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净辐射

净辐射

净辐射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林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5700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山东气象、干旱气象、气象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等;净辐射的相关文献由449位作者贡献,包括贺康宁、江波、翁笃鸣等。

净辐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5700 占比:99.79%

总计:65840篇

净辐射—发文趋势图

净辐射

-研究学者

  • 贺康宁
  • 江波
  • 翁笃鸣
  • 葛继稳
  • 任中兴
  • 刘伟东
  • 刘克长
  • 刘晶淼
  • 刘胜
  • 孙治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思文; 吴志祥; 杨川
    • 摘要: 运用涡度相关观测技术对海南儋州地区的橡胶人工林(简称橡胶林)进行长期观测,研究了2017-2018年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并结合该地区的梯度系统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汽通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根据降雨量和蒸散量对该生态系统的水分收支情况进行探讨,以揭示橡胶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能力.结果 表明:1)2017-2018年橡胶林生态系统水汽通量为正值,即水汽通过生态系统向大气散发,表现为水汽源;水汽通量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形,在11:00-13:00达到最大值,雨季日间的水汽通量约为旱季的3倍,全年夜间水汽通量保持平稳且接近于0,水汽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5-10月)最高,旱季(1-4月)次之,11-12月最低;2)2017、2018年度总降雨量分别为1 687.6、2 264.7mm,蒸散总量为962.24、1 209.29mm,分别占降雨的57.02%、53.40%;旱季蒸散量约为降雨的2倍,雨季6-10月常出现当月降雨量远大于蒸散的情况,且年蒸散量和降雨量均集中在6-9月;3)影响水汽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净辐射、气温、饱和水汽压差、风速、土壤热通量、土壤含水量等,其中净辐射和大气温度是影响水汽通量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在水分充沛的雨季相关性最高.4)海南儋州橡胶林的蒸散量略高于热带雨林,但其蒸散率属于正常水平,不是导致植胶区缺水的主要因素.
    • 陈东旭; 黄萧霖; 陈留根; 张岳芳; 郭智; 郝璐
    • 摘要: 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基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试验基地稻田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土壤热通量(G)、土壤温度(T)、土壤含水量(VWC)以及净辐射(RN)观测数据进行不同时间尺度下G特征分析以及G与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探究了G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稻田G在半小时尺度上日变化呈“S”型。不同天气条件下,5 cm与10 cm深度G日变化程度和日总量均为晴天>阴天>雨天。不同水稻种植季节5 cm与10 cm深度G日总量均为稻季前>稻季>稻季后。该研究区全年G总量为负值。在半小时、日以及月尺度上,RN与G达到极显著相关;VWC在半小时和日尺度上与G达到显著相关,但不同季节VWC对G的影响并不一致,在水稻生长季,VWC与G呈正相关,在生长季之前及之后呈负相关;类似地,T在日尺度和半小时尺度上与G达到极显著相关,且5 cm处T与G的关系最为密切。稻田生态系统中,G存在明显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并且不同时间尺度G受不同因子的影响也不同。
    • 王云英; 裴薇薇; 辛莹; 郭小伟; 杜岩功
    • 摘要: 解析高寒草甸水分利用效率连续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高寒草甸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3–2010年青海海北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连续8年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借助于潜热通量(latent heat flux,LE)和蒸发潜热(λ)计算实际蒸散量,进而计算出8年间水分利用效率值,并探讨了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年际尺度上,8年间总初级生产力、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以每年98.55 g·m?2、40.15 mm和138.70 g·(m2·mm)?1的趋势上升;季节尺度上,总初级生产力、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1月份呈现最小值.2)年均温度、相对湿度和净辐射对全年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贡献率均最高,三者能解释73.50%的全年水分利用效率变异.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3个环境因子在生长季尺度上相对贡献率总值为74.14%.在全年和生长季尺度上,年均气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3.09%和30.7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湿度是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全年尺度上还有年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生长季尺度上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和净辐射.研究结果对于明晰金露梅灌丛草甸水分利用效率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张梦迪; 张立锋; 陈之光; 张翔; 赵亮; 李奇; 唐艳鸿; 古松
    • 摘要: 蒸散(ET)主要由土壤蒸发(E)和植被蒸腾(T)组成,然而难以把E与T从陆地生态系统ET中区分开.为阐明位于青海省境内的三江源区(89°24′--102°23′E,31°39′--36°16′N)高寒草甸E和T对生态系统ET的影响,利用小型蒸渗仪和微气象系统定量研究了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ET、E和T的变化,以及植被和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 表明:2017和2018年的ET分别为467.7mm和479.2 mm,其中生长季(5-9月)约占72%,且E对生态系统ET的贡献(56%)大于T(44%),年降水量(P)的90%以上通过ET返回大气(ET/P>90%).根据生长季中不同植被覆盖度的蒸渗仪观测结果发现,ET随植被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净辐射(Rn)是驱动生态系统ET、E、T最主要的因子;另外,E对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响应更敏感,而T受空气温度(Ta)的影响更大;土壤含水量(SWC5)对蒸散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由于研究区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结果 说明,草甸退化将加剧土壤蒸发,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散失更多的水分.
    • 杨阳; 王根绪; 孙向阳; 胡兆永; 周云波
    • 摘要: 基于贡嘎山垂直植被带谱3种典型森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热通量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土壤热通量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月尺度上,阔叶林土壤热通量在3—8月、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在4—8月以向下传输为主,其他月份为向上传输为主;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年总土壤热通量分别为-1.88、-13.78和-9.61 MJ·m-2,占年净辐射的百分比分别为0.07%、0.47%、0.35%,说明年尺度土壤热通量并未达到平衡.土壤热通量对净辐射存在迟滞效应,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反馈要迟滞3 h,针叶林为6 h.3种森林类型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比例随叶面积指数增大而减小.净辐射、2 m气温、5 cm土壤温度、10 cm土壤温度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影响着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在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净辐射相对贡献率最高(34.54%,30.12%);在针叶林中,叶面积指数贡献率最高(27.47%).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热通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海拔梯度规律,但阔叶林土壤热通量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差异显著.土壤热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主要是受到植被和气候因子共同影响.
    • 旦增卓玛; 旺堆杰布; 桑秋璐; 达瓦泽仁; 旦卓玛
    • 摘要: 利用那曲市色尼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NCEP(1° ×1°)、Era5(0.25° ×0.25°)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9年4月10日藏北一次浓雾天气的形成机制、物理结构特征以及局地性爆发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浓雾具有局地爆发性特征;前期积雪融化的水汽蒸发配合风场辐合作用,为此次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00 hPa环流背景及边界层内上层暖平流与下层冷平流配置,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弱风与稳定层结条件,从而雾得以发展且维持;夜间少云,地表净辐射加强,降温冷却作用导致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利于水汽凝结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雾滴;近地层风速小、逆温及下沉运动使水汽不易向高空扩散,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水汽大量汇聚,导致大雾爆发性发展;大雾的局地性与特殊地形关系密切.
    • 于辉; 宋清海; 张一平; Gnanamoorthy Palingamoorthy; 张晶; Sadia Bibi
    • 摘要: 【目的】太阳辐射是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区域气候与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森林辐射长期变化特征,以期为气候变化、热带地区森林生产力、辐射能量平衡的研究以及辐射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等建立研究基础。【方法】利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4年(2003-2016)辐射实测数据,对不同时间尺度的辐射各分量变化特征及其占总辐射的比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和林冠向上长波辐射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268.8、3151.5、513.8、12468.6、13299.3 MJ/m^(2)。总辐射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相反,净辐射的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受大气状况的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年际变率较大,导致有效辐射的年际变率较大,而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年际变率较小;受研究区域特殊天气、季节性雾的影响,大气逆辐射日变化曲线在干季呈双峰型,雨季呈单峰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高于大气逆辐射,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是大气的一个热源。净辐射占年总辐射的比率在60%左右,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占年总辐射的比率变化不大;净辐射占总辐射比率在昼间高,清晨和傍晚低,日变化曲线呈倒U型,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率在昼间低,清晨和傍晚高,日变化曲线呈U型。【结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辐射除受到太阳活动、云量和水汽等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区域小气候的影响,如季节性落叶和季节性雾。研究森林辐射特征的长期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模型验证和森林生产力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 王娟; 霍文; 何清
    • 摘要: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综合观测试验站塔中西站10 m梯度自动气象站2009年1、4、7、10月观测数据,基于土壤的一维热扩散方程计算四季自然沙地下垫面的地表土壤热通量和地面加热场强度,从而分析沙漠下垫面的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和夏季地表土壤热通量日总量为正值,热通量方向向下,沙层相对大气是热汇,秋季和冬季则相反;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秋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除冬季以外土壤热通量只占净辐射通量的很小一部分;(2)1、4、7、10月地面加热场强度分别为-33.20~87.39 W/m2、-36.92~274.16 W/m2、-7.59~244.78 W/m2、-24.90~170.42 W/m2,地面加热场强度日平均值均为正值,地面为热源,夏季最强,春季次之,冬季最弱;(3)与大气相较,白天地面为强热源,夜间为弱冷源,春季地面加热场强度峰值出现在12时(地方时),夏季、秋季、冬季均出现在13时(地方时).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面加热场强度具有独特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