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分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8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296886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2014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技术“泰山”论坛、2014年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分会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养分利用率的相关文献由1481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求仲、蒋桂韬、张旭等。

养分利用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96886 占比:99.85%

总计:297344篇

养分利用率—发文趋势图

养分利用率

-研究学者

  • 戴求仲
  • 蒋桂韬
  • 张旭
  • 陈代文
  • 何仁春
  • 姜淑贞
  • 杨在宾
  • 王向荣
  • 张克英
  • 丁雪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哈丽旦·阿不力孜
    • 摘要: 生产优质葡萄中施肥是综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葡萄施肥与其他果树一样,即需要N、P、K、Ca等元素,也需要Zn、B、Mn等微量元素。葡萄是多年生植物,每年生长、结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合理施肥使葡萄树势保持健壮生长、不断提高产量、品质。合理使用肥料可以达到改良土壤、增肥地力、预防板结、促生根、增强作物抗病力、平衡作物营养、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品质、提高产量、水果大小整齐、色泽靓丽、延长贮存期目的。
    • 摘要: 1.技术概况。针对云南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不明、茶树施肥随意、化肥施用出现两极分化、茶园化肥养分利用率低、病虫防控过多依赖化学农药、施药不科学、缺乏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等问题,结合茶树需肥规律和茶叶化肥农药减量限量标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制定了云南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 李志; 奎秀; 巩梦梦; 匡崇婷; 郑晓玲
    • 摘要: 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研究不同配方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对晚稻分蘖动态、产量、肥料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服处理相比,不同配方肥减少了氮肥用量,增加了钾肥用量,调整了磷肥用量,降低了晚稻无效分蘖数,增加了穗粒数和结实率,提高了晚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偏生产力,经济效益增加了44~1547元/hm2。因此,合理施用配方肥对实现晚稻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且利于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 孙笑梅; 武庆慧; 李宏杰; 黄玉芳; 赵亚南; 叶优良
    • 摘要: 为研究不同配方复合肥在夏玉米上一次性施用的效果,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0-5-5、33-5-8、28-7-9、27-7-12、28-11-10、29-6-10配方处理,分析其对玉米产量和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养分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减氮增磷钾配方(28-7-9、27-7-12、28-11-10、29-6-10)玉米籽粒产量均超过10.5 t/hm^(2),比高氮配方33-5-8和30-5-5分别增产6.3%~9.5%和7.0%~10.2%。与2个高氮配方相比,其余4个减氮增磷钾配方均表现出玉米穗部秃尖长降低、缺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减氮增磷钾配方的养分收获指数、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高于高氮配方处理。减氮增磷钾配方的总收益和净收益比配方30-5-5增加4.6%~6.9%和6.1%~9.7%,比配方33-5-8增加9.3%~11.7%和19.3%~23.4%。结果表明,本研究条件下,夏玉米配方肥一次性施用时,减氮增磷钾配方的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优于高氮配方的。
    • 摘要: 云南耕地土壤贫瘠,小麦生产普遍存在施肥不当等情况,如氮肥施用过量,磷、钾肥用量偏低,导致养分利用率低,肥料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且易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严重制约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云南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及轻简化栽培技术,可实现化肥农药减施、小麦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轻简化。
    • 宿国强; 符臻鸣; 杨海明; 王志跃
    • 摘要: 本试验旨在评定小麦的代谢能以及鹅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选取健康且体重接近的180日龄扬州鹅公鹅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采集湖北、辽宁和江苏3地同年份的3批小麦作为3组鹅的饲料原料。代谢试验采用强饲法进行,并测定内源损耗。结果表明:1)3组小麦的总能(GE)及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总磷(TP)和钙(Ca)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90 MJ/kg、13.12%、1.74%、16.84%、3.93%、1.97%、0.33%、0.16%,其中TP含量变异系数达到0.24;总氨基酸(TAA)含量的平均值为11.89%,其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脯氨酸(Pro)、半胱氨酸(Cys)和亮氨酸(Leu)的含量达到或超过0.5%。2)3组小麦在鹅中的GE利用率、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平均值分别为84.89%、12.06 MJ/kg和13.07 MJ/kg;鹅对小麦CP、Ca和TP的真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7.20%、56.74%和51.02%,对EE、NDF、ADF和CF的表观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6.02%、55.30%、24.33%和16.81%;3组小麦的氨基酸真利用率(TAAA)分别为74.39%~98.26%、68.62%~97.31%和68.61%~97.68%。其中Glu、Pro和蛋氨酸(Met)的真利用率平均值超过95%,总TAAA平均值为93.28%。综上所述,小麦营养成分全面,代谢能高于豆粕、稻谷及大多数非常规饲料原料;鹅对其CP、AA、EE、NDF、Ca和TP利用率较高,但对ADF和CF利用率较低;鹅对不同地区来源小麦的代谢能以及CP、NDF利用率有明显差异。
    • 石勤; 刘珂; 后王新; 陈智博; 窦勐星; 王海燕; 杨恒辉
    • 摘要: 沸石基缓释肥料不仅显著提高了化学肥料的利用率,而且具有改良土壤、保持土壤水分、保护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沸石基缓释肥料的缓释机理和应用研究现状。总结缓释机理发现,沸石对阳离子(NH_(4)^(+)、K^(+))养分的缓释主要是利用沸石对阳离子良好的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而沸石对阴离子(NO_(3)^(-)、PO_(4)^(3-)、SO_(4)^(2-))养分的缓释则需要对沸石表面进行阳离子改性。此外,沸石与磷矿在土壤中的结合可以促进有效磷的溶解,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应用研究表明,影响沸石基缓释肥料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沸石的类型和粒径、沸石的施用剂量和方法、土壤质地和结构以及肥料的类型和来源等。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对沸石基缓释肥料进行经济性评价,加强工艺开发及应用示范是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 王晋鹏; 刘长庆; 陈慧玉; 程冬冬; 刘艳
    • 摘要: 【目的】探讨保水缓释肥与普通肥料配施对苹果幼树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实现苹果种植减肥增效。【方法】采用苹果幼树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包括3月份和7月份分别施加30%的普通肥料与70%的保水缓释肥(T1),3月份和7月份分别施加50%的普通肥料与50%的保水缓释肥(T2),3月份和8月份分别施加30%的普通肥料与70%的保水缓释肥(T3),3月份和8月份分别施加50%的普通肥料与50%的保水缓释肥(T4),3月份和7月份分别施加30%的普通肥料与70%的普通肥料(T5),3月份和8月份分别施加30%的普通肥料与70%的普通肥料(T6),不施肥(CK),分析不同处理下苹果幼树的生长、养分利用效率、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保水缓释肥与普通肥料配合施用能够有效促进苹果幼树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并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含量与生物学性状,其中T1处理的氮素、钾素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36.11%和30.89%;T3处理的磷素利用效率达22.22%。保水缓释肥的施用能明显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水平,且以T1处理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较为明显。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含量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保水缓释肥的应用是促进苹果树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的有效减肥替代措施。
    • 张灿; 龚建刚; 吴宝云; 姜思畅; 郝艳霜; 赵国先; 刘观忠; 冯志华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壳聚糖、枯草芽孢杆菌及其两者联用对蛋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360只52周龄产蛋率、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壳聚糖(壳聚糖组)、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杆菌组)、250 mg/kg壳聚糖+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联用组)。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组、芽孢杆菌组、联用组的产蛋率分别显著提高了7.53%、7.33%、9.85%(P<0.05),平均蛋重有升高趋势(P=0.061),料蛋比有下降趋势(P=0.096);②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组、芽孢杆菌组、联用组的鸡蛋蛋白高度分别显著提高了12.55%、17.53%、19.22%(P<0.05),哈夫单位分别显著提高了9.41%、11.83%、13.27%(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组、芽孢杆菌组、联用组养分中的粗蛋白、粗灰分、钙和有机物的利用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联用组有机物利用率与芽孢杆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壳聚糖组磷的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组、芽孢杆菌组和联用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联用组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壳聚糖组和联用组血清总抗氧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与单独添加壳聚糖、枯草芽孢杆菌相比,壳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联用对蛋鸡产蛋率、养分利用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效果更佳。
    • 戴华军; 韩雪梅; 许俊伟; 曹敏旭; 邹鑫; 朱正斌
    • 摘要: 为继续深入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开展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施用量在稻田的应用效果试验,比较了有机无机复混肥每667 m^(2)纯氮用量为0、7.2、9.6、12、14.4、16.8 kg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形成与积累量、氮磷钾吸收量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有机无机复混肥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每667 m^(2)纯氮用量为14.4 kg时水稻产量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适宜的结实率,抽穗—成熟期累积的干物质量也为最高。随着有机无机复混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吸氮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先上升后下降,氮素收获指数下降;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无明显变化规律;水稻吸钾量明显上升,钾素籽粒生产效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另外,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均与施肥量呈显著的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根据曲线拟合方程可知,水稻获得最高产量的每667 m^(2)有机无机复混肥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3.965 kg,这一施肥水平的氮素利用率为43.94%。因此,合理控制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水稻生产中的施用量是获得较高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此研究可为有机无机复混肥在苏州吴中地区的施用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