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村流动人口

农村流动人口

农村流动人口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人口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4377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党政干部论坛、甘肃理论学刊、天府新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行政法年会、第二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等;农村流动人口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光、汤爽爽、刘军荣等。

农村流动人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377 占比:99.43%

总计:34575篇

农村流动人口—发文趋势图

农村流动人口

-研究学者

  • 王春光
  • 汤爽爽
  • 刘军荣
  • 张帅
  • 汪蕾
  • 王显刚
  • 陈杰
  • 韩兴勇
  • 冯建喜
  • 原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强; 宋中丽; 刘晓红; 张林秀
    • 摘要: 基于2012—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探讨农村流动人口自雇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初中、高中阶段同样如此,大专及以上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性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但在各教育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生存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各教育阶段都如此。(3)东部地区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西部地区相反,中部地区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4)自雇者、生存型创业者、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且女性机会型创业者教育回报率的增速高于男性。(5)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自雇者可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会得到缓解。
    • 许新鹏
    • 摘要: 目的:研究城乡医保统筹对农村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运用线性概率模型(LPM)、非线性Logit模型和截面倍差法对研究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医保制度城乡统筹能够显著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利用居住地医疗服务的概率;针对不同流动范围的农村流动人口,城乡医保统筹对于市内跨县和省内跨市的群体实施效应更明显;对在非居住地参保的农村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影响更为显著。结论及建议:在城乡医保统筹进程中应重点关注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群体,逐步提高医保制度统筹层次,渐进式消除医保制度的区域性壁垒,改善农村流动人口医保制度的福利效应。
    • 刘辉
    • 摘要: 文献综述农村流动人口现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城镇人口有9011991162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农村人口有509787562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6.1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农村人员减少了164361984人,同时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21%。
    • 孙杨; 陈建武
    • 摘要: 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流动群体幸福感以及城市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探讨了收入对农村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即社会参与的中介作用和流动性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收入对社会融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随着流动时间和流动距离的增加,这种直接影响会减弱。社会参与在收入影响社会融合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将加强这种间接影响,而流动距离则起负向调节作用。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我们为流入地城市政府能促进农村流动人口的积极社会参与,提升社会融合程度,推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政策建议。
    • 宋林; 何洋
    • 摘要: 将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与分位数回归法,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创业收入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且相比于高收入阶层的创业者,数字金融对发展型中等收入创业者的收入提高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资金约束、促进创业领域转换、扩大雇佣规模和增强风险偏好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调节效应分析显示,较高的人力资本、更深的社会融入程度和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能更好发挥数字金融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增收的效果。因此提出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字金融在缓解资金约束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
    • 翁辰; 朱红根; 陈杰
    • 摘要: 本文基于2021年江苏省5市15县(区)的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选取数字技术使用和数字技术认知两个维度共十项指标构建数字素养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概率,还可以扩大其数字金融使用广度。相比于数字融资工具的使用,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理财和数字支付工具的使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素养各维度均可以显著提高农村流动人口个体数字金融使用概率,但仅数字技术使用对扩大个体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地,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素养可以通过增加金融信息关注、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和提升风险偏好水平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广度。
    • 李五荣; 丰晨宇; 陈华帅
    • 摘要: 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下,不同规模城市的落户门槛呈现两极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降反升,中小城市逐渐实现零门槛。研究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配置效率。本文基于2014~2016年120个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概率,且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主要通过提高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农村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两个途径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的创业促进效应在大规模城市、低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和年轻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中更为明显。
    • 杜渭凌; 李媛
    • 摘要: 为了改善农村流动人口的现状来提高脱贫质量,进一步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相对贫困问题,从而推动减贫机制的长效健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减贫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流动人口自身能力对社会融合政策有显著影响;农村流动人口自身能力以社会融合政策为中介变量对减贫效果的影响远远大于融合态度或融合行为以社会融合政策为中介变量对减贫效果的影响。
    • 宋明月; 周博文; 何伟
    • 摘要: 人口流动范围带来的地域差异对农村流动人口家庭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有流动人口的农村家庭消费更高,省内流动的农村人口更具有身份认同感并且家庭消费高于跨省流动人口。在受教育程度较低、户主年龄为中年、非中等收入组和流入东部地区的家庭中,省内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高于跨省流动人口的现象更加明显。据此,可通过引导农村流动人口本省就业、提升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增强农村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进而提升农村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支出。
    • 杨琳
    • 摘要: 在互联网普及背景下,个体互联网使用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需要得到高度重视。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LS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城镇流动人口与农村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流动人口就业质量还受到个体、经济、社会等其他特征因素的影响;与城镇流动人口相比,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村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研究结论,从普及互联网教育、促进互联网发展带动就业,探索灵活用工规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