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引流

内引流

内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0094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护理研究、国际外科学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中青年医师急危重症论坛、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等;内引流的相关文献由7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峰、李运福、高忠青等。

内引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0094 占比:99.89%

总计:190298篇

内引流—发文趋势图

内引流

-研究学者

  • 李峰
  • 李运福
  • 高忠青
  • 于广杰
  • 任立红
  • 侯纯升
  • 修典荣
  • 全迪锋
  • 刘伟
  • 刘光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安昊; 杨彬; 王晋垚; 张乐乐; 孙世伟; 岳鹏; 牛向南; 张雁钢
    • 摘要: 目的探讨米拉贝隆与索利那新治疗双J管置入术后膀胱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筛选出90例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行双J管置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等分为3组。索利那新组术后当日开始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1次/d,米拉贝隆组术后当日开始口服米拉贝隆50 mg、1次/d,对照组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疼痛发作时予以吲哚美辛栓直肠栓剂25 mg对症治疗。在术后3 d、4周、8周时随访。结果共获得83例患者的可靠随访数据,与对照组相比,索利那新、米拉贝隆2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次数、平均持续时间、平均每次排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QoL)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30例患者(36.1%)出现≥1级的不良事件。结论米拉贝隆与索利那新用于治疗双J管置入术后膀胱痉挛症状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二者临床疗效相近。
    • 刘水; 姚小晓; 刘泽锋; 杨永生
    • 摘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腹部外科难度最高、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已成为胰头癌、壶腹周围癌根治的经典术式。由于其切除范围广泛,术式复杂且吻合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内置胰管支架管被认为是降低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式。本文就PD术中的外引流和内引流两种胰管支架管引流方式的应用及对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PD术中胰管支架管引流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 何飞; 朱述浪; 费静
    •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关节镜内引流技术治疗腘窝囊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技术后内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48例,局部麻醉,术中常规处理膝关节腔内病变后,探查半膜肌-腓肠肌内侧头间横行瓣口结构并扩大通道.术后功能恢复采用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标准,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优于术前(P<0.05),相对于术前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无切口感染及后方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18个月,囊肿均消失,无复发.结论:局部麻醉关节镜下内引流技术治疗腘窝囊肿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术后康复快的方法.
    • 叶俊; 卢山; 李振录; 张懿; 陆慧敏; 胡伟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PC)的疗效及术后复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2019年收治的235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囊肿复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35例患者PPC复发21例,总体治愈率为91.1%,出现并发症39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腺炎发作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OR=3.730,95%CI:1.403~9.914,P=0.008)、囊肿较小(OR=0.850,95%CI:0.728~0.993,P=0.041)是PPC内引流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囊肿-空肠Roux-en-Y引流(OR=2.234,95%CI:1.070~4.665,P=0.032)、囊肿较小(OR=0.810,95%CI:0.718~0.914,P=0.001)是PPC内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假性囊肿内引流是PP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囊肿大小与PPC内引流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均相关.
    • 于延东; 黄辉; 杨林; 闵楚惟; 谭登辉; 谷文光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胭窝囊肿全切术、关节镜内引流术和传统切开手术的治疗胭窝囊肿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胭窝囊肿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组(A组)、关节镜内引流组(B组)和传统切开组(C组).A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7~79岁,平均(59.42±9.95)岁.B组患者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16~74岁,平均(58.13±15.73).C组患者19例,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40~72岁,平均(56.00±8.52)岁.比较三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Rauschning-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情况及末次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9.65±6.60)个月.C组分别与A组、B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Rauschning-Lindgren分级和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无复发,B组2例(13.3%)复发,C组5例(26.3%)复发,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明显优于传统切开手术,关节镜双后内入路全切术较关节镜内引流手术更彻底切除囊肿,复发率更低.
    • 龙港; 高悦; 李爱东; 吕令伟; 李正天
    • 摘要: 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最常见的良性囊性病变,其囊壁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后.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多样,但目前缺乏标准化的指南.内镜治疗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兴起为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提供了更安全、有效、微创的选择.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首次治疗成功率高于内镜治疗.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更多医学中心选择腹腔镜下内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笔者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不同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 李腾林; 淡明江; 张焕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与内引流分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一期行皮肾穿刺微造瘘或内引流治疗,二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肾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80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中,一期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70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置双J管内引流术10例,手术治疗后病情均快速平稳康复;二期行腔内取石术75例,其中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15例,一次取净15例(100.00%),行经皮肾镜取石术60例,全部取净55例(91.67%),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75例保肾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轻中度组患肾功能好转率高于重度肾组,上尿路反复感染发生率低于重度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一期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保留患肾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造瘘术后1 d,引流量≥200 mL组患者患肾功能好转率高于引流量<200 mL组,上尿路反复感染发生率低于引流量<200 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皮肾穿刺微造瘘与内引流分期治疗理想,且术前肾功能受损程度轻,造瘘术后1 d平均引流量≥200 mL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更佳.
    • 贺宸宸; 吴明东; 王春晖
    • 摘要: 背景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胰管支撑管内外引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进而为从事胰腺手术的临床工作者术中内衬管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的支持.目的系统评价胰管支撑管内外引流对PD后胰瘘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搜索2016年以后PD行内、外引流的随机对照及回顾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提取相关资料,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回顾性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Ottawa scale,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回顾性研究,合计121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胰管内外引流对术后临床相关胰瘘的改善无差异[OR=1.42,95%CI(0.84,2.40),P=0.19],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较大的研究后,各研究之间可认为不存在异质性(P=0.33,I2=8.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3,95%CI(1.12,2.99),P=0.02],外引流能降低术后临床相关胰瘘的发生率.亚组分析显示,胰管支撑管内外引流对B级胰瘘[OR=0.95,95%CI(0.64,1.40),P=0.78]、C级胰瘘[OR=1.58,95%CI(0.81,3.09),P=0.18]的改善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管支撑管外引流能降低术后临床相关胰瘘的发生率,但对B级和C级胰瘘的改善尚无统计学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验证.
    • 柴红超; 周云; 王静茹
    • 摘要: 目的 探究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联合内引流对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所致重度肾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40例重度肾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72例)和B组(68例).A组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采用双J管内引流进行治疗,B组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采用输尿管支架管+肾造瘘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拔管、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 A组拔管、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联合内引流治疗小儿UPJO所致重度肾积水能缩短拔管和住院时间、更加安全与外引流治疗效果相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