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美
内容美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0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才智、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云南省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内容美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秀丽、徐青、何雪钰等。
内容美
-研究学者
- 王秀丽
- 徐青
- 何雪钰
- 侯畅
- 傅健
- 刘小宽
- 吕益萍
- 吴瑞云
- 张静
- 徐齐帆
- 梁海
- 王拴紧
- 秦晓
- 胡平
- 蒋雯
- 邓岗
- 郭颖
- 黄圣文
- 万苗苗
- 于恋
- 代菊英
- 仲跻昆
- 任会
- 何郝炬
- 余会春
- 其力木格
- 刘中蔚
- 刘丽
- 刘国祥
- 刘彩华
- 刘文庆
- 刘春景
- 刘晔
- 刘梦瑶
- 刘芊妤
- 刘荣
- 刘莹
- 刘静轩
- 单宁宁
- 卢敏
- 古华
- 史文生
- 史萌
- 叶新源
- 司伟
- 吕炳贵1
- 吴小华
- 吴平波
- 吴绪磊
- 吴芝霞
-
-
张静琳
- 《北方音乐》
| 2019年
-
摘要:
浪漫主义时期,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曲集横空出世,其中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优美动听,把门德尔松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世人,给人们带来不同以往的听觉感受.美是普遍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而美的表达需要有一定的形式.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孔子首先将形式美与内容美进行了区分与统一.对此,本文将从形式美和内容美进行具体分析.
-
-
薛芳芳;
徐紫薇
- 《美与时代(下旬刊)》
| 2018年
-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兴盛,个人微信公众号崭露头角并逐渐发挥出重大作用.个人微信公众号"拾遗"自开通之日起,便以倡导审美生活为宗旨,用心书写"人物志"和"生活志"两类文章,在微信圈实属一股清流,引起许多追求审美生活的读者的共鸣,多篇文章获得超10万的阅读量.选取"拾遗"公众号热门文章50余篇以案例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从美学视阈下分析这些文章的内容美特征和形式美特征,并总结其热门文章的成因在于鲜明的个性美以及受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愉悦.
-
-
袁璐;
李雁冰
- 《工业设计》
| 2018年
-
摘要:
在电子时代的今天,年轻人越来越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来获取信息或者是阅读电子书、联系他人.而对真正的书籍越来越远离,对人与人直接的交流形式也越来越冷漠化.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设计师的使命就是设计出让书籍走进人心,温暖读者的作品.刘运来先生作为河南省知名的书籍设计师,亲自设计了《笺谱日历2018》.本文以《笺谱日历2018》为研究对象,借鉴书籍装帧中常见的审美思维,分别从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三个方面对其的艺术设计审美进行探析.以此为"纸质书"发声,希望人们回归最初,慢下来,享受生活.
-
-
汤红瑜
-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
| 2017年
-
摘要:
现代诗歌教学必须重视美育,美育能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习得诗歌技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们不妨以内容美统领形式美、以微观美探查内容美、以分享美引燃创造美.
-
-
-
-
刘梦瑶;
杜志文
-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 2020年
-
摘要:
近年来各种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产品说明书成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重要参考.化妆品说明书属于科技信息类文本,既要忠实原文,也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美.笔者从翻译美学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化妆品说明书汉译美学价值,刺激消费欲望,达成消费目的.
-
-
张格
- 《中外交流》
| 2020年
-
摘要:
数学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小到数量统计、大到高科技产品的参数设计,处处可见数学的身影.数学逻辑性高、应用性强、使用面广,但学生往往认为它高高在上、高冷难懂,只能孤芳自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教好数学,成为中学数学教师关注思考的课题.通过探索研究,教职人员普遍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美学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借此教师能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独特的魅力.
-
-
吴迪
- 《青春岁月》
| 2019年
-
摘要:
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本好书》是一档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第一季分为了12集,将向观众推荐12本人生必读的经典书,它把综艺节目与书籍联系起来,真正拉近读书这项活动与大众的距离,以场景化来演绎书本的一种形式.《一本好书》一经上线就引起观众强烈的反响,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着观众.本文从《一本好书》的节目形式、内容安排、思想体现为出发点,结合受众审美的角度来解读《一本好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之处.
-
-
杨瑞琴
- 《课外语文》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内容(意象、意境)美、技巧美、形象美等四个角度为切入点,介绍探寻《诗经》之美的方法,即通过反复吟咏、创设情境和展开想象领略意境,细心地探究、体悟,多维度挖掘诗歌内涵等方式来体悟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