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村公社

农村公社

农村公社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1年内共计402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2篇、专利文献8573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管子学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等; 农村公社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泽、李埏、罗保国等。

农村公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2 占比:4.48%

专利文献>

论文:8573 占比:95.52%

总计:8975篇

农村公社—发文趋势图

农村公社

-研究学者

  • 吴泽
  • 李埏
  • 罗保国
  • 曹维安
  • 束世澂
  • 祝中熹
  • 罗爱林
  • 陈其人
  • 俞良早
  • 孙美堂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俞良早
    • 摘要: 马克思在致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二稿》《三稿》《四稿》和正式《复信》中,对俄国民粹民主者关于农村公社具有生命力、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持谨慎态度和作理智论述——不作完全肯定的论述,也不作完全否定的论述。他的论述及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此后俄国革命的历史特别是十月革命的历史证明马克思的论述及思想是科学的。
    • 吴金燕; 景玉琴
    • 摘要: 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有可能避免经历挫折、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对人类社会一般形态发展原理在特殊国情条件下的突破.梳理不同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论"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革命导师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也是发展的、辩证的.为验证"跨越论"的思想能否指导社会主义实践,首先,比较中俄两国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公社的性质、成熟度发现,中国相比于俄国具备相对优越的跨越前提条件;其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证明了两国选择跨越资本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不过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先进社会制度的巩固及其优越性发挥可能需要经历曲折、反复和漫长的过程;最后,从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和有效发挥内外部优势等角度分析中国深入研究马克思有关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理论的必要性.
    • 俞良早
    • 摘要: 恩格斯19世纪90年代初提出,欧洲面临着帝国主义大战的危险,反对和防止战争的关键在于俄国革命.而且西欧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也有赖于俄国发生革命并推翻沙皇政权的统治.同时他对俄国的社会条件作研究后提出,俄国存在农村公社不是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它不可以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即俄国不可以走与西方已经走过的且正在走的道路不同的道路.但他从社会发展途径的可变化性和多选择性的思想方法出发,提出了俄国走向社会主义途径的另外一种设想,即俄国革命引发西方革命,西方先于俄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西方社会主义为俄国树立榜样和提供支援,俄国可以中止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要善于发现和肯定恩格斯思想及设想的正确性.
    • 王娅彩
    • 摘要: 日耳曼人最初是以蛮族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之所以称其为蛮族,可能与其好战的性格及游牧的特征有关.但在其随后的发展中,开始逐渐摆脱蛮族的特征,向文明靠近.在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并逐渐形成一些国家之后,由于定居生活的形成,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马尔克公社也随之产生.马尔克公社是古代日耳曼人按地域关系由若干大小不等的村落组成的土地公有私用的农村公社.是氏族公社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氏族公社向农村公社过渡的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
    • 摘要: 全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首先从农村着手改革。1981年,部分农村公社、贫困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1982年12月,黑龙江省委派考察组到外省学习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情况。1983年1月,全省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 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世界体系视野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孙美堂
    • 摘要: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必然导致其总危机的理论与方法,是十分具体、深入、复杂的.马克思首先借鉴黑格尔辩证法以及物理学方法,从商品本质的矛盾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的矛盾.不仅如此,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必然要延伸到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并得出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结论.这样,马克思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叙事逻辑,如何过渡到关于东方社会的叙事逻辑,进而得出完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和关于俄国社会问题的几封信,其实是在探讨这些问题.从相关文献和手稿看,马克思应是把“农村公社”作为东方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通过商品(资本)与农村公社这两大本质范畴的互动关系来解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总危机.他设想的资本主义总危机,可以将其表述为:“一元主导,多相互动,总体危机.”
    • 吴阳松
    • 摘要: “农村公社”问题在马克思研究域中具有极其独特的价值.正如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一样,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识是从“农村公社”开始的.通过对“农村公社”所处历史方位的探索,马克思厘清了人类社会的演进谱系与未来图景.马克思立足于“世界历史”的宏阔视域与发展走向,通过对“农村公社”未来走向的理论剖析,提出了一条“农村公社”未来发展的特殊性路径,由此明确了落后国家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从本质上成就了人类社会特色化和多样性发展的理论雏形,还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真相.马克思论“农村公社”所展现的分析视角与研究方法,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及理解当代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孙美堂
    • 摘要: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所作的价值批判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关于异化劳动、资本逻辑、商品拜物教等的批判.不过它限于特定的经济范畴,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对东方社会所作的价值的批判.东方社会的基础是农村公社,束缚人的自由的因素是小生产的狭隘性与专制王权等.第三层次是西方资本主义向东方扩张,东方社会出现的"冲击-反应"机制,以及东西方互动导致的资本主义世界总危机.第四个层次是用"哲学的历史"冷观,把资本主义世界总危机理解为人类历史向自由理想飞跃和突变过程中的"临界点".
    • 苑鹏; 陆雷
    • 摘要: 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遗产、俄国村社制度历史演进的初步梳理发现,村社制度自中世纪至19世纪中叶前在俄国农村长期占据主体地位.1649年实施的农奴制强化了村社制度,使村社兼具成员自治组织和国家基层组织的双重属性;1861年农民革命使村社制度走向官方机制化,共同体属性被明显削弱.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强制农民迁出村社、实行土地私有化,加速村社制度的瓦解,造成农民严重分化和社会的不稳定.俄国村社制度变迁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应顺应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有效利用村庄共同体制度遗产发展集体经济,是引领弱势农户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