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镜切除

内镜切除

内镜切除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26747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商情、健康博览、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上海国际消化系早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第21届全军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等;内镜切除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红、姚礼庆、钟芸诗等。

内镜切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6747 占比:99.99%

总计:826831篇

内镜切除—发文趋势图

内镜切除

-研究学者

  • 周平红
  • 姚礼庆
  • 钟芸诗
  • 陈巍峰
  • Atsushi Masamune
  • Takuji Gotoda
  • Tomoyuki Koike
  • Waku Hatta
  • 何洁
  • 张轶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歆阳; 何梦江; 陈百胜; 李全林; 周平红; 陈巍峰
    • 摘要: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T_(is)及T_(1)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手术或内镜治疗后的生存情况,以期为食管癌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SEER数据库获取2004年至2012年初次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的病例,均有完整T及N分期信息、无远处转移、预后和随访信息完整、肿瘤原发灶治疗信息完整。主要结局为食管癌特异性死亡。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食管癌特异性死亡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37例患者,其中158例(46.88%)接受外科手术(手术组),165例(48.96%)接受内镜局部切除(有病理标本送检,内镜切除组),14例(4.15%)接受内镜局部毁损(无病理标本送检,内镜毁损组)。手术组及内镜切除组患者纳入生存分析,随访2~105个月,中位随访32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均未达到。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内镜切除组食管癌特异性死亡率为4.24%(7/165),手术组食管癌特异性死亡率为22.78%(36/15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局部切除治疗患者食管癌特异性死亡风险为0.21(95%CI 0.09~0.4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内镜局部切除治疗是减少患者食管癌特异性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4(95%CI 0.14~0.83,P=0.017)。分别剔除淋巴结阳性、随访时间短于6个月及T_(is)期患者后,内镜局部切除治疗仍是减少患者食管癌特异性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T_(is)及T_(1)期食管鳞癌患者,内镜局部切除的长期疗效优于外科手术,接受内镜局部切除患者的食管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
    • 摘要: 研究人员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从4家医疗机构招募了采用内镜切除治疗的≥75岁的早期胃癌患者,收集了受试患者进行内镜切除时的临床数据,包括ECOG表型状态(ECOG-P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主要评估指标是总生存率(OS)。共连续招募了400位早期胃癌患者,平均年龄为79.3岁(范围75~93岁)。中位随访了5.6年,5年随访率为89.0%。
    • 蒋祈; 张城刚; 杨文昶; 王涛; 余嘉贤; 尹玉平; 曾祥宇; 王征; 陶凯雄; 张鹏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术后追加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非治愈性内镜切除术后追加腹腔镜手术的早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35例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9.1±9.4)岁。肿瘤位于右半结肠6例(17.2%),左半结肠16例(45.7%),直肠13例(37.1%)。内镜手术中25例(71.4%)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0例(28.6%)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指征:内镜术后病理显示切缘阳性12例(34.2%),黏膜下层高度浸润4例(11.4%),脉管侵犯3例(8.6%),低分化腺癌3例(8.6%),存在多种指征3例(8.6%),病理检查结果不明确10例(28.6%)。内镜手术与追加手术的间隔时间为(21.0±12.7)d。追加腹腔镜手术时长为(191.8±46.1)min,清扫淋巴结(14.9±7.4)枚。追加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6例(17.1%)病人存在癌残留或淋巴结转移,其中仅有癌残留者3例,仅有淋巴结转移者2例,同时存在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者1例。全组追加手术后住院时间为(9.6±2.8)d,术后3例(8.6%)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肺部感染,均为Clavien-DindoⅡ级,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33例(94.3%)病人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3~70个月)。1例病人于术后22个月出现肝、肺、脑转移,其余均未出现复发转移,截至末次随访未发生死亡事件。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病人非治愈性内镜切除术后追加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追加手术指征有待进一步探究。
    • 杨俊伟; 陈凌峰
    • 摘要: 目的:观察愈肠汤在腺瘤性大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腺瘤性大肠息肉,并接受内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愈肠汤治疗,两组均接受6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促癌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并判定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促癌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血清促癌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无穿孔、出血、腹部不适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而对照组则在手术后出现1例出血,3例腹部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P=0.038)。结论:在腺瘤性大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愈肠汤治疗,可明显的降低血清促癌症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 郑秀丽; 姚志原; 吴明利; 尔丽绵; 李胜棉
    • 摘要: 背景与目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R-NEN)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其治疗仍存在争议,特别是10~20 mm之间的肿瘤。本研究通过分析R-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内镜切除效果的差异,探索内镜治疗R-NEN的适应证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R-NEN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内镜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分析了190例R-NE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肿瘤大小≥12.5 mm(OR=69.081,95%CI:11.385~419.155,P0.05)。结论:肿瘤大小≥12.5 mm和淋巴管血管侵犯是R-NEN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12.5 mm且无淋巴结转移的R-NEN来说,EMR-c和ESD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姜中华; 孔施施; 孙静霞; 王星; 刘郑培; 范志宁
    • 摘要: 目的评估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法在内镜切除胃黏膜下肿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49例胃黏膜下肿瘤行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辅助内镜切除的资料。肿瘤位于胃底16例,胃体18例,胃窦7例,胃角8例。肿瘤长径1.0~3.5 cm,中位数2.3 cm。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11例,固有肌层38例。奥林巴斯Dual刀或IT刀切除瘤体表面黏膜暴露瘤体,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瘤体切开的一侧缘,腔内生长为主的瘤体采用非全层切除,腔外生长为主的瘤体采用全层切除。结果非全层切除18例,全层切除31例,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法均能有效暴露手术视野,均整块切除,术后住院时间3~8 d,中位数5 d。未发生术中和术后严重并发症。49例随访时间25~39个月,(32.0±4.2)月,胃镜及全腹部增强CT未见复发。结论圈套器联合钛夹牵引法是内镜切除黏膜下肿瘤有效的辅助方法,高效,安全。
    • 林园园; 罗忠金; 何洁; 李小华; 杨芳; 曾建国; 赖圳宾; 陈婷婷; 熊文凌; 李宝美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7年3月该院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行内镜切除术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患者67例,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特征和可能影响术后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及数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切除术后1、2和3年息肉复发率分别为7.5%、17.7%和23.5%.术后3年息肉累计复发率为41.8%,其中高级别瘤变累计复发率为7.5%.高龄、肥胖、直径>2.0 cm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息肉数目是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1,95%CI:1.056~9.641).结论 结直肠息肉伴高级别瘤变内镜切除术后息肉复发率较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术前息肉数目是预测息肉复发的重要因素.
    • 梁越; 李倩; 孙慧; 刘福国
    •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内镜下胃粘膜下剥离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肿瘤残留或复发的回顾性分析来探讨评估切缘阳性患者的残留/复发肿瘤的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并探究增加残留/复发的风险的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方法:对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100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58例标本切缘肿瘤阳性的患者分为有残留/复发肿瘤和无残留/复发肿瘤两组,比较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 术后进行外科切除手术的16名患者中残留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8名;随访的45名患者有2名患者分别于7、21个月发现局部复发;最终统计包括淋巴结转移在内的肿瘤残留/复发率为17.2% (10/58)。2) 统计学分析显示切缘类型(P = 0.012)、组织分化类型(P = 0.001)以及浸润深度(P = 0.004)与肿瘤残留/复发显著相关。结论:内镜下胃粘膜下剥离术后肿瘤切缘阳性患者,若术后病理为基底切缘阳性、未分化组织学类型、粘膜下浸润,提示肿瘤残留/复发的高风险,建议追加外科手术。
    • 刘慧泽; 周在龙; 李国年; 李悠然; 王浩; 陈玉根
    • 摘要: 早期结直肠癌可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但如果术后病理显示存在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则需追加根治性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及清除率对判断肿瘤分期、改善预后等意义重大.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能够对淋巴结进行染色定位,提高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检出率.现报道1例内镜黏膜剥离术后追加纳米碳淋巴染色辅助下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癌患者的诊疗经过,通过对此病例的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刘琴; 曹丽; 冯歆夏; 谢华平; 陈利; 郭巧珍; 刘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内镜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诊治的119例GI-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预后.结果:119例GI-NENs患者,病灶分布以直肠最多见(83例,69.75%),其次为胃(13例,10.92%)和十二指肠(12例,10.08%).病灶直径≤1 cm者54例,1~2 cm者49例,≥2 cm者16例.119例中G1级65例,G2级54例.80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治疗,包括73例G1级和7例G2级患者;39例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包括28例G1级和11例G2级患者.2组完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75%vs94.87%,P>0.05),内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外科手术组[(11.26±5.93)d vs(20.00±13.44)d,P<0.05],且并发症更少、更轻.随访5~77个月,内镜治疗组有1例术后1年局部复发;外科手术组有2例分别出现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切除治疗GI-NENs疗效好、住院时间短、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少且轻.对于直径<2 cm且不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GI-NENs,内镜切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