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1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9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51篇;相关期刊531种,包括学理论、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村工作通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文献由94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传江、迟福林、蔡昉等。

农民工市民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9 占比:77.2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1.20%

专利文献>

论文:251 占比:21.56%

总计:1164篇

农民工市民化—发文趋势图

农民工市民化

-研究学者

  • 刘传江
  • 迟福林
  • 蔡昉
  • 刘小年
  • 王竹林
  • 刘庆斌
  • 张贡生
  • 杜为公
  • 李学坤
  • 李永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龚紫钰; 聂伟
    • 摘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给农民工市民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归根结底只是人们达到特定目的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它究竟会发挥积极功能还是消极作用,取决于主体的使用方式.利用2016年四城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民工的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其对市民化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第一道数字鸿沟(接入沟)对农民工而言已不是迫切问题,但第二道数字鸿沟(使用沟)客观存在,并显著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体而言,农民工群体中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接近90%;互联网使用方式以聊天、看新闻和娱乐为主,较少使用促进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的网络功能;互联网使用能够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水平,但并非网络使用时间越长,市民化水平就越高;工具平台型和信息获取型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积极效应,而娱乐互动型互联网使用对市民化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继续提高农民工互联网使用率的基础上,提升农民工的网络素养,优化其互联网使用方式,对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具有积极意义.
    • 吴莹; 周飞舟
    • 摘要: 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困境通常被认为是缺乏城市身份而遭遇的权利障碍,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二元分割被视为根本的制度性原因,而转居农民的市民化困境一开始就被界定为"一种社会文化问题"。这种研究视角预设了一个隐含的前提:新市民的身份和权利是一体的。由于户籍制度下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服务都是与户籍身份挂钩的,户籍壁垒带来的身份区隔导致了城乡之间、市民与农民之间的权利差异。因此转居农民只要跨越了户籍桎梏带来的身份限制,获得市民身份,就可以解决权利缺失的问题。
    • 李明哲; 汪德根; 蒋媛; 崔靖婕; 郭武鑫
    • 摘要: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基于农民工市民化满意度调查数据,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回归方程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经济收入、心理认同、家乡环境、居住状况以及社会融入等6个维度构建评分系数矩阵,探究苏州市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多维分异特征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①苏州市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整体处于低水平或较低水平;②苏州市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在各个维度发展不均衡,存在着明显差异;③社会属性是农民工市民化特征的外部驱动力,其中经济收入情况是市民化程度的基本动力,居住情况是市民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职业类型是主导因素;④个人属性是农民工市民化特征的内部驱动力,其中年龄和市民化年限因素是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根本体现,子女因素是潜在推动力,生活支出为非敏感因子,可以通过经济收入和职业类型与市民化程度间接关联。
    • 隋维娟
    • 摘要: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率已从80年代初的18%升至54%,城镇化比例跻身于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便捷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背后也潜藏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现象,并在社会转型时期愈加凸显。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许多农民工前往头部城市务工,并逐渐成为城市常住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
    • 王霆; 刘玉
    • 摘要: 运用文本挖掘法对2015—2020年18项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进行高频词提取,构建了由10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PMC指数模型对农民工就业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18项政策重点关注的领域集中于服务、保障、发展、企业和创业等方面,其中17项政策的评价结果是可接受级和优秀级,占比94.44%,说明当前绝大部分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工就业.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2项可接受级政策和1项得分最低的政策,通过绘制PMC曲面图分析其改进方向,认为各级政府在制定农民工就业政策时要体现短期目标和长效机制相结合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激励约束作用,并且不断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工资收入保障等内容以增强其政策效用.
    • 刘小年
    • 摘要: 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需要管控相关风险.系统分析当前农民工落户城市阶段的市民化,发现农民工面临落户与未能落户的风险、城市面临落户农民工较少或较多的风险、与农民工市民化相连的农村面临振兴的风险、整个国家面临人的现代化的风险.风险的成因,与市场的非均衡、政策的渐进主义惯性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相关.治理相关风险,需要对农民工市民化的主体进行预期引导、行动调节与利益支持.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提出并系统分析了落户阶段农民工市民化的风险,特别是在落户农民工、落户少的城市、人的现代化等的风险分析上贡献了有新意的观点;同时,对风险的成因与对策的分析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启发与应用价值.
    • 刘小年
    • 摘要: 国家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对国家现代化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现象,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发展思想,进行过程、角色与矛盾相统一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市民化经过进城就业、新市民等阶段,目前正处于落户城市的阶段;农民工与市民扮演的角色,由生产的人、权利的人向身份的人转变;面临的矛盾,由生产的矛盾、分配的矛盾向执行的矛盾发展.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践进程相应,在学术研究上,需要由制度的研究转向利益的研究,由以农民工为要素的研究转向以农民工为社区主体的研究,由排斥的研究转向合作的研究;在公共政策上,需要促进农民工与市民的互利合作、深化城乡改革与把握发展机遇.
    • 孔祥利; 师艺文
    • 摘要: 农业转移人口作为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受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面临着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三个维度的系统性风险.这种系统性风险具有内生性、复合性、普遍性的特征.防范和化解这种系统性风险的措施有:促进大中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流动的经济风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公民权益和政治参与,防范化解转移人口城市流动的政治风险;压实"落户新规"的任务书和路线图,防范化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流动的社会风险;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和分担机制,防范化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流动的系统风险.
    • 石淑华; 王曦
    • 摘要: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纲领性文件,修改了对推进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土地管理法》,建立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完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不快、质量不高、城镇化的空间布局整体协调性不强、城市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应该加快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顶层设计,集中力量解决超大城市的农民工落户问题;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小城镇—乡村"全尺度、链条式城镇化格局;以防治"城市病"为重点,实现城市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 李海荣; 杨晓楠
    • 摘要: 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资源,是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的重要资本,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落户意愿.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建立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群体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对农民工落户城市具有显著"推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落户具有明显"拉力".第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拉力"作用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力"作用;在考虑个人、家庭、社会特征的情况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群体落户意愿的"拉力作用"会完全替代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群体落户意愿的"推力作用",产生"替代效应".第三,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家庭月均收入、住房性质和社交活动也会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落户意愿.为提高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顺利进行,需要加大制度宣传力度、降低医保制度门槛、完善医保制度异地转接工作、整合医保制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