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凝血常规

凝血常规

凝血常规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专利文献6281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健康必读(下旬刊)、家庭保健、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等; 凝血常规的相关文献由152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瑜、丛占杰、吴雪峰等。

凝血常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1.02%

专利文献>

论文:6281 占比:98.98%

总计:6346篇

凝血常规—发文趋势图

凝血常规

-研究学者

  • 万瑜
  • 丛占杰
  • 吴雪峰
  • 张海燕
  • 温晓燕
  • 牟子新
  • 王厚琼
  • 王飞
  • 胡红梅
  • 袁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彩玉; 宋磊; 张伟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征和凝血常规相关指标。方法:选取医院儿科治疗的138例MPP患儿,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间质浸润组(28例),小叶实质浸润组(54例)和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56例)。比较3组不同影像学表现的MPP患儿临床特征[超高热、经皮氧饱和度≤92%、喘鸣音、C反应蛋白(CRP)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及胸腔积液指标]和凝血常规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结果:3组患儿的超高热、经皮氧饱和度≤92%、喘鸣音、CRP升高、LDH升高及胸腔积液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94,χ^(2)=4.034,χ^(2)=5.998,χ^(2)=7.690,χ^(2)=50.536,χ^(2)=17.074;P<0.05);在超高热、CRP升高、LDH升高及胸腔积液发生率上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3,χ^(2)=7.955,χ^(2)=28.310,χ^(2)=9.882;χ^(2)=19.469,χ^(2)=6.794,χ^(2)=44.833,χ^(2)=12.422;P<0.05);在经皮氧饱和度≤92%指标上;小叶实质浸润组发生率显著低于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7,P<0.05);在喘鸣音发生率指标上,间质浸润组最高(占32.14%),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最低(占10.7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43,χ^(2)=6.147;P<0.05);在使用阿奇霉素开始时间,使用甲泼尼龙、电子支气管镜灌洗、吸氧及心脏或肝损害指标上,3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120,F=31.779,F=34.582,F=12.74,F=6.241;P<0.05)。同时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在使用甲泼尼龙、电子支气管灌洗、吸氧及心脏或肝损指标上高于其他两组。在PT、APTT、FIB及D-D指标上,3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167,F=4.509,F=73.138,F=114.766;P<0.05);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的PT(10.14±1.44)s、APTT(30.79±5.34)s及D-D(1.55±0.23)显著高于间质浸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3,t=-3.318,t=-12.784;P<0.05)。FIB及D-D指标,小叶实质浸润组显著高于间质浸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59,t=-14.338;P<0.05)。在FIB指标上,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显著高于小叶实质浸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00,P<0.05)。结论:影像学表现为肺段以上实质浸润组MPP患儿易出现呼吸困难、炎性指标偏高,临床症状严重,且3组MP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异常。
    • 段金霞; 闫彬; 孙潺; 夏盼盼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联合检测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3月1日在该院住院治疗的53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和普通型患者35例纳入非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18例纳入重症组。比较非重症组和重症组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建立Fisher线性判别函数,验证其对重症COVID-19的评估效能。结果重症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组,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凝血酶时间(TT)水平明显低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重症患者入院第1天比较,重症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的WBC和NEU均明显升高,入院第1天LYM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线性判别函数:非重症Y1=0.303×年龄-8.194×WBC+8.517×NEU+22.111×LYM+21.523×PT+8.063×FIB+8.971×TT+0.793×D-D-230.536;重症Y2=0.340×年龄-8.822×WBC+9.545×NEU+21.970×LYM+22.386×PT+9.567×FIB+8.804×TT+0.998×D-D-247.277,该判别函数判断COVID-19病情的符合率为83.02%。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往往伴随着更严重的炎症及凝血功能障碍,采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指标建立判别函数有助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 董春慧; 滕登科; 隋国庆; 王琦美慧; 董鹏; 王辉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于1个月前发现左侧乳腺肿物,近日自觉增大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既往无乳腺癌及淋巴瘤病史,门诊以乳腺肿物收入院。查体:视诊两侧乳房、大小形态对称,局部无红肿热痛,无乳头内陷、溢液,无皮肤局部凹陷、水肿;触诊:左乳9点钟方向可触及一肿物,蚕豆大小,无压痛、活动性较差、质硬。按压乳头及乳晕无液体流出。触诊腋窝及锁骨上下窝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常规:纤维蛋白原定量:4.31g/L。
    • 杨帆; 李雅纯; 郭帅; 陈志强
    • 摘要: 目的研究水蛭冻干粉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瘀血阻络证相关指标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糖尿病肾脏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以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进行造模,给予水蛭冻干粉灌胃16周,第16周后留取大鼠血、尿、肾组织行进一步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脏指数、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常规及可溶性P选择素、vWF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水蛭冻干粉可通过纠正大鼠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减轻内皮细胞损伤,进而降低大鼠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伤,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刘丽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分析凝血常规以及血常规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9月期间如愿接受凝血常规及血常规110例健康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这些被检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使用压脉带2min、3min后PT明显比即刻低,使用压脉带3min后PT水平明显比1min低(P0.05);样本放置8h和12h以后PLT明显比即刻放置时间低,差异明显(P<0.05);样本放置24h以后RBC与PLT明显比即刻放置、4h与8h低,WBC则比即刻放置、4h与8h高(P<0.05).结论:凝血常规以及血常规检查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与变异数据给予强化控制,可以促进实验室临床检验数据准确度的最大化提升,对于提升检验结果稳定性与正确性至关重要,从而为检验科临床医师的诊治流程供应可靠信息.
    • 刘汉起; 谭艳玲; 陈桂茹; 周欣滢; 熊锦梅; 林善群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检测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5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产检孕妇115例作为对照组,均完善TEG、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检查,并比较两组间上述检查指标水平.结果:较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TEG检查参数R、K值明显增大,MA值、α角明显降低,CI值明显减少(P<0.05);较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凝血常规参数APTT、TT显著延长,FIB明显升高(P<0.05);较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PLT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TEG、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检测有助于评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凝血状态,实时干预可能避免产后出血.
    • 张海燕; 袁甜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76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38名,均抽取空腹静脉血,A组抽血后进行离心取上清研究时平行分装3份,分别在样本离心后即刻(T0)、离心后静置4 min(T1)、离心后静置8 min(T2)检测血常规指标:血小板(PLT)、WBC(白细胞计数)数值并加以比较;B组分3次抽取血样,在加压带使用即刻(t0)、加压带使用1 min(t1),加压带使用2 min(t2),在抽样即刻检验凝血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数值并加以比较。结果①A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与T0时刻相比,T1时刻A组血样的PLT、WBC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0、1.925,P=0.242、0.058>0.05),但T2时刻A组血样的PLT数值(182.7±16.1)×109/L较T0时刻(206.5±17.8)×109/L显著降低(t=6.113,P=0.000);②B组凝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与t0时刻相比,t1时刻B组血样的PT、TT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9、1.003,P=0.068、0.319>0.05),但t2时刻B组血样的PT(9.2±0.2)s、TT(17.9±0.8)s数值较t0时刻显著降低(t=14.620、5.734,P=0.000、0.000<0.05);TT与t0时刻比(t=5.734,P=0.000)。结论血液标本的静置时间和采样方式均会影响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分析结果,血液检验应尽量在采集后短时间内完成、减少加压带时间,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