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专利文献26120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四川教育、数学大王.小学5-6年级适用等; 分解质因数的相关文献由31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北荣、乐家骏、乔永洁等。

分解质因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1.24%

专利文献>

论文:26120 占比:98.76%

总计:26447篇

分解质因数—发文趋势图

分解质因数

-研究学者

  • 刘北荣
  • 乐家骏
  • 乔永洁
  • 傅世球
  • 刘作成
  • 叶柱
  • 吴丽华
  • 周先忧
  • 小学数学知识概要及学法指导编写组
  • 尹汶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旭军
    • 摘要: 听说今天的数学课改成了魔术课,同学们左等右等,进来的却是教数学的阿木老师。同学们纷纷叹气,拿出数学课本,准备上数学课。阿木老师却举起一叠带有数字的卡片,说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魔力数学卡。这个卡片可不得了,能做到心灵感应呢!”“有这么神?”大家来兴趣了。阿木老师让小明随意抽几张卡,算出积,然后报出来。小明算出的积是15。
    • 吴怡
    • 摘要: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概念较为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而且学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表征概念的模型。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概念时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本单元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约分、通分,乃至分数四则计算的重要基础。基于此,要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正确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
    • 蒋成法
    • 摘要: 问题1:王红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她参加了全校的数学竞赛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有同学问她:"这次数学竞赛你得了多少分?获得了第几名?"王红想了想说:"我的分数、名次和年龄都是质数,它们的乘积是2134。你说我得了多少分?"聪明的同学,你知道王红的分数、名次和年龄各是多少吗?思路点睛:根据题意,王红所得的分数、名次和年龄的乘积是2134,则分数、名次和她的年龄代表的数字都是2134的因数,因此我们可以把2134分解质因数,然后再进行组合。
    • 胡淑华
    • 摘要: 学生最近学习了分解质因数,知道这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但普遍认为这个知识没什么大用。其实不然。这不,杨×参加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遇到了下面这道题:1×2×3×…×30的积能否被7917整除。三十个数连乘算出积,再除以7917这个四位数。李×很清楚,这道题显然不能这样去计算。于是苦思冥想,有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可以把7917分解质因数,如果每个质因数在1×2×3×…×30中都能找到,那么这个积就能被7917整除,否则就不能被7917整除。
    • 徐丽霞
    • 摘要: 数学是一个整体、系统、有意义的结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整体的视角去把握数学,站在高处、想到深处,将教材中散点式知识串联起来,使之串连成线、连线成片、结片成体,引领学生展开结构化学习,建构学生完善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也是提质升级的"不二法门"。一、从"符号表征"到"原初表征"数学是公理化、形式化的符号体系。在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的表征通常是符号化、抽象化的,它遮蔽了数学知识诞生时原初的、鲜活的历程,它能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什么",却不能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 张淇; 王立红(指导)
    • 摘要: "明天周一,你那一讲数学拓展还没做!"老妈扬起不易觉察的笑,"难道你忘记了上次做三讲数学拓展的酸爽?想再体验一次?""不要,我马上做!"我脸上的笑容瞬间崩塌,扔下漫画书,打开《举一反三》。嗯,不如做分解质因数吧,这个可简单了,我扬扬得意地挑挑眉。可没想到,这第一题就让人刺窝里摘花——无从下手:“有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体积是39270立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 罗旦1
    • 摘要: 大多数老师广泛认为:小学数学最好教了,内容比较简单,计算方法比较固定,教学上只要围绕教材按常规做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创新。其实不然,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单一的为学生教教材是不行的;教师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及教师本人独特的知识结构也应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在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看似简单的新知识学习,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存在问题颇多。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众多的知识铺垫:不仅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因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还要知道什么是“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
    • 钟阳藩; 钟世文
    • 摘要: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1页例1、例2。【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从"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角度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师:刚才几位同学对本节课应该学习什么内容谈了各自的看法,综合起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理解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并能够在集合图例把它们表示出来;二是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三是掌握求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办法。
    • 陈永明
    • 摘要: 通常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采用短除法。例如,求54与72的最大公约数,可以这样算:所以,54与72的最大公约数是2×3×3=18。当然,如果不用短除法,还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算。还是以上题为例,54=2×3×3×3,72=2×2×2×3×3,它们的公共质因数的乘积就是最大公约数。所以,54与72的最大公约数是2×3×3=1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