253 nm对其分类起主要作用,进一步分析提示变量240、253 nm对其分类起决定作用。PLS-DA模型R^(2)X、R^(2)Y、Q^(2)均大于0.96,说明模型稳定好,预测能力强。结论FI-UV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对南、北五味子药材进行快速鉴别及内在质量评价。
    • 李妍; 侯月; 牟星蔚; 刘冰清; 万红; 刘畅; 夏薇
    •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SCF)在胸主动脉瘤(TA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整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Swiss TargetPrediction、CTD、GeneCards、OpenTargets和OMIM多个数据库获取SCF作用于TAA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网络分析得到SCF作用于TAA的核心靶点;借助Omicshare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潜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组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GEO数据库提取SCF有效成分—五味子酯乙(SchB)刺激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基因表达谱,验证核心靶点表达水平;应用Autodock软件将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SCF影响TAA的潜在靶点46个,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催化活性和蛋白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ErbB)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3条信号通路,拓扑网络分析得到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10个核心靶点。基因表达谱分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比较,SchB-TGF-β1组核心靶基因STAT3和MMP9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SCF的主要活性成分SchB等可能通过靶向STAT3等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中MMP9表达水平,进而减轻主动脉中细胞外基质降解,发挥抑制TAA发生发展的作用。
    • 吴秀宁; 何军锋; 彭晓邦; 郭耀东; 陈凤娥
    • 摘要: 合理施肥可提高北五味子的产量品质,有关北五味子施肥技术研究有一定数量文献报道。本文从北五味子需肥特点(全生育期需肥和年生育周期需肥)、北五味子施肥技术(基肥施用、苗期施肥、促花壮果施肥、秋肥、配方施肥和微肥施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以期为北五味子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 SUHAYB Mahamed Farah; 陈红旭; 苑丽葳; 刘佳乐; 孙靖辉; 王春梅; 张成义; 陈建光; 李贺
    • 摘要: 目的探讨五味子根、叶多糖对小鼠镇静催眠及抗焦虑的作用.方法取清洁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根多糖组、叶多糖组、地西泮组,每组30只.应用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镇静效果,应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抗焦虑作用,应用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实验观察催眠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根多糖组小鼠站立、活动次数显著减少(P<0.01),叶多糖组小鼠活动次数减少(P<0.05);根多糖组和叶多糖组开臂次数/在臂次数比(OE%)和开臂滞留时间/在臂滞留时间比(OT%)增加(P<0.01);在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阈下剂量时根多糖及叶多糖组小鼠睡眠只数均增加,阈剂量时根多糖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减少,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叶多糖组小鼠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根多糖组显著增加小鼠脑组织中GABA含量(P<0.01),根多糖和叶多糖组均显著降低Glu含量(P<0.01),显著增加GABA/Glu(P<0.05或P<0.01).结论北五味子的根、叶多糖具有镇静催眠及抗焦虑作用.
    • 摘要: 以长期以来开展的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为基础,以良种选育为突破口,系统开展了北五味子定向培育、野生群丛改造、高效经济林建设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北五味子经济林营建模式及配套技术,取得发明专利1项,并制定了相应栽培技术地方标准,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 刘永红; 李教社; 蔡云波; 张军义; 王芳
    • 摘要: 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分别是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和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的干燥成熟果实。北五味子用GA3、6-BA、KT和ABA不同浓度间、不同天数间的处理后发芽数量对比不是很明显,是低温处理后的正常出苗。南五味子几乎没有发芽。北五味子总酸含量245.52 g/kg显著高于南五味子总酸含量23.98 g/kg。但南五味子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甲含量(3.66 mg/g、2.04 mg/g)高于北五味子(0.60 mg/g、0.20 mg/g)。表明秦岭地带南五味子品种相比东北引进的北五味子有一定优势,开展南五味子规范化栽培有一定意义。
    • 穆开朗; 程昆木; 王锦
    • 摘要: 为了测定与比较我国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五味子素的含量和差异,探究五味子藤茎的可开发利用度。以五味子酯甲与五味子乙素含量作为考察五味子素类化合物的指标,采用超声-乙醇法提取五味子素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条件:Kromasil-C18(4.6 mm×200 mm,5 mm)色谱柱,柱温30°C,检测波长220 n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75∶25),进样量5μL,流速0.8 mL/min。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含量在0.0264~0.13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028%,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47%,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1.33%。五味子酯甲含量在0.0324~0.16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237%,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00%,平均回收率为103.64%,RSD为2.60%。表明了南五味子藤茎和北五味子藤茎中均含有丰富的五味子素类化合物,本研究中的两种五味子素类化合物在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五味子藤茎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 包志刚; 刘涛; 刘德深; 刘鵾
    • 摘要: 北五味子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是多种药品、食品、保健品的重要原材料。随着野生北五味子资源的减少,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快速发展,但其仍然存在发芽率低、鲜果产量低等问题。为提升北五味子的存活率和鲜果产量,在明确北五味子种子发芽特性的基础上,从种前处理、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繁育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6方面介绍了适合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播种繁育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