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凋落叶

凋落叶

凋落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5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福州市科协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等;凋落叶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庭兴、胡红玲、薛立等。

凋落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6.8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156 占比:93.05%

总计:2317篇

凋落叶—发文趋势图

凋落叶

-研究学者

  • 胡庭兴
  • 胡红玲
  • 薛立
  • 陈洪
  • 佘汉基
  • 蔡金桓
  • 郑欣颖
  • 杨万勤
  • 林开敏
  • 蔡锰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崇兰; 龙丽; 黄庆; 李培; 李志超; 祝铭谦; 巫玲琳; 刘永安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探索泡核桃凋落叶对受体植物生菜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以不加凋落叶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每盆基质中添加15 g的泡核桃凋落叶,折合添加量为4 000 kg/hm^(2)时,生菜的净光合效率提高了8.1%;添加量达30 g时,生菜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受到抑制。不同凋落物添加量处理的生菜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各时段均表现为低添加量促进生菜的光合效率,过量添加则会降低生菜的光合效率。因此,在去除部分凋落物之后,可在泡核桃林下套种生菜。
    • 范晓慧; 马勇; 钱嘉鑫; 刘增文
    • 摘要: 【目的】研究城市绿化树木凋落叶对不同作物的化感效应,旨在为树木凋落叶多样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0种典型城市绿化树木凋落叶的水浸提液处理黄瓜、高粱、小麦和油菜4种受体种子,在光照培养箱内利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试验,观测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苗干质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计算化感效应指数值,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综合化感效应。【结果】(1)10种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其中紫叶李凋落叶水浸提液可使黄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增加,紫叶李、栾树、七叶树和构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均可促进黄瓜幼苗苗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樱花、青桐和海棠凋落叶水浸提液均可促进黄瓜幼苗苗干质量增加。10种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高粱种子的发芽率、苗高、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种树木中,只有海棠凋落叶水浸提液使高粱种子发芽指数和幼苗苗干质量增加。10种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指数、苗高和苗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种树木中,只有樱花和七叶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增加了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10种树木中,只有海棠凋落叶水浸提液可使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苗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樱花和紫叶李凋落叶水浸提液可使油菜幼苗苗干质量增加。(2)不同树木凋落叶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樱花、海棠、七叶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高粱、小麦和油菜4种作物均有明显综合促进作用;紫叶李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小麦和油菜3种作物均有明显综合促进作用,构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高梁和油菜3种作物均有明显综合促进作用,栾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黄瓜、高粱和小麦3种作物均有明显综合促进作用。【结论】樱花、海棠和七叶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明显综合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开发生物有机肥最有潜力的树种。紫叶李、构树和栾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3种作物产生明显综合促进作用,也可以考虑作为开发生物有机肥的备用树种。
    • 郑崇兰; 黄庆; 龙丽; 李培; 李志超; 刘永安
    • 摘要: 本文以不同品种茄子及生菜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泡核桃凋落叶水浸提液对供试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蔬菜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降低,而供试茄子和生菜种子的发芽率受浸提液影响变化不同,在试验设置浓度下,供试生菜种子的发芽率均有所提高,在20mg·mL^(-1)浓度下发芽率最高;供试茄子种子受浸提液影响发芽率显著下降,下降程度随浸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
    • 段文标; 朱帅威; 陈佳; 陈立新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兴安岭地区掘根倒木的腐烂等级及其形成的不同类型微立地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确定掘根倒木及其丘-坑微立地对椴树红松林生态系统的作用,为提升其稳定性和生产力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埋藏法,将采集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紫椴Tilia amurensis和色木槭Acer mono凋落叶按自然比例混合装入分解袋中,2019年7月将其埋入椴树红松林(Tilia amurensis-Pinus koraiensis forest)中不同腐烂等级(Ⅱ、Ⅲ、Ⅳ级)的掘根倒木(Uprooted trees,UT)及其形成的坑底(Pit bottom,PB)与丘面(Mound face,MF)以及对照组林隙微立地(Forest gap,FG)和郁闭林分微立地(Intact stand,IS)等11种类型的微立地下。8—10月每月从每种微立地取回3袋凋落叶,处理后测定其质量、碳、氮、磷含量。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微立地下凋落叶的质量分解率、分解速率与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结果】(1)凋落叶分解90 d后,各掘根倒木腐烂等级的凋落叶分解率依次为:Ⅲ级(19.65%)>Ⅳ级(17.27%)>Ⅱ级(15.39%);各微立地凋落叶分解速率依次为:k_(UT)>k_(IS)>k_(FG)>k_(MF)>k_(PB);(2)Olson衰减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凋落叶的分解动态,分解常数为0.37~1.47;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0.47~1.90 a和2.04~8.21 a;(3)在Ⅱ、Ⅲ、Ⅳ级掘根倒木腐烂等级条件下,UT、PB、MF微立地的凋落叶C元素表现为持续释放到缓慢富集的过程,N元素表现为前期缓慢富集而后期持续释放的过程,P元素表现为先释放后富集的变化趋势;(4)Ⅱ级UT微立地的凋落叶质量分解率与N剩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N呈显著正相关。Ⅱ级PB微立地的凋落叶质量分解率与C、N、C∶P呈显著负相关。Ⅲ级PB微立地的凋落叶质量分解率与N剩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各级掘根倒木,MF微立地的凋落叶质量分解率与各养分剩余含量及其比值均无显著相关性。而N∶P与Ⅱ级、Ⅳ级UT和PB微立地的凋落叶质量分解率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椴树红松林内不同腐烂等级的掘根倒木和微立地的条件下,微立地类型对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显著大于掘根倒木腐烂等级对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 陈惠; 孙颖; 焦宏哲; 司友涛
    • 摘要: 中国亚热带典型针叶树种马尾松的凋落叶碳磷元素含量之比(C∶P)较高,但其林下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磷之比(MBC∶MBP)却较低。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吸收同化底物的过程,将针叶树种马尾松凋落叶(C∶P高)和阔叶树种马褂木凋落叶(C∶P低)分别加入马尾松的林下土壤中(0~10 cm),进行为期60天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显示,添加马褂木凋落叶的土壤MBC、β-葡萄糖苷酶(βG)和纤维素水解酶(CBH)显著高于添加马尾松凋落叶的土壤;两种处理间的酸性磷酸单酯酶(ACP)活性有显著差异,但其酶效率(ACP∶MBC)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ACP∶MBC与AvaiP∶MBC(单位质量的微生物所拥有的有效磷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MBC∶MBP与AvaiP∶MBP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细菌16S rRNA测序显示培养60天后添加马褂木凋落叶的土壤细菌群落中嗜营养的变形菌为优势类群,而添加马尾松凋落叶的土壤贫营养的酸杆菌为优势类群。结果表明,易利用碳的数量是决定土壤MBC含量的重要因素,ACP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密切相关,微生物分泌ACP除了获取磷元素,也与辅助获取碳元素有关。
    • 洪希群; 陈欣凡; 张婵; 张斌; 陈灿; 范海兰; 林晗
    • 摘要: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月)和衰老凋落期(10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N、P、K、Ca、Mg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N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部K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14.935(±3.191)%。除了Mg在冠层下部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K再吸收率与衰老前后叶片K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再吸收率与成熟叶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N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再吸收率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生态公益林的养分循环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李雨菲; 郭屹立; 李先琨; 李冬兴; 王斌; 陈婷; 陆芳; 向悟生; 黄甫昭; 刘晟源; 李健星; 文淑均; 陆树华
    • 摘要: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的机理。本研究以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全年收集的凋落叶混合均匀后采用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实验,探讨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物的分解特征。结果发现: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整体失重模式呈现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且不同生境类型下凋落叶失重率为:洼地>坡地>峰顶;分解过程中C含量呈波动状态,但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而N含量呈无规则波动;失重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并在分解初期和中后期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 C含量变化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则随分解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分解速率低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但与同类型的喀斯特森林退化区相当;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生境类型代表的微环境因子对凋落叶的分解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海拔引起的温度和湿度的差异是影响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C、N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 段媛媛; 刘晓洪; 吴佳奇; 郭晓亮; 王帆帆; 唐涛; 游景茂; 郭杰
    • 摘要: 为探究厚朴凋落叶分解的化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添加凋落叶为对照组(CK),设置4个凋落叶添加水平,研究厚朴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湖北贝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苗期,湖北贝母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鳞茎长、鳞茎宽、鳞茎鲜重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低剂量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处理显著抑制(PT1(5.25 g·kg^(-1))(0.44)>T3(15.75 g·kg^(-1))(0.02)>T4(21.00 g·kg^(-1))(-0.99)。主成分分析表明,苗期,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是影响湖北贝母生长的主要指标;花期,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株高等地上性状可作为表征湖北贝母生长的主要指标;而始枯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成为影响湖北贝母生长的主要指标,鳞茎长、鳞茎宽、鳞茎鲜重等地下性状可作为湖北贝母生长的主要研究指标。综上所述,低剂量厚朴凋落叶处理显著促进湖北贝母的生长,而高剂量的厚朴凋落叶则显著抑制湖北贝母的生长,且当厚朴凋落叶剂量为10.50 g·kg^(-1)时,湖北贝母生长状况最佳。
    • 张如义; 王仕林; 胡红玲; 吕向阳; 周海燕; 刘丹; 陈艾萌
    • 摘要: 为了解香樟(Cinnammum camphora)凋落叶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施用不同添加量的香樟凋落叶,对3种作物莴笋(Lactuca sativa)、茄子(Solanum melongena)和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土壤微生物量C、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香樟凋落叶分解对3种作物的叶面积、叶片数量和生物量积累均产生明显抑制效应,且随凋落叶量增大抑制更加强烈,随时间延长呈先强后弱的变化趋势;3种作物叶片的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在凋落叶分解初期均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降低;到分解末期,各处理间的MDA含量差异不显著,SS含量的促进作用也明显降低,但SP含量的抑制作用仍在持续。凋落叶处理下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均显著提高,且随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分解时间延长缓慢降低。因此,香樟凋落叶经分解释放的化感物质可能在两方面起作用,一方面通过影响作物体内SP、SS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量来影响有效养分供应,最终对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产生明显影响。
    • 贾孟; 王戈; 王铎; 易建华; 袁存裕; 白羽祥; 朱宣全; 杨成翠; 史普酉; 杨焕文
    • 摘要: [目的]探究核桃自然凋落叶腐解对植烟土壤环境的影响,明确核桃凋落叶对植烟土壤的化感作用,为核桃—烤烟复合种植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种植烤烟K326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核桃凋落叶添加量处理(CK:0 g/盆、T1:30 g/盆、T2:60 g/盆、T3:90 g/盆、T4:120 g/盆),测定不同处理及移栽时期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核桃凋落叶不同添加量及不同腐解时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随着核桃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整个移栽期的平均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持续升高,且均在T4处理达峰值(21.19和7.64 mg/kg);而T3处理的速效钾(198.88 mg/kg)和有机质含量(13.73 g/kg)最高;速效磷含量和土壤pH则持续降低;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增强,而在试验中后期(移栽后90和120 d)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整体均以T3处理最优(0.352 NH3-N mg/g和8.40 mL/g);土壤细菌群落占比最大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的相对丰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分别以T2处理(53.51%)、T1处理(0.0220、0.0182、0.0120和0.0038)、T3处理(2300和2300)最高,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持续升高.随着核桃凋落叶腐解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整体均持续下降,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持续升高;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90 g/盆的核桃凋落叶添加量可形成较优的植烟土壤环境;核桃凋落叶腐解会导致土壤主要环境因子产生显著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核桃的强化感效应潜力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