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准自然实验

准自然实验

准自然实验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专利文献153270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当代经济科学、产经评论等; 准自然实验的相关文献由29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胜蓝、王立勇、刘晓玲等。

准自然实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53270 占比:99.90%

总计:153421篇

准自然实验—发文趋势图

准自然实验

-研究学者

  • 陈胜蓝
  • 王立勇
  • 刘晓玲
  • 张鹏杨
  • 李璟
  • 王宝顺
  • 王靖宇
  • 乔美华
  • 厉婧
  • 孙雪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秦炳涛; 俞勇伟; 葛力铭
    • 摘要: 流域生态补偿对中国污染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检验流域生态补偿在省级层面的政策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运用合成控制法(SCM)对江苏省率先推行的"水环境区域补偿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江苏省的"水环境区域补偿政策"显著且持续改善了自2016年之后的水污染强度,该政策使水污染强度年平均下降幅度最高达到5.85%;机制分析表明,"水环境区域补偿政策"主要通过提升经济水平、加强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增加国有企业占比这三大途径减少污染型工业企业排污.研究为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从单个流域试点到省级层面推广提供了有效证据,同时为中国运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支持.
    • 童素娟; 马佳威; 孙忠法
    • 摘要: 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本文以《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作为准自然实验情景,并借鉴合成控制法的思想将国控单位作为对照组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劳动者素质能力差异而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从政策冲击对不同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劳动报酬、消费水平、净收入增长、地区基尼系数等方面的影响,来衡量工资补偿政策对改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削减作用,从而考察浙江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采取“增量改革”,其并没有完全破解原有制度困境。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深化养老保险改革,加快共同富裕步伐;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确保养老保障制度公平,加快养老金全国统筹。
    • 秦升泽; 李谷成
    • 摘要: 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A-F双界限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户多维贫困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精准扶贫政策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的影响,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两者之间的多维贫困差距,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在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改善其多维贫困状况。
    • 张文杰; 哈巍
    • 摘要: 高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对近些年来的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借助新建校区这一相对外生的政策冲击,基于北京市土地和住房微观交易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的方法探讨大学对于房地产价格(地价和房价)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新建校区对其周边5 km范围内的商服和住宅用地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新建校区数量越多,距离市中心越近,地价相对上涨越多;第三,公办本科新建校区能够显著提升3 km内的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民办本科与专科新建校区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新建校区的运行应该形成高等院校、地方政府、社会力量等多主体参与和互动的长效机制,将新建校区规划与地方经济增长紧密联系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校区的迁建,关注院校质量提升,推动大学新建校区与迁入地之间进行更为良性和可持续的互动。
    • 乔美华; 于婷; 张娜
    • 摘要: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环境规制的内涵有了新的时代特色,信息披露作为一种公众参与型非正式环境规制工具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从地市级城市宏观和企业微观双视角验证其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实施促进了绿色创新发展,符合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理论逻辑,四大经济区和经济特区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发展效应区域差异显著;环境信息披露显著促进了清洁型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却抑制了污染型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相比而言,对清洁型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影响程度略小;微观企业层面验证了环境信息披露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发展,东部经济区创新“补偿效应”大于成本“抵消效应”,环境信息披露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发展,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可能由于其对创新成本产生的“挤占效应”,环境信息披露对创新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研究结论进一步补充了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观点,对中国制定环境规制政策驱动绿色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王丹; 刘春明; 周杨
    • 摘要: 在农业增产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为回答农业生产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是否相矛盾的问题。将粮食主产区的设立视为一次部分省份提高农业生产集聚程度的准自然实验,以粮食主产区作为实验组,非主产区作为对照组,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农业生产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并对具体的影响路径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较非主产区,粮食主产区的设立影响环境效率的系数值为0.0311,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农业生产集聚可以改善环境效率;仅农业生产集聚与化肥用量的交互项显著为正,系数值为0.0049,即农业生产集聚得以改善环境效率的作用路径主要源自对化肥施用负外部性的削减,种子质量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农业机械有效利用不足均不利于农业生产集聚对环境效率的改善。上述结论意味着农业生产集聚可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使得“绿色发展”和“两山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未来在农业生产集聚过程中应进一步激发农业机械化改善环境效率的潜能。
    • 孙雪娇; 甦叶
    • 摘要: 以部分省份陆续进行社保费征管由社保部门全责改为税务局全责的机构转换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主要通过“倒逼”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非通过提高员工稳定性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研究结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对政府进一步优化社保制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吕康娟; 潘敏杰; 朱四伟
    • 摘要: 本文将2014年出台的环保约谈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18年地级市数据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从城市和企业两个维度验证环保约谈制度对污染排放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环保约谈制度不仅显著降低了约谈地区的工业SO_(2)排放、工业废水排放以及雾霾污染,而且促进了约谈地区重污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即环保约谈制度产生了强波特效应。机制检验表明,环保约谈制度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优化治理结构两条途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公众对企业的关注度越高,环保约谈制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对环保约谈制度比较敏感;环保约谈制度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环保约谈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呈边际递减趋势。本文结论为更好地落实环保约谈政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 毛伟; 王伟; 李飞星
    • 摘要: 使用2009-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自贸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进行分析检验。研究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并未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反而有一定的阻碍效应;设立批次越早,自贸区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阻碍效应越明显;相比内陆自贸区,沿海地区的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阻碍效应更显著。基于此,从创新驱动发展、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产业集群政策及体制的规划和落实、针对已设立的自贸区加大强化型要素投入和针对未设立自贸区的地区大力推行自贸区战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 栾蕙心
    • 摘要: 为了探究绿色信贷政策是否真正可以起到降低重污染企业负债融资水平的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原银监会于2012年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依据构造准自然实验,根据2007年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企业角度评估绿色信贷政策的有效性。根据回归结果,《指引》出台后,与其他企业相比,重污染企业的负债融资水平受到明显限制。空间异质性检验显示,中西部地区、被分类为“非绿色”的省份重污染企业的贷款规模和贷款成本所受影响更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