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版学

出版学

出版学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3798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出版与印刷、编辑学刊、出版参考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九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现代技术条件下编辑出版工作研讨会、第十四届国际出版学术会等;出版学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志强、罗紫初、方卿等。

出版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6 占比:2.4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3798 占比:97.42%

总计:14164篇

出版学—发文趋势图

出版学

-研究学者

  • 张志强
  • 罗紫初
  • 方卿
  • 吴道弘
  • 孙琇
  • 肖超
  • 袁亮
  • 陈丹
  • 乔晓鹏
  • 李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鹏飞
    •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出版学研究具有两大特征,学科意识明晰,中国特色初现。在明晰的学科意识之下,出版学人对既往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反思,基础理论研究和概念重建成为学界热点,对出版学科体系的讨论,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一向以技术变革为重点研究对象的数字出版,也呈现出理论建构的热潮。中国学人建构的编辑学研究持续推进,传统延续意味浓厚。在这些研究的背后,“三大体系”建设理论代表的中国特色意识,构成了十九大以来中国出版学研究的底色。
    • 本刊评论员
    • 摘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新闻出版人才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呼唤我们加强新闻传播学和出版学学科建设,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在新时代发展大局中推动新闻传播学和出版学高质量发展。
    • 黄先蓉; 李若男
    • 摘要: 新文科的核心理念“融合发展”、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和时代使命“提升国家话语权”,不断呼唤着出版学科的进一步建设。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出版学科建设应遵循相应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在现实层面从以下四个维度构建“出版学+”的融合发展格局:在出版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维度,要打破学科壁垒、适度融通学科;在出版学与新兴技术融合的维度,要创新教学手段与学术研究范式;在出版学与业界实践融合的维度,要坚持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研究的问题导向;在出版学与国际场域融合的维度,要促进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出版学科的创新发展,并实现出版学科对新文科建设的助力。
    • 林佩
    • 摘要: 基于对出版学和传播学具有代表性的六种专业学术期刊2011—2020年发表文章的内容分析,指出出版学与传播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域—传播学考察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尤其是短时段、与公众相关议题在空间范围内的传播效果;出版学考察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尤其是如何通过出版单位的建制化生产流程进行传播和传承,更加注重长时段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意义考察。并对出版学初具雏形且具有相当延展性的范式进行探索性分析,提出媒介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和出版史学范式的可行性。文章结论认为,作为知识分类体系的出版学学科已经基本形成,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出版学学科还有待发展。
    • 摘要: 刊物设置这个栏目的初衷有两个:一是推荐好书,引导出版学的专业性阅读;二是借助阅读书单,在不主动设限的情境下观察出版学青年学者的学科认同。出版学,不只是社会接受度低,学科的自我认同也同样存在“危机”。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范式以及学科的功能与价值等在出版学术共同体内都尚未展开充分讨论,更不用说达成基本共识。这才是阻碍出版学学科发展的痼疾所在。青年学者,是出版学的未来。通过考察其专业阅读,了解其学科认同,有益于出版学的未来发展。三年来,书单越来越长,但主题却越来越离散。这大致表明出版学青年学者学科认同的某些特点:一是出版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不确定性,书单中超7成主题游离于“出版”范畴之外。二是出版学学科性质的“交叉融合”,书单主题虽然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但却有不少涉及交叉或边缘学科。三是对出版学学科范式与研究方法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书单中近半数主题直接关乎范式和方法研究。这些特点虽然大致符合我们的预期,也与出版学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但也暴露了学科发展的某些隐忧。如关注周边或外围领域过多,关心学科核心领域不够;讨论相关学科理论问题较多,关注本学科基本理论问题不够;自说自话为主,缺乏交流或争鸣的主题等。学科认同的建构,虽不排斥甚至鼓励多元化阅读,但对学科基本问题的关注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未来的书单中,期待借助阅读推荐活动,看到青年学者们更多对出版学科的聚焦、关注与投入,以共同筑立出版学的未来!
    • 吴平
    • 摘要: 牛年已逝,虎年来临。虎年的《出版科学》尚不能自诩虎虎生威,但作者队伍藏龙卧虎,自让我们信心倍增,期待在业界学界虎踞龙盘,观点文字生龙活虎,带给疫情下的读者众生、出版学人一点专业新论,一份职业关照,一片精神慰藉,也以此自勉,作为新年办刊同仁的夙愿。
    • 田胜立; 蔡子怡
    • 摘要: 主持编辑与出版学名词的首次审定,深层触及了出版学科的基本认知:出版作为学科、专业、行业、产业;出版学是“行业之学”还是学科之学;出版理论研究该遵循学科思维还是行业思维;出版教育中要不要有学科教育。基于对出版学作为“行业之学”的批判和学科之学的向往,编辑与出版学名词的框架结构做了相应调整。
    • 摘要: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在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出版”位列其中,目录代码为0553,这意味着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由原先可授予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提升到可授予出版博士专业学位。业内专家指出,此举将有力促进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出版学学科建设迎来重要契机。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自2023年起实施。
    • 李乐
    • 摘要: 对编辑出版学进行研究分析能够提高科技编辑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编辑出版学科的建设。文章首先对科技编辑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面临的选题困惑、方法匮乏、时间紧张等问题展开分析,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编辑实践中进行学术研究的具体路径:在实践工作中提炼选题,结合工作性质熟悉并掌握研究方法,培养阅读与研究学术的良好习惯。
    • 吴赟; 潘一棵
    • 摘要: 从汤普森的学术实践历程与出版研究转向切入,考察汤普森对于出版的哲学思辨和学术研究,梳理其有关数字出版革命的前瞻分析,借鉴汤普森的出版思想观照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出版实践与出版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汤普森有关出版的研究中交织着对于“人的主体性”的诠释:出版场域由具有能动性的人所组成,无论是出版实践还是出版研究都需要植根于人的生活、承载人文使命;相较于数字出版革命带来的技术和产品变革等表象,学界和业界应更多关注表象背后的出版人实践和知识产权价值的深刻变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