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制动力矩

制动力矩

制动力矩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80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矿业工程、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50659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数控机床市场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运输分会原料准备及搬运学术委员会2013年“原料情 中国梦”主题年会、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等;制动力矩的相关文献由142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仁、吴声震、韩伍林等。

制动力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8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0659 占比:99.79%

总计:251187篇

制动力矩—发文趋势图

制动力矩

-研究学者

  • 何仁
  • 吴声震
  • 韩伍林
  • 衣丰艳
  • 李德胜
  • 杨效军
  • 张凯
  • 徐大伟
  • 苏文胜
  • 韩正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志钢; 孙小伟; 韩伍林; 苏文胜
    • 摘要: 鼓式制动器在门式起重机、卸船机、门座式起重机、电梯等特种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文中针对鼓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监测的迫切需要,对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一种不依赖固定的摩擦系数、不需要空载运行的全新的制动力矩监测方法,在鼓式制动器制动时,连接2个制动闸瓦的制动力臂形成1对制动力偶,通过监测制动臂对制动器底座的力得到制动器的制动力矩。该方法能随着施加在制动轮上的正压力以及摩擦系数的变化对制动力矩进行实时的监测。文中基于该方法研发一套传感器,完成制动力矩的标定工作,发现该传感器的可重复性高,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相比于常规的通过监测制动力,乘以固定的摩擦系数相比,有效地解决了无法监测摩擦系数改变而导致的制动力矩的问题。
    • 刘孟飞; 张亮有; 程建博; 王亚湖; 琚超
    • 摘要: 为确保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运行,提出采用永磁阻尼托辊,用以改善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能力。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结合实际模型,推导了永磁阻尼托辊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利用Matlab探究了永磁阻尼装置制动力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动力矩受永磁体磁极对数、永磁体厚度、气隙等因素的影响,为永磁阻尼托辊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祁文华; 陈高林
    • 摘要: R2压下抱闸为SMS设计选择的Waichita产品,用于R2轧机的五个道次的辊缝设置。自2006年初上线以来,1422产线的R2压下抱闸存在不能锁死压下机构,造成丝杆回松,辊缝平行度发生异常变化,不能正常轧钢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抱闸的制动弹簧加大,增加了制动力矩,同时增大气源压力,以便快速有效地打开抱闸。但在2019年初,R2工作侧的压下抱闸发生气囊压盖开裂,不能设置辊缝,引起8 h的故障停机。在随后的检查过程中,又发现其余的在线或机旁的抱闸,且抱闸壳体都存在贯穿性裂纹,显然该设备的设计强度不能满足现场的需求,需要对Waichita抱闸的结构进行优化与改进。
    • 王明燕; 魏哲雷
    • 摘要: 通过搭建湿式制动器惯性试验台架,在相同油品及摩擦材料的前提下,研究湿式制动器制动初速度、制动压力和油温对制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制动压力、温度和初速度范围内,制动力矩与制动压力呈线性关系,制动压力是制动力矩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但单位制动压力产生的制动力矩随着制动压力的升高有下降趋势,可用制动力矩线性度作为评价指标;随着制动初速度的升高,制动力矩呈下降趋势,可用速度力矩稳定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随着油温的升高,制动力矩呈衰减趋势,可用热衰退率作为评价指标。
    • 邓兵兵; 吴杰; 黄禹铭; 张辉; 唐绍禹
    • 摘要: 以多极式结构的磁流变制动器为研究对象,研究线圈参数(线圈数量、线圈电流)对其制动力矩以及能耗的影响。基于电磁场基本理论,建立了多极式磁流变制动器的磁路模型,计算了主要磁路的磁场强度;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和BOBYQA优化方法,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结果表明,三种方案磁流变液间隙的磁通密度计算和仿真的差值分别为8.33%、13.16%、4.41%。线圈与定子数量相同时制动器的功率密度(T/P)较大,且随着电流的增大,功率密度逐渐减小。总结出线圈布置方式对多极式磁流变制动器性能的影响,为磁流变制动器的发展提供参考。
    • 王新健
    • 摘要: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Distributed Drive Electric Vehicle,DDEV)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是实现其动力学控制和提升续航能力的关键。应用CarSim软件搭建了DDEV整车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轮毂电机模型,并采用分层控制策略制定制动力矩分配方法,上层控制依据驾驶员输入获取整车制动需求;中层采用了固定比例轴间力矩分配,轴荷动态变化的轮间力矩分配方法;下层控制根据驾驶员输入划分制动模式,并进行电液制动力矩分配。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DDEV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模型在全局工况下较强的鲁棒性且模型精度高,能对充分发挥其多自由度的优势、扩大车辆动力学范围提供理论支持。
    • 孟祥瑞; 叶嘉达; 许海峰; 吴钧
    • 摘要: 通过对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分析,建立不同接触状态下的鼓式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模型,并分析制动力矩的变化对振动的影响;通过采集实车的振动数据,得出挂车普遍的制动异响时一种低频振动。
    • 漆复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短接后,对倾斜带式输送机下滑的辅助保护工作原理,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计算,得出当逆止器失效后,满物料的带式输送机将以0.044m/s的速度匀速下滑,这种下滑速度不会对下端设备产生冲击,造成飞车事故,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带式输送机辅助防下滑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王江; 王东
    • 摘要: 经过多年超长重载列车的操纵实践,研究发现,1 800 m以上的超长重载列车在紧急制动时,从列车头部向列车尾部迅速逐辆传递危险的抬挤力矩,该现象称为“撞墙效应”。在超长重载组合列车中,列车抬挤现象更为明显,列车中部车辆脱轨概率增大,严重威胁超长重载列车的运行安全。本文创新提出现有由前向后挤压式紧急制动停车,转换为更安全可靠的拉伸式停车的新思路,将制动力矩“由前向后”传递改为“由后向前”传递,降低了超长重载列车在紧急制动时的脱轨风险。
    • 米家宝; 张宏; 刘佳康; 张小鹏; 欧阳湘军; 黄鹏
    • 摘要: 以满足某型车辆下坡缓速制动为目的,通过车辆受力分析和匹配计算,得到液力缓速器在不同挡位以及不同坡度下所需制动力矩。以Fluent软件为平台,对液力缓速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不同转子转速下基于流场数值解对制动力矩进行求解;开展液力缓速器台架性能试验,将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力矩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度,匀速下坡所需制动力矩随挡位的升高而增加;在同一挡位,所需制动力矩随坡度增大而增加;随转子转速升高,缓速器制动力矩增加,在最高转速2 100 r/min时,制动力矩达到2 308.3 N·m。仿真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证明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