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功用

功用

功用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3年内共计226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18篇;相关期刊1160种,包括青春岁月、文物鉴定与鉴赏、档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等;功用的相关文献由28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马媛媛、赵彦龙等。

功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1 占比:77.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18 占比:22.92%

总计:2260篇

功用—发文趋势图

功用

-研究学者

  • 刘涛
  • 马媛媛
  • 赵彦龙
  • 钟赣生
  • 马雷石
  • 崔有正
  • 聂晶
  • 张倩
  • 牟海东
  • 胡献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高迪; 张明
    • 摘要: 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有关果品的记载。果品不仅具备食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持续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果品种植的面积持续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成熟,种植品类日益繁多,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增强。果品在饥馑灾荒年代可以充当主食饱腹,可以调节味道增添层次,果树既具备观赏价值,又可以作为经济作物提供经济效益。此外,果品还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果品可用以彰显社会地位,可用以交际交流,可用以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可用以下酒醒酒以避世。果品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功用使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并持续发展至今。
    • 宣莉
    • 摘要: “封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上行文书之一,其主要功用为陈政得失、分析灾异现象等。封事在西汉时产生,在唐、宋、明三代被广泛使用,直至清代因密折的出现才逐渐停用。封事的功用及体式,因朝代的变化而稍有差异。对汉代至清代的封事文书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清楚掌握古代封事的有关知识,对古代秘密奏议文体内容有所补益,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古代历朝国家体制的运转。
    • 刘雪婷
    • 摘要: 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高度发达,除了常见的食器、酒器、乐器、兵器等,人们开始使用较为稀少的青铜农具来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商周时期青铜农具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同时对商周时期青铜农具的功用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时期的青铜农具具有祭祀和实用的功能。
    • 周绍力
    • 摘要: 我国的音韵学博大精深,隶属于传统语言学,是研究汉语的基本、基础学科之一。从古至今,音韵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有关音韵学的研究持续推进,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其研究领域广泛,研究方法众多,研究成果可观。音韵学发展如此迅猛,和其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功用有关。在音韵学中,认识其功用,并掌握音韵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 赵彦龙; 张倩
    • 摘要: 申状使用于宋朝时期,属于官府上行文书范畴,其功用则是下级官府或官员向上级官府或官员汇报、提请或建议有关事项等。西夏申状多承袭宋朝,除沿袭宋朝的汇报、建议等功用外,还增加了询问的功用;西夏申状在体式上与宋朝相似,均含有首称、正文、末称及押署四要素,但西夏申状在首称、押署部分较宋朝有所创新和完善。
    • 李翎
    • 摘要: 通过文献、图像资料及实际调查,可以看到中国僧人锡杖的样式与印度差距很大。以此为切入点,考证锡杖原始的样式及中国化之后,如何从实用具演变为僧人威仪,进而成为佛教仪式用具。另外,也尝试从词源上进行了考证。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意在厘清三宝之具在功能及样式上的变化,认识佛教戒律的中国化,进而理解为什么一些戒律在中国得到过分的强调和诠释。
    • 史昊昱; 赵彦龙
    • 摘要: “关”作为一种古代平行文书最晚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并沿用至清代。“关”主要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官府或官员之间沟通、洽谈、协商相关事务,但各朝的功用并不完全固定,有时会增加或减少,如元代以后“关”还作为在沿途驿站得到补给的凭证和商人经商许可证明。“关”的体式虽然在每个朝代都较为规范,但各朝之间略有差异。本文结合现存实物,对“关”在历朝历代的功用和体式进行全面的的探讨。
    • 马昊天; 汤玲
    • 摘要: 《陈素庵妇科补解》(以下简称《补解》)一书中对妇科疾病分类详细,诊辨分明,用药得当。先著陈素庵家传妇科,临证效验,在调经、安胎及产后方面有一定的思想见解,尤其对于风药应用经验独到。其中,秦艽一药在功用发挥、药物配伍方面可谓用之工巧。本文通过梳理全书调经门、胎前杂症门、临产门及产后众疾门中应用秦艽的不同方剂,剖析出秦艽祛散风热乃治血分,疏散风邪乃解外感,引经阳明乃发郁火,疏顺肝气乃和营血,升散清气乃胜湿邪的功用,并总结《补解》在用量配伍上的讲究。
    • 李格格; 曹祝兵
    • 摘要: 通过对互联网中“X了个寂寞”构式的语料进行分析,认为其是在常规句法结构“V个A”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文章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其形成和发展、构件、特征与表达效果、形成机制和流行原因进行探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与运用。
    • 宋海燕
    • 摘要: 《禹贡》在提到荆州贡赋时,有“包匦菁茅”一句,关于这句的解释历来歧义纷呈,主要集中于“包”的内容、“匦”的释义及“菁茅”为何物的问题上。“包匦菁茅”是包裹且用匣子装起来的茅草,用以祭祀;茅在古籍中被视为诚信、神奇和吉祥的象征,在封禅、封国等祭祀活动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菁茅是荆州有名的特产,自古就被作为贡品世代缴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