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害虫
农林害虫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718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致富天地、化石、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重大农业害虫频振诱控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农林害虫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玉堂、等、郑庆伟等。
农林害虫
-研究学者
- 王玉堂
- 等
- 郑庆伟
- 张宇宏
- 张广学
- 张立钦
- 彭辉银
- 林海萍
- 樊建庭
- 毛润乾
- 王容燕
- 章士美
- 胡明峻
- 赵博光
- 赵季秋
- 郑基焕
- 郭洋洋
- 陈安良
- Fan Yinyin
- Li Huiling
- Li Weizheng
- Li Yangyang
- Wang Qiong
- Yuan Guohui
- 丁海霞
- 万辑
- 于晨
- 于桂华
- 伊淑艳
- 何振汉
- 余光明
- 余旭
- 冯献宾
- 刘中元
- 刘云江
- 刘刚
- 刘利
- 刘向辉
- 刘振双
- 刘春来
- 刘晔
- 刘有樵
- 刘钊
- 卢宗荣
- 卢秀新
- 原国辉
- 叶伟东
- 吴勇聪
- 吴志毅
- 吴春艳
-
-
刘刚
-
-
摘要:
近期,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陈学新团队联合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詹帅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寄生性昆虫形成不同寄生策略的新机制。寄生性膜翅目昆虫,俗称“寄生蜂”,是自然界农林害虫种群数量有效控制的纯天然作用因子。因此,寄生蜂在农林害虫可持续控制中被广泛应用。
-
-
-
-
郑庆伟
-
-
摘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玉泉课题组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伊斯特万·莫尔纳一起全面总结了虫生真菌重要活性化合物和以基因组为工具研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最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天然产物报告》上。徐玉泉认为,白僵菌、绿僵菌和蛹虫草等虫生真菌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防治农林害虫和药用的价值。
-
-
张旭;
霍莹;
宣慧
-
-
摘要:
主要从赤眼蜂的分类,寄生机制,防治潜能,大规模生产,田间放蜂技术以及其在防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国内赤眼蜂在防治应用中的现状,并对其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展望.
-
-
刘春来
-
-
摘要:
长期以来,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资源,在农林害虫种群自然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昆虫病原真菌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害虫的侵染致病机理及主要属种在农林害虫生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昆虫病原真菌防治中的限制因素,并指出了今后昆虫病原真菌研究利用中应加强的方面.%For a long time,entomopathogenic fungi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ural regulation of insect pes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 kind of important biocontrol agents.The current utilization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resources,the pathogenesis to insect pests an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main species in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ests were reviewed.The limiting factors in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gainst to pests were analyzed,and the main area in th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that require strengthening in the future were pointed out.
-
-
-
-
郑庆伟
-
-
摘要:
6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由新疆农科院植保所牵头,新疆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等主要单位合作完成的"新疆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同意该项目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针对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特色农作物和林果主要害虫严重发生和危害的现状。
-
-
赵洪林;
杨子歆;
王升爽;
高金辉
-
-
摘要:
选用索氏提取法取出10种有毒杀虫植物的活性物质,按照试验设计的浓度,将原液稀释成25、50、100倍浓度,采用常量喷雾,试验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3龄落叶松毛虫幼虫.连续观察5天.结果表明:25倍液白藓和兴安白头翁粗提物对落叶松毛虫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杀虫效果较好的兴安白头翁、兴安白芷、白藓和白屈菜粗提物对落叶松毛虫3龄幼虫毒力作用高峰期出现在第2d;白屈菜药效发挥受害虫种类影响较小;兴安白头翁、白屈菜、毛穗藜芦和兴安白芷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
-
-
-
-
郑珲;
张春水;
欧阳津
- 《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
| 2004年
-
摘要:
氟乙酰胺(FCHCONH,Fluoroacetamide,又名1081)和氟乙酸钠(FCHCONa,Sodium fluoroacetate,又名1080)是具有内吸作用的高效有机氟杀鼠剂和杀虫剂,对防治鼠类和农林害虫有特效.因有剧毒且易引起二次中毒.本工作拟对氟乙酰胺中毒的生物样品及物证采用L-L提取,PFBBr衍生化,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