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7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华儿女、地质学报、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顺存、史基安、吴胜和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16.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617 占比:83.83%

总计:736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文趋势图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研究学者

  • 张顺存
  • 史基安
  • 吴胜和
  • 印森林
  • 何中波
  • 冯文杰
  • 冯有良
  • 吴卫安
  • 本刊编辑部
  • 秦明宽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龙飞; 于福生; 王丹丹; 李超
    • 摘要: 为加深对中亚造山带西段石炭纪构造背景的认识,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金龙10井区石炭纪安山岩岩心样品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为(322.4±1.1)Ma,属中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安山岩属于低钾-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略向右倾,具微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整体相对富集P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具有消减带弧火山岩的特征。安山岩的Th/La、Th/Ce和Lu/Yb值均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而接近幔源岩浆的比值。研究区安山岩属于正常的岛弧火山岩,源于富水地幔楔,是由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并对比相近时期岩浆岩,综合认为研究区安山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为西准噶尔残余洋盆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且残余洋盆在(322.4±1.1)Ma时还未完全关闭。
    • 卢迎波
    • 摘要: 为探索泡沫油在超稠油油藏中的形成机理、渗流特征及驱油效果,采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侏罗系齐古组原油及油藏参数,进行注气形成泡沫油介质筛选及原油泡点压力测定实验,并开展注气微观可视化和填砂管驱油实验,深入解析注气形成泡沫油过程中的渗流特征,评价了注气泡沫油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侏罗系齐古组原油泡点压力为9.7 MPa,拟泡点压力随着注气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50°C的拟泡点压力随着CO_(2)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压力上升速度较缓,储层具有较好的注气特性。(2)研究区的泡沫油渗流可分为5个阶段:无气泡阶段、气泡析出阶段、气泡扩张阶段、气泡聚并阶段和气泡消亡阶段。(3)研究区蒸汽+CO_(2)方式驱油开采过程较纯蒸汽填砂管驱的采收率可提升13.3%,开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释放,气泡数目逐渐增多,产油量逐步缓慢上升;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后,气泡数目趋于平稳,形成较稳定的泡沫油,产油量大幅提升,为主力产油期;当压力释放至拟泡点压力后,气泡数目迅速下降,泡沫油逐渐消亡,产油量缓慢下降。
    • 任涛; 秦军; 周阳; 华美瑞
    • 摘要: 裂缝是火山岩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因素,裂缝发育有利于储层改造,从而提高油井产能.选用合适的地球物理方法预测裂缝是火山岩油藏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预测方法,经过NMO道集分析、分方位角道集叠加和偏移、频谱分析、各向异性计算等步骤,利用5组方位角道集数据完成目标区3个油层的火山岩裂缝发育强度和裂缝走向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裂缝发育强度主要为1.10~1.5,强度大于1.25的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裂缝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符合火山机构控制裂缝发育程度的区域地质认识.实践表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预测技术能够定量描述高角度裂缝预测的分布,且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曲率或相干等叠后地震不连续性检测结果.叠前方位各向异性技术突破了主体围绕叠后地震资料定性预测火山岩裂缝的局限,有效地解决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定量预测的难题.
    • 夏钦禹; 吴胜和; 冯文杰; 刘忠保
    • 摘要: 利用水槽沉积物理模拟再现了同生逆断层伴生褶皱影响下冲积扇的沉积过程,并进一步切片观察,分析了伴生褶皱影响下片状砂砾体和辫状水道的分布特征.在水槽沉积模拟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岩心、露头、密井网和地震资料,在同生逆断层伴生褶皱活动强度研究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湖湾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下油组(克下组)冲积扇片状砂砾体和克上组辫状水道沉积构型进行识别,并依据露头定量规模和测井曲线标志对地下单一构型单元开展解剖,分析了同生逆断层伴生褶皱对片状砂砾体及辫状水道沉积过程、规模、方向以及叠置样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近源端不发育伴生褶皱的区域为片状砂砾体优先沉积部位,片状砂砾体由主流方向向两侧迁移,单一片状砂砾体规模较大、侧向叠置程度较低,地下解剖单一片状砂砾体最小宽度约1000 m,平均宽度1400 m;在伴生褶皱边部和活动强度较小部位,片流砂砾体及辫状水道沿其绕流,并表现出由斜交物源方向向顺物源方向迁移的特点,单一片状砂砾体规模较小、侧向叠置程度较高,辫状水道呈交织条带状或宽带状,地下解剖单一片状砂砾体宽度最小为450 m,平均宽度1000 m,单一辫状水道宽度150~350 m,厚1.5~8.1 m;在伴生褶皱活动强度较大部位无片状砂砾体沉积,辫状水道呈孤立窄带状,侧向连续性差,地下解剖单一辫状水道宽度80~120 m,厚1~4 m.
    • 代振龙; 范旭东; 白洪海; 张晓明; 李云涛
    • 摘要: 黑油山油砂露头区克拉玛依组可分为克上组与克下组,克下组岩性为以砾岩、砂砾岩为主的粗颗粒碎屑的洪积、泥石流充填沉积,反映为冲积扇相沉积;克上组下—中部是以砂岩、含砾砂岩夹泥岩、粉砂岩沉积为主,上部以厚层泥岩沉积为主,发育多种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水平纹层,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薄片鉴定资料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反映砂岩稳定性差、距物源较近.物性资料反映露头区克拉玛依组油砂岩总体为中孔、低渗储层;储层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较少,原生孔隙中主要为原生粒间孔,而次生孔隙主要为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储层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储层物性条件较好,有利于油砂的富集与储存.重量含油率数据分析表明,冲积扇辫流水道、辫流沙岛的砂岩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含油性较好,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 张元元; 曾宇轲; 唐文斌
    • 摘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二叠纪原型盆地属性和构造演化,是制约盆地油气勘探的关键要素。玛湖凹陷二叠纪—早三叠世的陆相沉积序列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本文在综合分析构造、沉积、物源及古地理重建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纪—早三叠世构造和沉积过程进行解剖。二维地震剖面显示早二叠世受控于边界正断层,具半地堑结构,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右旋走滑断裂带为构造反转。区域内下二叠统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边界正断层活动的沉积响应。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包含两个二级湖侵—湖退层序。早二叠世湖侵体系域1的沉积环境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到了深湖,沉积中心沿边界正断层分布,构造机械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中二叠世湖退体系域1沉积环境由湖泊向扇三角洲过渡,沉积中心向玛湖凹陷中心迁移,以热沉降为主。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扇三角洲沿红车断裂带、克百断裂带和乌夏断裂带分布。二叠纪—早三叠世玛湖凹陷经历了早二叠世同断陷机械沉降阶段,中二叠世后断陷热沉降阶段,及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反转阶段,其构造演化受控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后的伸展作用。
    • 郭瑞超; 王千军; 王建伟; 曾治平; 秦峰; 王超; 高剑雄
    • 摘要: 以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中东部地区阿拉德油田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油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稠油降解作用,对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阿拉德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阿拉德油田主力层系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原油为中等—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主要来源于玛湖地区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三叠系、白垩系层系原油主要来源于哈山地区准原地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浅层油藏存在白垩纪末期一期充注,具有"深部双向供烃、断层毯砂输导、地层圈闭聚集"的成藏特点.该结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 邹国庆; 潘飞; 余牛奔; 黄修保
    • 摘要: 为了研究西准噶尔古生代洋壳的地质背景,对该区蛇绿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锆石SHRIMP测年及区域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结果 显示,新发现的蛇绿岩形成于中晚寒武纪-中奥陶纪与早中泥盆纪2个时代,其与西准噶尔唐巴勒蛇绿岩-克拉玛依蛇绿岩和达尔布特蛇绿岩可以对比连接.西准噶尔可能不存在志留纪洋壳,但可能存在前寒武纪洋壳物质.本区蛇绿岩可能属于俯冲消减的岛孤与弧后盆地环境,其类型属于俯冲带上盘型(SSZ).本研究成果为研究该区古生代构造环境提供依据.
    • 张元元; 曾宇轲; 唐文斌
    • 摘要: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生烃凹陷,二叠纪原型盆地属性和构造演化,是制约盆地油气勘探的关键要素.玛湖凹陷二叠纪—早三叠世的陆相沉积序列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本文在综合分析构造、沉积、物源及古地理重建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纪—早三叠世构造和沉积过程进行解剖.二维地震剖面显示早二叠世受控于边界正断层,具半地堑结构,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右旋走滑断裂带为构造反转.区域内下二叠统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边界正断层活动的沉积响应.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包含两个二级湖侵—湖退层序.早二叠世湖侵体系域1的沉积环境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到了深湖,沉积中心沿边界正断层分布,构造机械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中二叠世湖退体系域1沉积环境由湖泊向扇三角洲过渡,沉积中心向玛湖凹陷中心迁移,以热沉降为主.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扇三角洲沿红车断裂带、克百断裂带和乌夏断裂带分布.二叠纪—早三叠世玛湖凹陷经历了早二叠世同断陷机械沉降阶段,中二叠世后断陷热沉降阶段,及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反转阶段,其构造演化受控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后的伸展作用.
    • 郭瑞超; 王千军; 王建伟; 曾治平; 秦峰; 王超; 高剑雄
    • 摘要: 以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中东部地区阿拉德油田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油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稠油降解作用,对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阿拉德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阿拉德油田主力层系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原油为中等—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主要来源于玛湖地区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三叠系、白垩系层系原油主要来源于哈山地区准原地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浅层油藏存在白垩纪末期一期充注,具有"深部双向供烃、断层毯砂输导、地层圈闭聚集"的成藏特点。该结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