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0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5678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法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全军第十一届儿科专业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儿科热点会议、第1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学术会议等;冠状动脉瘤的相关文献由1093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忠东、张丽、黄萍等。

冠状动脉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5 占比:1.5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678 占比:98.46%

总计:26079篇

冠状动脉瘤—发文趋势图

冠状动脉瘤

-研究学者

  • 杜忠东
  • 张丽
  • 黄萍
  • 于明华
  • 李伟
  • 汪周平
  • 赵晓兰
  • 张永兰
  • 袁越
  • 刘保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永生; 汪庆童; 沈磊; 袁基科; 吴红心; 李婷婷; 彭俊夫
    • 摘要: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又称冠状动脉瘤(CAA)。CAA内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患者病变瘤体内往往血栓负荷较重。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支架置入等常规治疗策略可能并不适合这类患者。本文报道1例采用单纯血栓抽吸、术后长期抗凝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CAA内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患者。
    • 余若维
    •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借助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的80例患儿的父母作为该次研究主体,使用家属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法、心理弹性量表以及简易应对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以及人格品质问卷对患儿父母进行评估,并且借助多元回归分析对其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心理弹性评分为28~94分,平均得分(57.98±12.27)分,应对方式评分为(31.45±6.87)分,自我效能评分为(25.87±5.22)分,人格特质评分为(149.75±10.98)分,总体得分率57.87%。父母对于疾病的认知情况、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患儿治疗情况均是影响患儿家属心理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父母的心理弹性处于较低的状态,这主要受患儿家属对于患儿的治疗情况、自我应对方式、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自我效能等因素影响,需以此为参照在实际的治疗中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并开展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为患儿的父母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改善患儿父母的心理弹性。
    • 王心宇; 彭剑; 鄢华; 苏晞; 易东
    • 摘要: 胸部钝挫伤可以引发各种局部损伤,包括骨折、出血、气胸、心脏损伤等,其中胸部外伤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是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积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可以重建受损的冠状动脉,并改善患者预后,但多数时候患者常合并多器官损伤或活动性出血可能阻碍PCI的进行。外伤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传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无本质差异,同样可导致室壁瘤形成、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断裂等机械并发症。
    • 葛雷
    • 摘要: 川崎病好发于婴幼儿,为自限性疾病,但若治疗不及时或对治疗反应不佳,部分患儿的冠状动脉、心肌将会受累。该病受累过程比较隐匿,往往于青壮年甚至中老年时才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或(和)心功能不全,则预后不佳。因此,重视对川崎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为改善疾病的预后,应对所有的川崎病患者建立专病随访系统,进行终身随访。
    • 储晨; 林怡翔; 何岚; 梁雪村; 王凤; 马晓静; 田宏; 胡喜红; 赵瑞芳; 贾兵; 赵强; 黄国英; 刘芳
    • 摘要: 本文回顾1例极不典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反复心肌梗死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的病例。患儿男,10岁,以发热、腹痛起病,诊断为阑尾炎病程1月余时仍有发热,发现双侧冠状动脉巨大动脉瘤,遂诊断为川崎病。病程中先后发生心肌梗死、川崎病复发和二次心肌梗死,历经急性期抢救、心肌梗死治疗、多次冠状动脉评估、冠状动脉病变长期管理等各个阶段,最终于病程11个月时行CABG。本病例起病极不典型,急性期病程迁延难治,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先后发生2次心肌梗死,治疗决策制订的难度及风险均较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MDT团队采取全方位评估与精细化管理,并制订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使患儿获得良好预后。
    • 颜莹; 蒙智森; 杨京华; 翁泽林; 罗笑容
    • 摘要: 目的提高对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早期识别及对川崎病心脏损害多样性的认识,并加强个体化管理。方法报道1例川崎病病儿伴KDSS、心肌炎、瓣膜病变、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瘤及高凝状态、肝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等多系统功能损伤的病例,并以“川崎病”“川崎病休克综合征”“冠状动脉瘤”(包括中英文)为关键词或主题词对PubMed和中国知网中截至2020年12月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病人的资料。结果该例川崎病病儿临床诊断明确,起病即出现KDSS且伴有多系统功能受损,病情危重,临床处理存在矛盾。经治疗病儿生命体征平稳,但在亚急性期出现中型冠状动脉瘤。检索文献共收集到8篇相关病例报道,发现近些年KDSS的报道逐渐增多,然而同时合并多种心血管并发症及多系统功能损伤的病例仍较少见。结论川崎病除了有我们熟知的典型并发症冠状动脉病变,还可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并发多种心脏损害,尤其需加强对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KDSS进行早期识别和诊治。
    • 任燕; 李伟; 魏宇斐; 郭炜华
    • 摘要: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少见的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具有潜在致命性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针对AAV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新型生物制剂,主要包括3个治疗阶段:诱导缓解、维持缓解和复发治疗阶段。所有患者一经诊断均应接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单独使用激素效果欠佳。
    • 王宇鑫; 郭潇潇; 杨德彦; 赵久良; 蒋颖; 胡蓉蓉; 沈东超; 毛玥莹; 王琳; 严晓伟
    • 摘要: 患者青年男性,早发心肌梗死,合并多囊肾,存在肾病综合征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支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狭窄闭塞,植入支架后出现支架内反复再狭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为反复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且可累及肾脏并导致肾病综合征,而遗传性多囊肾可有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且可因基因异常合并动脉瘤样病变。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代谢因素等均参与其中,经多学科讨论并结合随诊结果,考虑患者为结缔组织病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病变,针对原发病治疗后患者症状及指标均好转。本例患者的诊治拓宽了临床医师对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疾病背后病因的认识,也体现了多学科诊疗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 洪燕
    • 摘要: 目的:将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诊断中,分析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中随机选取62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对本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中,通过诊断进一步判断患儿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冠状动脉瘤的情况,对患儿的冠状动脉内径进行测量,如发现患儿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则对其实施多次检查,取平均值,对本组患儿均行6个月~1年时间的随访,记录其恢复结果。结果:本组62例患儿中,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共32例,占比51.62%,冠状动脉的位置主要在左侧12例(37.50%)、右侧8例(25.00%)、双侧9例(28.13%),其余3例为巨大型冠状动脉瘤,占比9.38%,本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以轻度扩张为主,共有18例,占比56.25%,除了3例巨大型冠状动脉瘤患儿之外,其余11例表现为中小型动脉瘤,占比34.38%;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扩张内径测量结果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均减小(P<0.05)。结论:临床上对川崎病患儿进行诊断时,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能够更加准确的显示出患儿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治疗人员根据诊断结果可以选择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还能对患儿的预后状况进行评估,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魏薇; 吴月; 程中乐; 胡鹏
    • 摘要: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临床传统使用的炎性指标的关联性,探讨IL-6对KD临床分型、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反应性及冠状动脉损害(CAA)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16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IVIG反应性、CAA与否,所有患儿分为完全KD组、不完全KD组、IVIG反应组、IVIG无反应组、CAA组和非CAA组共6组.结果 ①KD急性期IL-6升高,经IVIG治疗后逐渐降至正常,且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呈正相关.②不完全KD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完全KD组;IL-6>13.25 pg/ml预测不完全KD的敏感度为77.80%、特异度为54.40%,ROC曲线下面积为0.596.③IVIG无反应组血清IL-6水平高于IVIG反应组,IL-6>26.40 pg/ml预测IVIG无反应的敏感度为60.00%、特异度为66.30%,ROC曲线下面积为0.580.④CAA组和非CAA组血清IL-6水平未见差异.结论 IL-6有望成为预测不完全KD和IVIG无反应KD的生物学标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