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村三产融合

农村三产融合

农村三产融合的相关文献在2017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471542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安徽行政学院学报、中州学刊、农村经济与科技等; 农村三产融合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国斌、程长明、何可等。

农村三产融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71542 占比:99.98%

总计:471641篇

农村三产融合—发文趋势图

农村三产融合

-研究学者

  • 刘国斌
  • 程长明
  • 何可
  • 刘利萍
  • 叶丽红
  • 梁嘉幸
  • 梁徐策
  • 梁雪
  • 王坤岩
  • 王成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洁如
    • 摘要: 以福建省宁德市等3个县(市)为观察对象,可以看到通过“农业+科技”“公司+基地+农户”和“生产+加工+旅游”搭建三产融合平台,农户收入增长预期获得持续改善。但考虑到以农业为基础的深度产业融合缺失,各地发展模式雷同问题突出,利益分配机制不成熟等现实约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赋能农民增收尚且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因此亟待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布局、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 匡远配; 肖叶
    • 摘要: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 王志涛; 张婷; 李晗冰
    • 摘要: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身份认同与益贫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身份认同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益贫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户主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以及地区因素对农村三产融合的益贫效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构建均等化的身份认同有助于放大农村三产融合带来的益贫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 蔡俣晖; 陈灿煌
    • 摘要: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振兴三者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三产融合、劳动力转移均可对乡村振兴产生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即农村三产融合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趋势,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恰好相反;此外,农村三产融合以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对乡村振兴产生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重大小呈现出自西向东递增的特点,且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文章认为,在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还要处理好农村三产融合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 高强; 曹翔
    • 摘要: 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有效增收、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探究北京市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动态关系,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三个维度构建北京市农村三产融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2009—2018年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VAR模型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在前期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中后期促进增收效果不明显,且存在时间滞后性;农民增收在较长时间内才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产生较明显的促进效果,且农民增收在前期的变动受自身的影响较大。由此得出创新并完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创新农户参与三产融合机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完善金融机构配置等建议。
    • 郝爱民
    • 摘要: 改造传统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越发明显,但其影响途径和方式尚未可知。深入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促进机理,构建流通数字化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和农村三产融合水平,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发展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升;流通数字化通过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流通渠道数字化和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对农村三产融合产生正向作用;流通规模在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农村流通数字化发展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力度,加强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金融。
    • 张国栋
    • 摘要: 三产融合是农村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落地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新路径。网络技术的不断迭代与政策供给,为农村产业融合带来无限契机。结合前人相关研究,围绕互联网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界定了“互联网+”赋能农村三产融合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总结了“互联网+”赋能农村三产融合路径的四个方面:赋能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源与外源动力;赋能农村三产融合行为主体;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 陆刚; 李传庆
    • 摘要: 当前宏观政策不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已成为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乡村新兴高技术、高服务产业的必经之路,成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质量兴农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了解各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情况,构建评测指标体系,通过关联复杂网络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二个维度的子群间有较大的差异,体现了各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华东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较高,西南、西北等地区农村社会和谐水平较高。国内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应依据自身资源要素,总结实践应用中的经验完善相关机制,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 董鹏
    • 摘要: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存在城乡差距较大、利益联结机制不成熟、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水平偏低、三产融合尚处较低层次等问题。税收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我国涉农税收政策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基础农业税收优惠不合理、衍生农业税收优惠力度小、加工农业“高征低扣”、出口农业退税率过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政策不明确、农民暗税沉重等问题。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要完善基础农业、衍生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税收优惠力度,同时完善配套改革。
    • 刘岱; 杨佳骏
    • 摘要: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相比之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却相对落后。探索适应当地农村特点的产业融合模式,全面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继而实现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重庆典型区域三产融合模式、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对农户增收的效应,梳理了重庆典型区域农村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从强化三产融合纽带、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产业政策引导、农业智慧化改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