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41594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健康之友、家庭保健、东方药膳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第二届胃肠肿瘤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学术会议、2009中国南京ERCP、EUS、ESD论坛等;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亚历山德罗·雷皮奇、卢吉·摩洛、卢吉·玛丽亚·隆戈等。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1594 占比:99.98%

总计:441691篇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发文趋势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研究学者

  • 亚历山德罗·雷皮奇
  • 卢吉·摩洛
  • 卢吉·玛丽亚·隆戈
  • 恩里科·弗里蒙蒂
  • 丁岩冰
  • 伏亦伟
  • 侯思聪
  • 冯丹
  • 刘勇攀
  • 卢莉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罗林; 夏洪芬
    • 摘要: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探讨金属钛夹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肿瘤的安全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择期ESD治疗胃肿瘤患者156例。根据肿瘤位置(胃上、中、下1/3)和肿瘤大小(≤2 cm或>2 cm),随机分为使用金属钛夹组(夹瓣法组)和不使用金属钛夹组(对照组)。术后评价安全性(迟发性出血和穿孔)和有效性(整体切除率,根治性内镜切除率,手术时间)。结果最终纳入143例患者,夹瓣法组72例,对照组71例。两组迟发性出血、穿孔、整体切除率、根治性内镜切除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2 cm或>2 cm)和肿瘤部位(上、中、下)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夹瓣法组>1 cm,≤2 cm及>2 cm肿瘤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夹瓣法组胃上1/3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 cm肿瘤手术时间均长于≤1 cm肿瘤手术时间,夹瓣法组和对照组胃上1/3手术时间均长于胃下1/3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 cm胃肿瘤和胃上1/3肿瘤手术时间更长,但可缩短>1 cm胃肿瘤及胃上1/3肿瘤手术时间。
    • 古丽斯坦·阿布拉; 宋文轩; 刘航; 任祥凤; 陈鑫
    • 摘要: 背景早期食管病变在无明显转移或浸润时均可以首选内镜下治疗,尤其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然而术后非治愈性切除、复发或转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可能需要追加手术或放化疗等辅助治疗.目的分析ESD治疗早期食管病变后需要追加手术或放化疗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治愈性切除对追加辅助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因T1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ESD者,随访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以及辅助治疗的情况,并建立辅助治疗人群选择的预测模型.结果患者年龄、病灶环周比例、镜下大小与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2/3(OR=7.958,P=0.007)是独立危险因素.治愈性/非治愈性切除者中分别有2例/10例追加了手术或放化疗,即不论是否为治愈性切除均有辅助治疗者.年龄、环周比例、病灶抬举情况、分化情况、脉管侵袭、浸润深度等与ESD术后需要辅助治疗相关(P<0.05),年龄≥70岁(OR=4.210,P=0.049)、病灶抬举不良(OR=18.171,P=0.047)、浸润至SM2层(OR=38.781,P=0.012)是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766-0.962),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5.8%和75.0%,校准曲线、决策曲线、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χ^(2)=1.5954,P=0.991)等显示该模型预测价值尚可.结论T1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者在ESD术后不能仅靠病理为非治愈性而追加手术或放化疗,而应结合患者情况、内镜表现及术后病理等综合评估.
    • 林楠; 林丽萍; 黄新香
    • 摘要: 目的探讨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胃镜活检结果为胃HGI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ESD术后病理分为胃癌组和胃HGIN组两组。收集入组患者年龄、性别、癌胚抗原(CEA)水平、内镜下表现(病灶大小、病灶部位、病灶类型、表面凹陷或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内镜检查方式(普通或无痛)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HGIN行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ESD术后共有30例(44.12%)维持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38例(55.88%)考虑癌变提示病理升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2 cm(P=0.008)、病灶表面凹陷或溃疡(P=0.022)是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具有病灶大小≥2 cm和病灶表面凹陷或溃疡特征的胃HGIN,临床医生需要注意可能会出现ESD术后病理升级的情况,应当综合评估后选择最佳的临床处理方案。
    • 张雁霞; 吴慧; 王丽琴
    • 摘要: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方法:选取 60 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30 例接受传统开放手 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30 例接受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接受手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 率。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 两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接受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提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高荣建; 孟存英; 南当当
    • 摘要: 胃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治愈率低,预后差,而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预后较好,所以胃癌的早诊早治尤为重要。本文就早期胃癌的检查与诊断、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作一综述。
    • 周政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其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关系,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胃息肉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息肉病例520例.依据幽门螺杆菌是否感染及治疗分为Hp根治组110例、非Hp根治组100例、非Hp感染组310例.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部位、大小、单发及多发)与Hp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治疗方法与胃息肉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率为40.38%,抗Hp成功率89.09%;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病例的Hp感染率较高;三组不同年龄、性别、息肉部位、息肉个数及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抗Hp、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胃息肉复发率分别为7.27%、24.08%、15.19%.结论 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病例的Hp感染率较高,与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抗Hp、EMR和ESD方法治疗胃息肉的复发率降低.
    • 郜玉兰; 曹梦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术前内镜下对病变大小、性质、深度的评估,确定病变是否能完整切除,减少ESD术后追加外科手术的风险.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ESD治疗的75例胃粘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白光内镜下表现、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内镜下特点、术前病理等对病变进行术前评估,以术后病理的病变大小、切缘阳性、病变深度、脉管浸润情况为标准.结果 75例患者共79处病变,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LGIN 100.00%(4/4),HGIN 97.83%处(45/46),腺癌89.66%(26/29),3种病变术前病理评估与术后病理一致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458,P=0.795).病变类型及恶性程度与病变部位、大小无关,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观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内镜下特征表现为清楚的边界、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表面微结构.病变>3 cm,表面溃疡及自发性出血均可能是病变较深的危险因素.结论 ESD既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手段,也是明确病理诊断的重要方法;术前精准评估病变类型、病变范围、浸润深度有利于提高ESD的完整切除率,减少追加外科手术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