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切除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22874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科学咨询、浙江临床医学、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学术大会等;内镜下切除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红、T.、任科雨等。

内镜下切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2874 占比:99.99%

总计:922966篇

内镜下切除—发文趋势图

内镜下切除

-研究学者

  • 周平红
  • T.
  • 任科雨
  • 刘亮
  • 刘勇
  • 刘炯
  • 吴齐
  • 姚礼庆
  • 崔铭娟
  • 张轶群

内镜下切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晓兰
    • 摘要: 近半个月以来,70岁的董大爷出现吞咽困难,就连汤、稀饭也会往鼻子里钻,去医院耳鼻喉门诊做检查才发现,他的鼻腔竟被鼻息肉占满了,鼻腔装不下的鼻息肉还顺着鼻腔从鼻咽部一直延伸到口腔里。医生说,他的吞咽困难就是因鼻息肉长到了咽部所致。最终经过周密的准备,医生通过鼻内镜技术,为其取出了巨大鼻息肉,术后48小时,董大爷就能正常进食了。
    • 李由; 冷蔚; 缪克红; 曹万龙; 吴红
    •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内镜下切除后追加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纳米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75例结直肠肿瘤内镜下切除后追加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纳米炭示踪剂分为纳米炭组(n=39例)和常规组(n=36).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淋巴结清除情况.结果:纳米炭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吻合口漏、术后出血、肠梗阻、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后死亡患者.纳米炭组每例淋巴结检出数高于常规组,纳米炭组每例0.05).结论:纳米炭应用于结直肠肿瘤内镜下切除后追加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能方便术中定位,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
    • 王建; 刘旭东; 刘雨蒙; 伍海锐; 刘平平; 荀华英; 张雪; 贾新璋; 王贵齐; 贺舜; 朱继庆; 薛丽燕; 安澜; 张月明; 窦利州; 刘勇; 柯岩
    • 摘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切除病灶大小为0.5~2.8 cm,整块切除19例,分块切除2例.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4%(11/21).术后迟发性出血8例(38.1%),5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穿孔2例(9.5%),经过抗炎、腹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术后胰腺炎5例(23.8%),给予生长抑素和消炎痛栓肛塞处理后好转.术前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慢性炎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癌4例,腺瘤17例.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的吻合率为38.1%(8/21),其中术前活检病理低估11例(52.4%),高估2例(9.5%).切缘阳性4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早期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应当采取积极的切除治疗策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 亢倩玉; 宫爱霞
    • 摘要: 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是目前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内镜下治疗的标准方法,但仍伴有相当大概率的不良事件,由此诞生了诸如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全层切除术等新的内镜治疗技术,本文就目前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内镜切除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唐国兴; 袁柏思; 陆恒; 杨妙芳; 刘炯; 汪芳裕
    • 摘要: 目的 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NENs)的疗效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估R-NENs内镜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75例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治疗后确诊为R-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判断为黏膜层病变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黏膜下病变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标本根据Ki-67阳性指数进行肿瘤分期(G1、G2、G3期).完整切除定义为内镜下完整切除病变,无论切缘病理状态.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后每年复查结肠镜及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随访截至2020年10月1日,平均随访(43.8±27.1)个月.分析R-NENs初次内镜下诊断、大小、表面情况等一般特征;R-NENs病理切缘状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75例患者中共检出78个R-NENs,R-NENs内镜下平均(7.6±3.5)mm.ESD的完全切除率较EMR更高(92.5%vs 63.6%,P<0.01).G1、G2期R-NENs分别有68(87.0%)和10(13%)个,均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淋巴脉管浸润.成功随访的67例(85.9%)患者均存活.结论 内镜下治疗R-NENs安全有效,ESD较EMR可更完全切除肿瘤,但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 章拔翠; 徐萍; 徐凯; 赖跃兴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结直肠息肉癌变的临床、内镜及组织学特点.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共3934例患者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经内镜诊断为结直肠息肉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其中117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息肉癌变,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46例;年龄29~86岁,平均(62.7±10.9)岁;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16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01例;术后大体病理类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9例,腺癌28例;所有病灶均顺利切除,无大出血、感染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加手术13例,随访时间为3~43个月,平均(23.9±10.5)个月,术后出现膀胱癌1例,肺癌1例,并已行手术治疗,目前患者全部存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理类型、息肉部位、大小、大体形态均与结直肠息肉癌变相关(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癌变与息肉部位、大小、大体形态和病理类型相关,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有迹可循,及早干预癌变结直肠息肉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易礼智; 刘科; 邱华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内镜切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在内镜超声辅助下行内镜切除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物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内镜术前病变性质诊断符合率、术中起源层次符合率及对内镜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男20例,女32例,年龄50.1±10.7岁.病变部位食管5例,胃41例,十二指肠1例,直肠5例.黏膜下肿物直径0.5-8cm,平均1.35±0.21cm.术后病理平滑肌瘤21例、间质瘤22例,深在性囊性胃炎3例,异位胰腺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神经鞘瘤1例,内镜超声对病变性质诊断符合率(65.4%)(34/52).术前内镜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起源层次符合率100%,黏膜下层及黏膜肌层来源病变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独立完整切除病变51例(98%),术后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1例(2%).结论: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内镜切除中,对术前病变性质判断的总体符合率有待提高,对病变起源层次诊断符合率高,对术前内镜手术方式的制定,较小病变的术中定位均具有实用价值.
    • 罗宝海
    • 摘要: 目的:根据内镜下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的临床效果与预后随访调查,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且继续随访的8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及术后随访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地分析总结.结果:随访3个月-3年,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术后出现胃内再发者12例,对患者的病理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淋巴脉管侵犯会显著影响胃内再复发的情况(OR:8.542,95%CI:2.093-67.09,p=0.023)结论:淋巴脉管侵犯是早期胃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术后出现复发的危险因素.
    • 董弢; 范志宁
    • 摘要: 随着器械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创新,消化内镜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不断加深拓宽.作为治疗性内镜技术的重要组成,内镜下切除技术的发展无疑是瞩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等代表性技术的出现,使得内镜下可切除的范围逐渐由最初的黏膜内拓展到黏膜下、甚至浆膜外.文章就目前主要的内镜下切除技术(黏膜内病变的切除、黏膜下病变的切除、浆膜外病变的切除)及其进展进行阐述.
    • 许炎钦; 林峥嵘; 钟世顺; 林晓露; 梁玮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物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Pubmed、Cochrane、Embase、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与结直肠肿物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纳入资料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 共纳入文献17篇,总例数6 689例,其中364例发生了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ESD193例,EMR119例,EPMR52例),总发生率为5.45%.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物位于近端结肠(OR :1.83,95%CI:1.31~2.56;P=0.0004)、抗血栓药物使用史( OR:1.61,95%CI:1.19~2.18;P=0.002)、组织学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癌(OR:0.63,95%CI:0.45~0.89;P=0.009)、分块切除( OR:2.71,95%CI:1.32~3.51;P=0.002)、术中出血( OR:2.52,95% CI:1.56~4.10;P=0.0002)、未置入止血夹( OR :2.19, 95%CI:1.20~3.99;P=0.01)、黏膜下重度纤维化(OR :3.67,95%CI:2.02~6.65;P<0.0001)为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灶形态、是否有合并症不是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肿物病灶位于近端结肠、抗血栓药物使用史、组织学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癌、分块切除、术中出血、未置入止血夹、黏膜下重度纤维化为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