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冻结深度

冻结深度

冻结深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1786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建井技术、煤矿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10年技术交流会、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等;冻结深度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相卿、李晓宁、王林等。

冻结深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1786 占比:99.88%

总计:71875篇

冻结深度—发文趋势图

冻结深度

-研究学者

  • 赵相卿
  • 李晓宁
  • 王林
  • 董洋君
  • 韩龙武
  • 刘华玲
  • 刘楠
  • 叶阳升
  • 孙翔云
  • 岳祖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英潮
    • 摘要: 以牡佳高速铁路(牡丹江—佳木斯)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动监测、水准观测相结合的路基冻胀综合监测系统,通过现场人工观测及自动化监测,研究路基的地温及冻胀变形时空演化规律,揭示牡佳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变形发展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路基断面不同部位冻胀变形差异整体较小,随里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路基的冻胀变形以基床表层冻胀为主,冻胀变形在含水率、地温、填料结构、水分变化迁移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才能发生;路基普遍发生冻胀变形,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冻胀措施使变形处于可控状态,冻胀变形量呈逐年降低趋势。
    • 舒佳军; 李小双; 邓正定; 黄晶柱
    • 摘要: 危岩失稳破坏是我国寒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基于极限平衡分析理论,采用力学计算结果可定量分析危岩稳定性,因此,对极限平衡理论下寒区危岩稳定性计算参数研究一直是寒区边坡工程的重点。在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总结了关键参数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危岩稳定性及关键参数研究存在的问题:①自然环境中危岩体结构面冻胀理论的选取;②适用于土体(连续介质)冻结深度计算的经验公式是否适用于岩体(多孔介质);③如何界定主控面上岩体物理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同时,对未来寒区危岩稳定性研究及发展予以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危岩结构面冻结深度研究的完善、多场多相耦合对危岩的劣化作用、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等理论与极限平衡理论相结合等方面。
    • 舒佳军; 邓正定; 伍冰妮; 管华栋; 曹茂森
    • 摘要: 为了探究冻融作用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的作用机理及长期劣化规律,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考虑结构面冻胀力、未贯通段抗拉强度劣化及冻结深度演化对倾覆点力矩的影响,构建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岩石冻胀理论,考虑岩石碎屑流失、微裂隙倾角、温度等参数对孔隙半径冻胀破坏的影响,建立岩石抗拉强度劣化模型并验证其合理性.利用裂隙分布不均性修正Stephan冻结深度经验公式,得到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冻结深度计算方法.结合工程算例,讨论不同敏感参数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抗拉强度越低、孔隙率越大,危岩体稳定性劣化效果越显著;当环境温度高于263.15 K(-10°C)时,危岩体稳定性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危岩体保温措施的效果显著;当碎屑流失比超过0.8时,冻融循环作用对危岩体的劣化速率明显加快,倾倒式危岩体的长期冻融劣化效应明显,控制冻胀破坏产生的碎屑流失有利于寒区危岩体保持长期稳定.
    • 王秦泽
    • 摘要: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对黄土冻结温度的影响规律及U型黄土渠道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稳定性,以陕西省宝鸡市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冻融次数下的冻结温度试验,研究了冻结温度随冻融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冻结温度的变化机理,并对冻结温度影响范围内黄土渠道的冻结深度及渠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试样冻结温度先降低后趋于平稳;冻融循环改变了土的宏细观结构,宏细观参数的变化导致孔隙分布指数随冻融次数增加先负向增大后趋于稳定,而冻结温度降低值只与孔隙分布指数有关;一定温度范围内,冻结温度越低,土层冻结深度越大;冻融循环降低了U型黄土渠道的稳定性。
    • 王兴; 赵相卿; 贾海峰; 李舟; 梁恒祥
    • 摘要: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一直是困扰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核心问题.针对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严重的问题,探讨不同工程措施对路基冻融循环过程中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以及含水率对路基冻结深度及冻胀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结对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含水率影响的范围在0.4~0.8m,影响深度有限;"隔一挖一"、"隔三挖一"等工程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路基含水率和冻胀量:含水率降低2%~5%,冻胀变形减少50%~70%.
    • 周元辅; 张丹锋; 李明勇; 索晓庆; 张学富
    • 摘要: 合理确定冻结深度是季节性冻土区防冻设计的关键,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区黏土的冻结深度,统计了中国部分季节性冻土地区气温,获得了这些地区的气温特征,以此确定了室内试验的温度边界条件,开展了10%、20%、30%3种不同质量含水量的单向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20%、30%3个试样的最大冻结深度分别为28、15、12cm;鲁基扬诺夫公式预测值较Stephan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公式、《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与《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式的预测值更准确;利用未冻水体积含水率修正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冻结深度计算值,其误差在6%之内,因而建议在季节性冻土区的黏土地区用该修正公式计算设计冻结深度.
    • 李晓宁; 董洋君; 王林
    • 摘要: 为掌握冻融循环条件下季节性冻土地区粗粒土路基的冻结特性,开展了粗粒土路基室内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冻融循环过程中体积含水率会经历迅速下降-缓慢下降-迅速增加-缓慢增加4个阶段;(2)体积含冰量和冻结深度均随路基深度、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都在第4个冻融循环中达到最大值;(3)体积含冰量在10 cm处和30 cm处的值都明显增加,冻结深度在10 cm处和30 cm处的值都明显增加,体积含冰量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从0.76增加到1.09.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防冻胀设计提供依据.
    • 宋成杰; 戴长雷; 吴雨恒; 王帝
    • 摘要: 为研究大兴安岭洛古河地区的冻土发育过程,利用原位监测测得的大兴安岭洛古河地区的2018~2019年的地温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并绘制冻土发育过程线,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监测点3条地温链数据绘制的3条冻土发育过程线趋于一致,表明测得的数据可靠;监测点测得的最大冻结深度为287.63cm;根据冻土发育过程特征,可将发育过程分为不稳定封冻期、稳定封冻期、不稳定融冻期、稳定融冻期和无冻期.通过分析了解了冻土的发育特点,可对寒区工程施工及构筑物的稳定运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李晓宁; 董洋君; 王林
    • 摘要: 为掌握冻融循环条件下季节性冻土地区粗粒土路基的冻结特性,开展了粗粒土路基室内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冻融循环过程中体积含水率会经历迅速下降-缓慢下降-迅速增加-缓慢增加4个阶段;(2)体积含冰量和冻结深度均随路基深度、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都在第4个冻融循环中达到最大值;(3)体积含冰量在10 cm处和30 cm处的值都明显增加,冻结深度在10 cm处和30 cm处的值都明显增加,体积含冰量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从0.76增加到1.09。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防冻胀设计提供依据。
    • 龚强; 晁华; 朱玲; 蔺娜; 于秀晶; 刘春生; 汪宏宇
    • 摘要: 根据东北地区144个国家气象站1951—2016年的地温和土壤冻结深度资料,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及统计建模推算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地温和冻结深度时空特征进行了细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温整体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冻结深度逐渐增大。各层年平均地温呈向北2个纬度降低1°C左右,年平均最大冻结深度为向北2~3个纬度加深30cm左右,极端最大冻结深度为向北2个纬度加深30cm左右。地温和冻结深度与纬度关系显著,与经度和海拔也有一定相关性,但在东北北部的多年冻土区基本不受后两者影响。不同深度的地温季节特征不同,地表温度季节特征与气温一致,160cm以下深度四季温度从高到低为秋、夏、冬、春。地表夏季与冬季温差达到33.5°C,而320cm深处最热季与最冷季的温差仅为7°C。气候变暖使得东北地区各层地温升高、冻结深度减小、冻结期缩短,尤其在多年冻土区及其临近的高纬度季节冻土区更为显著。相对于下层土壤,地表升温最大。伊春地表升温趋势达到1.16°C·(10a)^(-1),40~320cm土层升温趋势为0.60°C·(10a)^(-1)左右,冻结深度减小、冻结期缩短趋势分别达到23cm·(10a)^(-1)、8d·(10a)^(-1),大幅升温不利于多年冻土的存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