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加载路径

加载路径

加载路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57540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科技学院学报、天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2)等;加载路径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苑世剑、薛克敏、万敏等。

加载路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7540 占比:99.74%

总计:57688篇

加载路径—发文趋势图

加载路径

-研究学者

  • 苑世剑
  • 薛克敏
  • 万敏
  • 张卫刚
  • 杨圣奇
  • D·费雷拉
  • J·巴尔特鲁基
  • N·瓦马内
  • P·乔
  • 崔礼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林启权; 郭海; 董文正; 王镇柱
    • 摘要: 以支管平衡压力作为成形加载路径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内压力和轴向位移进行组合分析,阐明加载路径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响应曲面法和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成形加载路径参数中间内压、内压变化时间、中间位移、位移变化时间和平衡压力分别对减薄率和支管高度的影响规律,获得减薄率和支管高度的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内高压成形试验验证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与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成形加载参数如下:平衡压力为7.82 MPa,中间压力为46.98 MPa,内压变化时间为0.02 s,中间位移为11.76 mm,位移变化时间为0.05 s。采用优化参数成形的T型三通管质量较好,减薄率为19.9%;支管高度达17.10 mm,与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0%。
    • 李季; 段燕伟
    • 摘要: 本文以东荣二矿南二下采区16煤层五工作面回风下山巷道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加载方式的岩石力学试验,分析岩石在加载过程中力学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为巷道围岩能量分布、变形破坏机理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续迎萍; 崔岸; 马浩通; 余天明; 马耀辉
    • 摘要: 以薄壁Y形管为例,进行Y形管有限元建模。运用Dynaform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内高压成形数值仿真,探讨Y形管成形规律、主要缺陷形式及缺陷产生位置;分析几何形貌参数、摩擦因数和加载路径等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选取起皱间隙和贴模长度作为逻辑控制输入,评价成形状态;为优化Y形管内高压成形加载路径,将成形过程分为4个阶段进行模糊控制系统设计。结果表明:加载路径优化后,充模效果获得较大提升。将内高压成形工艺和模糊控制系统应用于某汽车排气系统Y形歧管,进行结构改进与成形工艺优化,获得了满足质量的合格零件。
    • 刘邦雄
    • 摘要: 笔者以副车架加强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加载路径对成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进给采用折线加载路径的成形效果质量较好,壁厚分布较为均匀,未发现起皱、破裂现象,为副车架加强梁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 冯莹莹; 骆宗安; 刘照松; 吴庆林
    • 摘要: 为了提高双层X形管的成形性能,本文针对双层X形管内高压成形过程加载路径的智能优化方法开展研究。将多目标动态优化方法用于双层X形管工艺质量参数的动态调整与优化,通过建立内层管最大减薄率、外层管最大减薄率、极限圆角半径、支管高度4个主要评价因素的柔性可调整区间,协调优化参数,使双层X形管的变形尽可能处于最佳状态。采用线性加权法建立双层X形管工艺质量参数的多因素综合目标函数,并运用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对多目标动态优化函数进行推导求解,优化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计算精度,增强了与实际工艺的匹配程度。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7%以内,说明此双层X形管在内高压成形过程的加载路径优化控制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行性。
    • 张朝辉; 王贵林; 章征伟; 郭帆; 计策; 傅贞; 李勇
    • 摘要: 磁驱动准等熵加载技术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压力加载材料,加载路径由负载电流波形和负载结构决定.作为应变率介于静高压加载和冲击加载之间的新型实验技术,熵增小、温升低.10 MA装置是典型的多支路汇流装置,包括24个电流支路,可在较大范围内控制负载电流波形,实现mm厚、cm直径样品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准等熵加载.基于10 MA装置,通过调节负载电流波形实现样品加载路径控制,在一定压力-应变率范围,开展金属钽的强度实验研究,获取了不同厚度金属钽样品的加-卸载波剖面速度历史,分析获得了钽在系列峰值压力下的强度数据,比较了多个加载平台不同加载路径下的强度数据,实验结果与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的磁驱动准等熵结果接近(平均应变率都约为105 s?1),明显高于冲击加载的流动强度,低于准静态加载获取的流动强度,与应变率增高强度会有所下降的理论预测一致.基于多支路汇流装置,未来将可开展更为丰富的材料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 吕亚森; 王连东; 王晓迪; 秦存腾
    • 摘要: 建立了带壁厚偏差管坯液压胀形的力学模型,揭示了不同轴向应力状态下壁厚偏差对管坯成形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带壁厚偏差管坯液压胀形加载路径设计的标准.针对某重型卡车桥壳预成形管坯的液压胀形工艺,进行了3种不同壁厚偏差管坯在不同典型加载路径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内压升高至最大保持恒定,管坯薄壁侧均在合模前发生开裂且薄壁侧与厚壁侧变形差异较大;内压先升高后降低,管坯厚壁侧均失稳形成褶皱且薄壁侧与厚壁侧变形差异较小;内压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时,管坯均成形且符合工艺要求,确定了适用于带壁厚偏差管坯液压胀形的加载路径.在专用液压机上进行了液压胀形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所得规律一致.
    • 崔礼春; 黄顶社; 徐迎强; 赵烈伟; 张国兵
    • 摘要: 分析了板式液压工艺规划、工艺设计及模具设计的技术要点和调试方案并进行了CAE分析,列举了板式液压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包括典型零件应用、零件质量指标对比、工艺设计及调试过程等,并分享了解决铝合金发动机盖外板开裂和贴模度问题的经验,为后期项目开发提供指导。
    • 余建星; 韩梦雪; 余杨; 陈海成; 杨政龙; 许伟澎; 徐盛博; 刘泽生
    • 摘要: 管道在铺设过程中主要受到轴力、弯矩和水压的联合作用.不同的铺设条件下,管道所受的主导载荷存在不同的组合形式.与此同时,管道在安装、服役和维修期间存在不同载荷施加顺序的问题.针对水压-轴力复合加载和水压-循环弯矩复合加载两种联合加载形式,开展了5组缩尺比管道试验,在上述两种复杂加载情况下,探究不同加载路径对管道屈曲压溃的影响趋势.依托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管件的几何尺寸、受力状态和边界约束条件进行仿真模拟,跟踪管件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变形历程和应力分布状态,并对试验结果发现的影响规律进行补充验证.从几何缺陷方面对不同加载路径的影响机理进行探索与挖掘,通过提取管道屈曲压溃截面的椭圆度变化历程,解释了不同加载路径对管道屈曲压溃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先水压后轴力的加载路径比先轴力后水压的加载路径更危险,先水压后循环弯矩的加载路径比先循环弯矩后水压的加载路径更加危险.当外部先施加水压载荷,相较于轴力的影响效果,弯矩对管道的外压承载力影响更为明显.通过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后处理分析,发现先水压后轴力和先水压后循环弯矩的加载路径下,水压的存在会加剧后续管道截面椭圆度的增长速率,进而增大管道失效时的截面缺陷,降低管道的极限承载力.
    • 吴会阁; 付章建; 侯永康; 齐剑峰; 赵彦
    • 摘要: 考虑实际地震作用多维性对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文中在前期低周反复加载抗震性能测试结果的基础上,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将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具体研究了3种加载路径(先X向后Y向、先Y向后X向、XY向同步)对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X向后Y向和先Y向后X向的加载方式计算得出的承载力、变形、刚度等抗震性能指标很接近;而X、Y向同时加载方式与双向先后加载方式相比,模型抗震承载力和相应位移都有大幅度的降低,前者降低至后者的80%,同步加载试件的刚度衰减速度也明显快于双向先后加载试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