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工理论

分工理论

分工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948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思维科学通讯、齐鲁学刊、人文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金融学年会等;分工理论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任保平、徐虹、林钟高等。

分工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3.2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948 占比:96.72%

总计:6150篇

分工理论—发文趋势图

分工理论

-研究学者

  • 任保平
  • 徐虹
  • 林钟高
  • 王磊
  • 秦庆武
  • 高静
  • 仲晶晶
  • 何正斌
  • 刘佑成
  • 刘素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华冬冬; 亓霞; 沙凯逊
    • 摘要: 以我国建筑业面临的“工程分包困局”为背景探析相关的理论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专业化分工的经济合理性,但是对“反命题”的解释能力不足。为了对这一困局作出合理的解释,需要引进交易成本的概念。走出这一困局,不仅需要公共制序(政府规制和法律手段),而且需要私人制序(公司治理和项目治理)。
    • 张晓玉
    •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理论辩证地看待社会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新哲学的诞生,即唯物史观的形成。分工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论题。文章以分工思想的理论来源为依据,深入发掘马恩分工理论的发展历程,从而得出分工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孙柯贞
    • 摘要: 基于分工与交易理论,系统分析了档案服务业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内涵、驱动因素和未来趋势,研究表明:档案服务业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易成本节约共同作用形成的,档案服务需求方降低经营成本的利益驱动、数字化及信息化在档案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服务规范等法规政策的颁布执行是档案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服务内容链条化、交易模式平台化、服务形式个性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是中国档案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档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着重从重视档案人才培养、推动档案新技术研发、完善档案标准体系、引导供需有效衔接以及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 任保平
    • 摘要: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理论依据,分工可以促进专业化,实现微观分工、宏观分工和国际分工的衔接,实现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的有机结合,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衔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蕴意是改善和调节劳动分工,促进中国以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和国际循环为主体的旧的分工体系向以国内分工、国内市场和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分工体系的转化.从分工理论视角下构建基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基本要求出发,构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是以分工理论为指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为前提,大力发展新经济体系;构建具有自主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消费引领创新,培育新型消费体系;把国内流通与国际供应链体系相融合,推进中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更高开放水平上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相对接,用优进优出的发展模式,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 李钊文
    • 摘要: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应该有合理的限度,分工程度要与市场的大小相匹配.从一个企业来看,企业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分工的程度.过度的分工必然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烟草行业推进控员增效工作,可以从治理过度分工着手,通过优化职能、合并岗位,推行大部制和流程管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罗楚兰; 何燕
    • 摘要: 分工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历史范畴,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作为一个具体的理论,既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标志性理论,又是贯穿全书的主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精神对分工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以社会实践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最终认为旧式分工的消除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也必将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分工不断深入的过程,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先驱性与真理性,对我国社会分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张扬; 祖湘莎; 师海猛
    • 摘要: 斯密等早期经济学家认为受自然资源禀赋条件限制,农业分工存在着天然性障碍,却忽视了农业与工业的内在差异.农业分工带来的迂回程度和交易效率虽远低于工业领域,但也是农业增长的源泉.农业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而形成多企业参与的集群化,促使分工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提高、迂回生产程度增加、生产(服务)规模扩大.农户组织化是降低分工进程中产生的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分散交易风险、分享分工带来的"红利"的主要方式.农户自身差异对参与分工意愿、机理以及实现路径有待更深入系统地研究.
    • 李亚楠
    • 摘要: 马克思深入论证了分工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肯定分工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分工所带来的弊端.如造成人的异化、城乡对立、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基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来解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同时,也为我们应对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提供一定的路径指向.
    • 赵剑海
    • 摘要: 本文从分工理论角度探讨管理是如何产生的,管理的本质是什么.通过分析分工必然会产生失序与混乱,提出管理是企业组织内分工失序代偿的观点.并在这一新视角下,根据企业组织失序产生的源点,提出管理的信息、认知、激励三维度模型.再以管理三维度模型为工具,探索性讨论管理研究的场域、管理成本构成、管理形态演化几个基本课题.管理学研究的场域在市场交易为边,技术为底的边界内.管理成本构成不适合用"内部交易"来理解,提出应以信息成本、认知成本、激励成本来分解.本文认为管理的形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演变.机器算法也可以是管理的一种新的展现形态,本文试图从管理的源点出发,理清管理的内涵,阐释管理的本质,为梳理各种管理学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赵剑海
    • 摘要: 本文从分工理论角度探讨管理是如何产生的,管理的本质是什么。通过分析分工必然会产生失序与混乱,提出管理是企业组织内分工失序代偿的观点。并在这一新视角下,根据企业组织失序产生的源点,提出管理的信息、认知、激励三维度模型。再以管理三维度模型为工具,探索性讨论管理研究的场域、管理成本构成、管理形态演化几个基本课题。管理学研究的场域在市场交易为边,技术为底的边界内。管理成本构成不适合用"内部交易"来理解,提出应以信息成本、认知成本、激励成本来分解。本文认为管理的形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演变。机器算法也可以是管理的一种新的展现形态,本文试图从管理的源点出发,理清管理的内涵,阐释管理的本质,为梳理各种管理学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