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写实绘画

写实绘画

写实绘画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95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3篇、专利文献4278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美术、美苑、美术大观等; 写实绘画的相关文献由446位作者贡献,包括殷双喜、刘骁纯、尚辉等。

写实绘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3 占比:10.33%

专利文献>

论文:4278 占比:89.67%

总计:4771篇

写实绘画—发文趋势图

写实绘画

-研究学者

  • 殷双喜
  • 刘骁纯
  • 尚辉
  • 张鸿宾
  • 张洪祥
  • 彭肜
  • 水天中
  • 潘丰泉
  • 王镛
  • 邵大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连杰
    • 摘要: 20世纪以来,在实业救国的紧迫形势下,中国画学界仓促地认“实”为“真”,以西方写实绘画为衡量标准,遮蔽了中国画独特的求真意志。实际上,中国画在气论哲学的影响下,将气作为生成万物的本体概念,超越了形似标准。它从万物起源的根基处,进一步追问万物的生成机制,即“生机”。作为生成万物的场域,气化流行的宇宙充满生机,处于其中的万物,又以其内在的生机推动形貌不断变化,任何具体的形貌都只是万物的某个时空片断。相比于西方写实绘画的视觉之实,中国画更强调完整的生命现象之真。就画面而言,中国画超越形似,以造化全像为背景,以虚实相生为内在机制,呈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动态过程。这是一种更具本体论倾向、更加追求整体性的写真观念。它不是根据“形”,而是根据“气”,来图画万物的面貌,借用刘勰的表述,即“写气图貌”。“写气”并非复制视网膜映像的“写实”,也非20世纪所谓一任性情的“写意”,但它与“写实”一样,具有强烈的探索自然之理的求真意志。
    • 李凇
    • 摘要: 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1.根据宋代郭若虚所说的"艺"与"术",判断宋代画家能否进入艺术史;2.宋代开始兴起的四个绘画范式,从《西园雅集图》《清明上河图》等画题的流行与后延,揭示宋代绘画貌似写实而实为理想性的一面;3.宋代绘画从色彩、墓葬艺术、山水与花鸟画等九个方面概述其时代特色.尤其以苏轼的画论为例,揭示主流文人的价值观,其中许多论述对当代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 中国的写实油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无论是在造型、色彩、技法,还是反映中国人的情感及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形成了独特的格局和面貌,这实属不易。因为我们知道写实绘画门槛是很高的,要想把人或自然物像的生命感强烈而准确地刻画到位,没有长期的磨练和积累是不可能达到的。之所以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是因为有着庞大的群体投入在这样的艺术实践之中,这当然与整个中国的艺术教育方式有关。
    • 孙景刚
    • 摘要: 写实绘画在今天之难,难在有太多可以比较的参照。比较当代艺术的其他门类,它的标准太明晰,限制也太多,且不论我们熟知的经典高悬在博物馆的殿堂之上,这是一把被观众随时用来丈量画家的尺子,还有更加"写实"的摄影术,时时提醒着画家,如何在图像时代让绘画有自身的领域,同时又富于新意。与红舟同龄的画家,大都在写实这条路上开始艺术的启蒙,而能留下来,并在此领域里有成就者却寥寥无几。
    • 刘继潮; 黄更生
    • 摘要: 一、空间研究的遭遇及背景明代以前的中国绘画,一直生存在自足、自为、封闭的文化环境中。自明代始,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西洋绘画传入中国,西方写实绘画的理论思潮也随之而来。1729年《视学》出版,作者年希尧,生年不详,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视学》是国人最早研究介绍西方绘画透视理论的一本书,作者是能够“认真地评论了中国画法的长处和缺点”的人[1]。有了西方写实绘画的对比与参照,中国画家的平静生活不复存在;有了西方写实绘画理论的介绍与影响,中国古典写意绘画再也无法纯粹化。《视学》的出版具有编年史的意义,标志古典中国画自足、自为、封闭的生存环境从此被打破。让年氏没有料到的是,《视学》介绍的西方科学透视理论,竟成为古典中国画空间研究挥之不去的阴影。
    • 刘大明
    • 摘要: 一些人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往往将画得像不像作为评判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绘画作品在形式上存在写实和写意两大方向,在评判绘画作品时,只注重写实的方向是片面的.该文采用高度归纳总结法,论证绘画以写意诞生,在写实方向上长时间的发展.近现代绘画在写意的方向上逐渐发展,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绘画意象尺是新的绘画写实与写意度衡量体系,以参与绘画为中心点,向左达到超级写实,向右达到超级写意,以衡量已有和将要产生的绘画形式.
    • 陆金卓; 许敏妤
    • 摘要: 19世纪初叶摄像术在欧洲产生以来,经过人们一百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技术上有了飞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写实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取代了原来绘画记录物像的作用,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它使艺术家收集素材变得方便快捷许多,以至于现在一些学生下乡采风不画画了,拍一通照片再回来创作。艺术家身临其境面对面实物时的感受力越来越弱了。所以问题出来了,在利用照片创作的同时,怎么样更好的保留上千年来艺术家们辛勤工作积累的绘画宝贵经验,使我们的绘画向着更加艺术性的方向健康发展,是值得讨论研究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