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2221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护士进修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等;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刘彬、李文俊等。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2221 占比:99.96%

总计:152289篇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发文趋势图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研究学者

  • 刘伟
  • 刘彬
  • 李文俊
  • 潘克梫
  • 王强
  • 白玫
  • 袁祖贻
  • 许楠
  • 贺丽英
  • Bela Merkely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韦娟余; 郑东辉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液Bax抑制因子Ⅰ(Bax inhibitar-1,BI-1)1水平对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招募择期拟行CAG的患者。采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血常规、血凝常规等生化指标。留取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以及术前、术后12 h、24 h、48 h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BI-1水平。统计分析时根据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共14例和非CIN组共112例,比较其血清及尿液中BI-1的水平,并运用ROC曲线检验BI-1水平对CAG术后发生CIN的预测价值。结果CIN组术前血清、尿液及术后12 h尿液BI-1水平低于非CIN组。ROC曲线显示,术前血清、尿液及术后12 h尿液BI-1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31、0.766、0.766(P<0.01)。结论在行CAG术时,术前血清、尿液及术后12 h尿液BI-1水平可作为CIN发生的预测指标。
    • 庞智英; 杨飞; 苏亚英; 刘峰; 汤林梦; 崔书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冠脉狭窄程度、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三者联合应用对阻塞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曾行冠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133例阻塞性CAD患者,随访MACE发生情况,应用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狭窄程度及CT?FFR对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建立3个预测MACE的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3个模型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T?FFR≤0.80(HR=4.41)、冠脉狭窄程度≥70%(HR=3.65)、糖尿病(HR=2.54)是阻塞性C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CT?FFR+冠脉狭窄程度+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AUC=0.86)优于CT?FFR模型(AUC=0.74)和CT?FFR+冠脉狭窄程度的模型(AUC=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CT?FFR联合冠脉狭窄程度和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CAD患者MACE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CAD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 孟雪; 邢俊; 许楠; 席芊
    •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单次短时屏气法用于血管减影冠状动脉CT成像(S-CCTA)的价值.方法 收集21例冠状动脉钙化复查(n=18)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n=3)患者,采用改良单次短时屏气法行S-CCTA扫描,获得两次扫描图像和减影后图像后进行处理,采用4分制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S-CCTA图像质量,观察以严重钙化节段评估管腔狭窄程度的能力,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21例患者屏气时间为(10.34±1.07)s,辐射ED为(3.43±1.04)mSv.18例冠状动脉钙化复查患者共90个钙化斑块,S-CCTA图像质量[(3.47±0.69)分]明显高于CCTA[(2.48±0.70)分,P<0.001),且S-CCTA图像所示可用于评估管腔狭窄程度的严重钙化冠状动脉节段(88.89%)明显多于CCTA图像(66.67%,P<0.00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共植入5枚支架,其S-CCTA图像质量[(2.75±0.29)分]明显高于CCTA [(1.84±0.23)分,P<0.05].结论 改良单次短时屏气S-CCTA可有效缩短屏气时间、减少辐射剂量并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 赵欣; 张雪梅; 程功; 赵颖; 娄萍
    • 摘要: 目的 比较心肌声学造影(MC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37例,患者入院后陆续行TTE、MCE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比较TTE、MCE诊断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正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二者诊断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TT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为75.7%(476/629),灵敏度为46.0%,特异度为95.5%;MC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为90.6%(570/629),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98.7%.MC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正确率高于TTE(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E诊断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AUC为0.708,MCE为0.886.TT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正确率为88.1%(554/629),灵敏度为25.3%,特异度为98.2%;MC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正确率为91.6%(576/629),灵敏度为41.4%,特异度为99.6%.MC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正确率高于TTE(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E诊断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AUC为0.617,MCE为0.705.结论 MC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优于TTE.
    • 贺丽英; 潘克梫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应用于老年患者的检查技术要点,分析老年患者CCTA的图像质量及患病情况.方法 对189例老年患者的CCTA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斑块性质的判断.结果 189例图像质量均为Ⅰ~Ⅲ级,符合诊断要求. 112例冠状动脉存在不同程度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检出率59. 3% . 493段冠状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62段,中度狭窄178段,重度狭窄53段,完全闭塞1段.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可获得良好的CCTA图像满足诊断;与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相比,CCTA更适用于大量门诊老年患者的早期筛查.
    • 高英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60例疑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 对所有患者行双源CT (DSCT) 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 以CAG检查结果为诊断ACS金标准.计算DSCT诊断AC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 并分析DSCT与CAG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60例患者分别完成DSCT与CAG检查, DSCT诊断AC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0%、90.0%、95.0%, DCST与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为一致 (K=0.859).结论 双源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中准确率高, 可作为一种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在临床推广.
    • 张谷青; 王玉红; 陈月芹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无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后,其中32例于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其表现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准确率为93. 1%,敏感性为91. 8%,特异性为93. 9%,阳性预测值为90. 3%,阴性预测值为94. 9%。结论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可为隐匿性冠心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提供一种无创性、快速便捷的影像检查方法。
    • 杨顺茂; 杨昌燕; 万瑞廷; 赵丽莎; 韦明广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共用管经桡动脉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将100例脑血管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冠脉造影共用管经桡动脉进行穿刺造影,对照组采用常规右侧股动脉穿刺法进行穿刺造影.对观察组患者的造影成功率进行观察记录;同时对两组患者术中X线片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造影剂用量及术后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右侧冠状动脉及右侧全脑血管的检查成功率均是100%,而左侧锁骨下动脉及左侧椎动脉的检查成功率均为96%,左侧颈动脉及左侧冠状动脉的检查成功率为98%.导致左侧冠状动脉及左侧全脑血管采用共用管未能完全造影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主动脉弓过于迂回、弯曲或动脉的开口过于靠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X线片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后出现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及皮肤溃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脉造影共用管经桡动脉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是一种安全、简单且效率高的诊断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