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冰芯

冰芯

冰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9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海洋世界、地理教学、地球化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一次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韩三国离子色谱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等;冰芯的相关文献由400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檀栋、侯书贵、刘亚平等。

冰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67.9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54%

专利文献>

论文:99 占比:30.56%

总计:324篇

冰芯—发文趋势图

冰芯

-研究学者

  • 姚檀栋
  • 侯书贵
  • 刘亚平
  • 秦大河
  • 杜志恒
  • 康世昌
  • 王宁练
  • 张王滨
  • 徐柏青
  • 效存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红梅; 孙波; 胡正毅; 史贵涛
    • 摘要: 非海盐硫酸根(nssSO42-)和甲基磺酸(MSA)是南地气溶胶和雪冰介质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空间尺度上,南半球nssSO42-和MSA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特征;时间尺度上,nssSO42-和MSA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夏高冬低),南南冰芯中MSA和nssSO42-浓度均在冰期增大,北南冰芯记录出现MSA浓度在冰期减小、但是nssSO42-浓度在冰期仍然增大的现象.利用南地nssSO42-和MSA可以指示海洋初级生产力、大气温度、海冰范围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气候环境信息,并对利用nssSO42-和MSA开展全球变化南南进行了展望.
    • 李冰; 孙友宏; 韩丽丽; 李亚洲; 范晓鹏; 宫达; 洪嘉琳; 张楠; 冶宇霆; 汪月
    • 摘要: 极地钻探是获取极地冰层或冰下环境样品和在极地冰层或冰下布放科学观测仪器的最直接方法,是开展极地科学研究的必要技术手段.美国是开展极地钻探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极地钻探强国.相比美国,我国极地钻探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美国冰钻委员会长期科学规划2021-2031》为基础,结合其官方网站和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美国极地钻探科学目标和极地钻探技术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过去10年美国极地钻探的现场工作情况及其在未来3年的工作计划,以期为我国极地钻探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 【故事】北极,一个科考站里,两名科学家正在钻取地下深处的冰芯。他们对冰芯进行分析,意外地发现样本竟然是淡水。这说明什么?一番讨论,他们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大规模的极地漩涡正在形成,冰河纪将再一次重临地球。
    • 巴豆
    • 摘要: 一份发表在《微生物相》(Microbiome)学术期刊的研究中,科学家分析来自青藏高原冰川的冰芯,发现1万5000年前的古老病毒。研究人员说,在两个冰芯样本中发现的大多数病毒,与今天已建档的病毒都不一样。团队分析冰芯时发现了33种病毒的基因码,其中至少有28种是全新发现。青藏高原号称世界"第三极",自1970年以来,由于气候危机,其冰层减少了近1/4。
    • 马翔宇; 李传金
    • 摘要: 黑碳被认为是除温室气体外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辐射强迫因子。三极(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是全球雪冰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沉积至雪冰中的黑碳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历史变化,并可能导致反照率降低而影响物质能量平衡。通过系统回顾三极地区雪冰黑碳的研究方法、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其造成的辐射强迫,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三极雪冰中黑碳的时空分布及其辐射强迫差异较大,其中青藏高原是浓度和辐射强迫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对水资源和生态安全潜在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三极地区雪冰中保存着长时间序列的黑碳沉积记录,是研究自然变率、人类活动影响黑碳沉积历史(如北极与青藏高原冰芯中记录的工业革命以来黑碳沉积的快速上升)的良好介质,同样为模型预测未来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三极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指示器和放大器,在全球变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黑碳必然会在未来的三极地区气候演变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 张玉兰; 康世昌; 史贵涛; 杜文涛
    • 摘要: 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持续退缩,显著影响区域气候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备受关注。冰川中含氮化合物的迁移转化是冰冻圈地区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基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氮记录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冰芯氮记录的历史变化,指出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认为一定程度上受亚洲地区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的影响。通过全面的雪冰氮(总氮以及NO_(3)^(-)、NH_(4)^(+)等)数据收集与分析,阐明了冰川雪冰中可溶无机氮北高南低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冰川物质平衡数据,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氮的释放量,结果表明:可溶无机氮年均释放量可达4700t·a^(-1)以上。基于目前的研究与认识,提出了冰冻圈地区冰川雪冰氮研究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了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特别关注有机氮以及氮同位素的研究,加强冰川氮释放迁移对青藏高原冰冻圈地区氮循环的影响研究。
    • 徐思佳; 李院生; 安春雷; 史贵涛; 姜苏; 马天鸣; 鲁思宇; 王丹赫
    • 摘要: 冰芯记录的古气候信息常用化学和物理指标进行提取和分析.其中,冰芯电学性质是基础物理分析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为了定量测定冰芯在交流电下的响应,介电剖面法(Dielectric Profiling,DEP)被提出并应用到现场冰芯电学性质分析中.然而,DEP测量冰芯的技术参数和方法需要针对现场条件进行探索,冰芯组分变化对测试信号的影响也未完全明晰.因而,基于控制变量方法,制作不同离子种类以及浓度梯度的人工模拟冰芯,建立了基于我国自主研建的DEP测量设备针对极地冰芯电学性质测试的方法,探究了DEP信号(电导率信号和介电常数信号)与化学离子种类、离子浓度、冰芯结晶速率、冰芯气体含量以及冰芯尘埃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EP信号与冰芯中的H+、Cl?以及NH4+浓度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另外,冰芯的结晶速率的减缓、冰芯气体含量的上升、冰芯尘埃(草木灰)含量的上升会造成冰芯中DEP信号的下降.
    • 黄壬晖; 侯书贵; 马春梅; 刘科; 于金海; 张王滨; 赵琳; 庞洪喜; 宋靖
    • 摘要: 孢粉作为一种可靠的代用指标,能够反映不同时间尺度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信息.雪冰孢粉研究以雪冰中的植物花粉和孢子为研究对象,结合雪冰研究的特性和孢粉研究的优势,为气候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雪冰孢粉是古植被的直接反映,可用于重建湿度、温度和人类活动.归纳了雪冰孢粉的古环境意义,总结了雪冰孢粉研究的空间分布状况,概述了雪冰孢粉记录的研究进展.现阶段雪冰孢粉研究在源区与传播特征、季节变化特征、辅助雪冰定年和古气候重建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北极地区有区域性的雪冰孢粉现代过程研究工作,而山地地区研究主要关注单个冰帽,并有若干学者在孢粉重建古温度以及孢粉重建古湿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化尝试.目前研究表明,雪冰孢粉对湿度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并且在温度重建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特别在青藏高原,藜科、蒿属、禾本科以及莎草科花粉的百分比变化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湿度变化信息.此外,雪冰孢粉记录的草原、草甸和荒漠植被类型的转变能够提供温度和湿度变化信息.但是,这些孢粉指标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其古环境指示意义研究也并不深入.青藏高原雪冰孢粉现代过程和古气候重建等应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
    • 徐陈鹏; 李久乐; 王宁练
    • 摘要: 本研究对钻取自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冰川190m冰芯上部的99.5m序列进行了多参数指标的分析测试.以常规阴、阳离子的季节性变化、结合冰芯记录的1963年β活化度峰值和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深部冰体定年模型,建立了99.5m冰芯的年代学序列.结合冰芯钻取点的成冰作用过程分析,明确了冰芯包裹气体与同层位冰体间不存在年龄差异,冰体年龄即为冰芯包裹气体年龄.基于此年代学结论和冰芯年代学结果,将冰芯包裹气体氧稳定同位素值(δ^(18 )O_(atm))与大气中δ^(18 )O_(atm)本底值、冰体气泡含量、冰芯氧同位素和全球太阳辐射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揭示了唐古拉冰芯包裹气体δ^(18 )O_(atm)值变化对区域气候环境影响下冰川表面融化强度变化的指示意义,冰川表面融化强度越强,冰芯包裹气体δ^(18 )O_(atm)值越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