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1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212772篇;相关期刊954种,包括人口学刊、西北人口、人口与经济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农业劳动力的相关文献由2459位作者贡献,包括许经勇、尚启君、郭书田等。

农业劳动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1 占比:1.02%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2772 占比:98.96%

总计:215004篇

农业劳动力—发文趋势图

农业劳动力

-研究学者

  • 许经勇
  • 尚启君
  • 郭书田
  • 韩俊
  • 韩占兵
  • 冯海发
  • 叶兴庆
  • 郭晓鸣
  • 项仁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林
    •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得农村农忙时节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农村内部农业劳动力雇佣就随之产生,基于此,本文以栖霞市农业劳动力雇佣为例,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栖霞市农业劳动力雇佣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保障农村劳动力市场中农业劳动力雇佣的健康发展。
    • 王常伟; 吴方卫
    • 摘要: 智慧农业不仅是应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短缺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方向。推进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大城市郊区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慧化少人”的智慧农业道路,发挥大城市智慧农业先行先试的作用,以大城市智慧农业的发展带动全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 郭龙飞; 刘志华
    • 摘要: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英国、美国、以色列、荷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始构建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无人渔场。2019年,我国山东省、福建省、北京市等地也开始了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的探索,无人农场作为未来农业的一种新模式已经开启。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指出,无人农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技术与先进种养殖工艺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对农业劳动力的彻底解放,代表着农业生产力的最先进水平。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作业是无人农场的基本特征。
    • 陈江华; 黄珊; 周晓兰
    • 摘要: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虽加剧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但为农地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中29个省份的3499个样本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越高,其转入农地的可能性越低;二是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入的影响显著为正,相较于未确权的农户,已确权的农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更高;三是农地确权有助于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入的不利影响。为促进农地流转,加快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进一步完善农地确权政策,提高农地产权强度,增强农地产权排他性能力,进而为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 张波
    • 摘要: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的持续转移,务农人口老龄化、兼业化程度不断加大,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需求间的矛盾加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提高农民职业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的重要途径,是破解“谁来种地”困境的关键对策,对提高农民主体意识、促进农村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谢玲红; 张琛; 郭军
    • 摘要: 近年来,“无人种地”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也是保障粮食安全无法回避的重大政策问题。鉴于问题的复杂性及严峻性,需要在长期视野下深入辨析。从短期看,“无人种地”问题在部分地方“插花式”存在,点多面广,确实引发了担忧,也要注意到,局地撂荒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有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依然较大,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这些苗头性问题暂时不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实质性威胁。从长期来看,种粮效益低削弱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匮乏才是根本性问题,种粮支持政策对农业劳动力的激励有待继续加强。因此,需要立足长远,优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培育新型种粮主体和服务主体,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农民种粮的政策激励,同时要着力解决苗头性问题,增强撂荒耕地治理能力。
    • 魏佳朔; 宋洪远
    • 摘要: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 赵海志
    • 摘要: 埃塞俄比亚(下称“埃塞国”)位于非洲东北角,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峡谷纵横交错,平原丘陵参差其间,有Blue Nile、Omo、Awash等河流贯穿流过,Tana lake、Zaway lake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良好的气候环境、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资源、低廉农业劳动力,造就了农业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农业占GDP的42%,就业人口超过85%,创造了90%的外汇收入。
    • 周一波; 唐啸风; 张俊; 曹蕾
    • 摘要: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的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经济条件较为出色,土地具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低山缓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8%,水域面积超11%以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南京市必然要发展“绿色+高效”的都市特色农业。在农业劳动力供给持续减量、老龄化加深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以机械化推动绿色化、高效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南京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南京市特色农业生产与初加工机械化现状,发现目前机械化发展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配套服务较差等问题,并从土地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融合化以及技术、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促进都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 邓志锋; 袁棋
    • 摘要: 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和兼业化趋势,农业经营停滞不前,面对该困局,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家庭农场作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结合点,能有效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二十一世纪初,上海松江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谋生,导致农业劳动力大量非农化、剩余人口老龄化,农业经营问题日渐严峻。面对农耕困境,上海松江从2007年起便开始在浦南三个乡镇开始探索由家庭农场经营农业的发展道路,并多次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2013年,松江的家庭农场模式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十多年来,松江家庭农场不断探索,过去农耕难题迎刃而解。诚然,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发展仍不成熟,新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又接踵而至,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