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功能群

功能群

功能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4377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湖泊科学、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贵州省第二届硕博论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建设专委会2007年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功能群的相关文献由128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洪贤、赵萌莉、殷旭旺等。

功能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3776 占比:99.97%

总计:1044124篇

功能群—发文趋势图

功能群

-研究学者

  • 于洪贤
  • 赵萌莉
  • 殷旭旺
  • 韩国栋
  • 马成学
  • 臧润国
  • 丁易
  • 刘任涛
  • 徐宗学
  • 李秋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飞; 郭树江; 樊宝丽; 韩福贵; 王方琳; 张卫星; 张裕年
    • 摘要: 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20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叶片6个功能性状的测定,分析荒漠植物叶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性状的差异性,探讨荒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为该地区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叶性状存在种间差异且变异程度不同,变异范围为14.11%~47.63%,叶绿素含量(ChlC)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全氮含量(LCC)变异系数最小。②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ChlC、LC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C与LC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叶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③不同功能群植物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豆科植物叶片LDMC、ChlC、LCC极显著高于藜科植物(P<0.01)。草本植物叶片比叶面积(SLA)极显著高于灌木植物叶片(P<0.01)。一年生植物叶片SLA、LNC显著高于多年生植物(P<0.05);多年生植物叶片LDMC极显著高于一年生植物(P<0.01);多年生植物叶片C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植物(P<0.05)。C_(3)植物叶片LDMC、ChlC显著高于C_(4)植物(P<0.05);C_(4)植物叶片δ^(13)C极显著高于C_(3)植物(P<0.01);C_(3)植物叶片LCC极显著(P<0.01)高于C_(4)植物。
    • 周静; 肖国华; 武大勇; 王军霞; 刘存歧
    • 摘要: 2019年4月至11月在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后生浮游动物和水环境调查,以探究滨海淡水湿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ANOSI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Mantel检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及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path modeling,Pls-pm)对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和影响因子进行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并鉴定后生浮游动物95种,共划分为8个功能群.结果显示,研究地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组成春季与夏、秋、冬3季差异显著;小型个体组成的功能群在全年密度和生物量中均占优势;非营养盐类环境因子为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演替主要驱动因子;营养盐类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影响较小.
    • 桂建华; 马腾飞; 胡姝娅; 陈晓鹏; 王常慧; 董宽虎
    • 摘要: 围封是退化草原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围封将有助于恢复退化草地的物种多样性和提高草原植被生产力。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长期围封和自由放牧的羊草草原及大针茅典型草原为试验对象,通过样方调查研究长期围封对地上地下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围封显著增加了羊草和大针茅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的总盖度、平均高度、平均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长期围封对羊草和大针茅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存在不同的影响,其显著提高了羊草和大针茅典型草原的丰富度指数,但显著降低了大针茅草原的均匀度指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放牧处理下,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间相关性不显著。长期围封对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的大部分植物群落基本特征具有相似的恢复效果,仅对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性恢复效果。因此,围封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长期监测体系,适度放牧与割草相结合是维持典型草原生产力和多样性的重要草地管理方式。
    • 卢俊艳; 红梅; 赵巴音那木拉; 赵乌英嘎; 王文东; 马尚飞; 杨殿林
    • 摘要: 贝加尔针茅草原因常年放牧导致不同程度退化,主要体现为植物多样性下降和土壤养分流失等问题,而将流失养分归还后能否提高贝加尔针茅草原植被群落多样性及生产力尚不明确。故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长期N、P、K添加(100 kg·hm^(-2)∙a^(-1))及其交互处理试验。连续3年(2017-2019年)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N、NK、NP和NPK添加显著提高草原禾本科相对重要值(P<0.05),降低杂类草相对重要值,使群落优势种由杂类草转变为禾本科;2)N、NK、NP和NPK添加显著增加群落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P<0.05),显著降低杂类草地上生物量(P<0.05),P添加显著增加豆科地上生物量(P<0.05),在降水量充足年份植物生物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更为敏感;3)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在NK、NP和NPK添加下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N是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和功能群地上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限制因子,P的限制作用仅次于N,K的作用最弱。N与P、K的组合添加在降水量充足年份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被群落的影响大于干旱年份。
    • 柴一涵; 雷国康; 陈方昕; 曹钊; 杨晨浩; 叶纯子; 吴炳懿; 于洪贤; 柴方营
    • 摘要: 为了解松北国家湿地公园春季的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21年5月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设置了8个采样点并进行浮游动物的采集以及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因未发现小型浮游动物捕食者SCC、中型浮游动物捕食者MCC、大型浮游动物捕食者LCF,因此共划分为七个功能群,其中以RF功能群占显著优势。除此之外,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多元统计分析,功能群PF与LCC之间存在强负相关,理化因子TN和TP与各浮游动物功能群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H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水温则不具有明显相关性。
    • 侯德昌; 张莹莹; 魏文志
    • 摘要: 为探究不同中华鳖养殖模式中水环境的状况,对不同中华鳖养殖模式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和水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中华鳖的养殖生产和尾水处理提供指导。通过逐月检测中华鳖高密度养殖、生态养殖、莲鳖套养、菱鳖套养4种养殖模式的水质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莲鳖套养模式中透明度(SD)最高(P生态养殖>莲鳖套养>菱鳖套养,在4种养殖模式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相同的趋势,莲鳖套养和生态养殖优于高密度养殖和菱鳖套养模式,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高密度养殖为S1、M和P,生态养殖为Lo、J和Y,莲鳖套养为Y、J和W1,菱鳖套养为Lo和J,表明生态养殖和莲鳖套养水环境状况较好,高密度养殖最差。
    • 龚森森; 李学梅; 吴嘉伟; 柴毅; 杨德国; 谭凤霞; 朱挺兵
    • 摘要: 为了解长湖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于2017年7月(夏)及10月(秋)对长湖进行2次采样调查,并结合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浮游生物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9属,共95种,划分为25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平均密度为5.12×10^(6) ind./L,平均生物量为1.663 mg/L;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41属,共59种,划分为8个浮游动物功能群,平均密度为3.76×10^(3) ind./L,平均生物量为2.803 mg/L。从功能群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来看,夏季显著高于秋季(P<0.01),其中夏季H1站位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密度最高,秋季Y4站位的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较高,且存在功能群A、LCF向E和K的演替趋势。从优势功能群种类来看,B、D、J、L_(0)、MP、P、T_(C)、PF、RF及SCF是夏、秋两季的共有优势功能群,其中L_(0)、T_(C)、RF及PF是绝对优势功能群。综合各功能群的主要代表种构成及其适应的生境特征表明,长湖鱼类对浮游生物的摄食压力较大且水质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TN、TP及DO为影响长湖浮游生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水温及pH也与多数功能群呈明显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功能群B、D、J、L_(0)、Y及浮游动物PF、RF、SCF等彼此间多数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竞争及捕食等生物活动对功能群特征影响较明显。
    • 冯斌; 杨晓霞; 刘文亭; 董全民; 张春平; 刘玉祯; 孙彩彩; 李彩弟; 时光; 杨增增; 张小芳; 魏琳娜
    • 摘要: 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化草原设置的控制放牧试验,测定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牦牛藏羊1∶2混牧(MG1∶2)和禁牧对照(NG)下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的C,N,P含量并计算分析其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各放牧处理增加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的N含量,降低了杂类草的C含量,此外仅YG处理增加了莎草科的P含量;各放牧处理降低了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的C∶N,除YG降低了莎草科的C∶P和N∶P以外,其他放牧处理增加了C∶P和N∶P;不同放牧方式下各功能群C∶N,C∶P,N∶P与N,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依据中度放牧干扰下植物超补偿性生长的机制和植被生长速率假说,YG促进了莎草科物种的生长,同时也表明N、P在促进植被更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高寒草地植被生长重要的限制性元素。
    • 潘成梅; 刘洋; 安瑞志; 巴桑
    • 摘要: 为揭示青藏高原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于2019年7月(丰水期)和2019年10月(枯水期)在麦地卡湿地调查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生物量,并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麦地卡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功能群分类方法,麦地卡湿地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7个功能群,分别为A、B、C、D、E、F、G、H1、J、K、L_(M)、L_(O)、M、MP、N、P、S1、S2、T、T B、T C、W1、W2、X1、X2、X3和Z;在时间维度上,丰水期有26个功能群,枯水期有23个功能群;在空间维度上,河流湿地有24个功能群,湖泊湿地有23个功能群,沼泽湿地有12个功能群.2)丰水期,以功能群A、D、L M、L_(O)、MP、N、P、T、T B和X3为主,枯水期以功能群A、D、J、L_(M)、L O、MP、N、P、T和T B为主,其中A和T功能群为2个水情期的共有绝对优势功能群,功能群J仅为枯水期的绝对优势功能群.3)生态状态指数(Q)范围为1.80~4.86,平均值为3.80,表明麦地卡湿地水质状态为“好”.4)相关性分析表明,浊度、COD Cr、总磷和硝态氮与部分优势功能群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DA分析表明,盐度和总氮是影响丰水期优势功能群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CCA分析表明,总氮和硝态氮是影响枯水期优势功能群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 谷先坤; 刘燕山; 唐晟凯; 李大命; 张彤晴; 曾庆飞; 毛志刚; 陈辉辉; 谷孝鸿
    • 摘要: 通过2019年4、7、10月对网围拆除后东太湖原网围养殖区和非养殖区鱼类资源的调查监测,构建“营养运动”复合功能群,分析探讨鱼类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网围拆除后东太湖鱼类群落监测到39种,鲤科鱼类占比66.67%,与太湖相当(66%).采集到的鱼类可构建为4个营养功能群和5个运动功能群,共计11个复合功能群,其中“杂食性纺锤体型且运动能力强”功能群占比最大,比例为41.34%;其次为“初级肉食性纺锤体型且运动能力强”、“植食性纺锤体型且运动能力强”、“次级肉食性纺锤体型且运动能力强”功能群,占比分别为28.70%、13.46%、13.40%,其他功能群占比较少.在季节变化上,410月,原网围养殖区一直以“杂食强纺锤”鱼类功能群为主,非养殖区则是从“杂食性纺锤体型且运动能力强”+“植食性纺锤体型且运动能力强”功能群为主向“初级肉食性纺锤体型且运动能力强”功能群为主演变;空间分布上原网围养殖区杂食性、次级肉食性、植食性鱼类功能群密度大于非养殖区,初级肉食性功能群密度小于非养殖区.环境因子中氨氮是影响原网围区鱼类功能群结构分布的显著影响因子,且与所有鱼类功能群分布呈负相关.pH、总磷、总氮、溶解氧等也是影响鱼类功能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但其影响并未达到显著水平.鱼类功能群分析表明网围拆除对东太湖鱼类群落恢复及生态系统修复具有积极作用,但仍需对网围拆除后鱼类群落及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