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凉山彝区

凉山彝区

凉山彝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38950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思想战线、贵州民族研究等; 凉山彝区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华、易莉、易谋远等。

凉山彝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8950 占比:99.75%

总计:39049篇

凉山彝区—发文趋势图

凉山彝区

-研究学者

  • 张永华
  • 易莉
  • 易谋远
  • 毛燕
  • 付建红
  • 巫洪才
  • 常远
  • 廖慧
  • 李毅
  • 杜聿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易; 陈艳
    • 摘要: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精准扶贫最为艰难的地区之一。地处凉山州中北部的喜德县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县,针对喜德县洛莫乡乃托村的现实状况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重点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特产业,推进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扶贫,搞好教育帮扶几方面的提出对策研究。
    • 曹学礼; 陆一凤; 赵慧娟
    • 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凉山彝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生源数量不足、专业设置与农村发展需求不匹配、办学特色不明显、社会服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凉山彝区人民的冲击,“空心化”现象对乡土文化的冲击,离农思想对办学理念的冲击。基于凉山彝区现存的问题,从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多主体参与治理等方面入手,解决凉山彝族地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能。
    • 熊雅倩; 徐开玉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非遗数量和种类均位居全省前列,传承任务艰巨。本文以彝族刺绣为例,在分析阐述凉山彝区非遗传承成果商品化、主体多元化、传承人老龄化的现状基础上,针对凉山彝区非遗传承产品价值评价缺位、非遗文创表征盛行、传承方式优化不足、市场化传承主体作用发挥有限、非遗面临传承断层的困境,提出了完善非遗成果评价标准、培育非遗市场化传承主体、增强非遗传承人自我价值认同等对策建议。
    • 杨竟艺; 杨永清
    • 摘要: 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成绩斐然。2020年,凉山彝区10县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面消除。为了巩固彝区脱贫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彝区乡村振兴,实现彝区农业稳产、农民稳收、农村稳定,本文主要从凉山彝区的社会发育程度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发展滞后、公共基础薄弱、市场发展缓慢、内生动力缺乏等详细地分析了制约凉山彝区持久脱贫的困境因素;并就防止凉山彝区规模性返贫的困境因素,首先从政策、产业和互助合作方面对已有的主要帮扶措施进行了优化与健全,其次,从构建与完善保障督查、政策联动、内生动力激发、贫困文化消解、禁毒防艾和监测评估等机制方面提出了防止凉山彝区规模性返贫的对策建议。
    • 凌鹭
    • 摘要: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实施“一村一幼”项目后,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师资“下得去”的问题基本解决,但师资的稳定性仍面临较大挑战。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关系到教师能否“留得住、教得安”。“一村一幼”教师职业生存状态面临:职业热情与现实生活博弈;身份不明,前途迷茫;工资待遇低,缺乏保障;环境条件艰苦的困境。凉山彝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制度立场、待遇立场、专业立场和文化立场中定位和设计改进思路,通过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聘期责任与权益;制定符合实际的编制、薪酬社保政策;提供培训机会与资助;发挥彝族传统家支教育作用等途径形成健康长效的教育脱贫机制。
    • 阿乌五各木; 罗霞
    • 摘要: 为了促进凉山彝区"教育脱贫"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对凉山州西昌、昭觉、美姑等三个市县基础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寄宿制学校住宿紧张、教师缺额严重、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建设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等,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救助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 凉山州决策咨询委员会
    • 摘要: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区在全国民族地区中极具代表性.本文研究了凉山彝区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彝区农村基层治理的方法与路径,以及提升凉山彝区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对策.
    • 摘要: 2019年初,薛磊带领50多位优秀艺术家,肩负着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次深入凉山彝区、藏区的村村寨寨,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创作。历时11天、行程2000多公里,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记录、描绘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都奉献给大凉山的中华儿女。
    • 李晓旋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在凉山地区开展的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基层人民政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工作,以及对彝族上层的统战工作、尊重彝族风俗习惯信仰、反对大汉族主义的具体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彝族地区经济贸易得到发展、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彝汉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实践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在凉山彝区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尝试,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后来的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
    • 阿力只发
    • 摘要: 脱贫后的凉山彝区,虽然人民生活有很大的改善,但是生产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力资本积累低等多重制约因素重叠,导致农村地区内源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差.为探索补齐凉山彝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分析凉山彝区农业发展现状,基于构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逻辑,分析研究凉山彝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阻滞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