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区域
典型区域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229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阅江学刊、企业研究报告、工程经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环渤海环境遥感论坛等;典型区域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国强、张爱平、杨世琦等。
典型区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229篇
占比:99.81%
总计:48319篇
典型区域
-研究学者
- 刘国强
- 张爱平
- 杨世琦
- 杨正礼
- 郑国臣
- 马耀峰
- 任遥遥
- 何佳吉
- 何立环
- 刘志刚
- 刘志远
- 刘扶庆
- 刘海江
- 孙聪
- 崔益泽
- 张昌楠
- 张继民
- 张静波
- 彭志方
- 李宝林
- 李振亭
- 杜娟
- 杨庆生
- 王业耀
- 王娟
- 王永生
- 田敏
- 盛楠
- 董贵华
- 蔡轶珩
- 詹昌飞
- 辛宏斌
- 邱长炎
- 郭志明
- 钱宁
- 马广文
- 高旭蓉
- 魏民
- 丁延武(文/图)1
- 万晓红
- 严俊
- 任印国
- 任岩
- 伍伯稳
- 何孟
- 何曦
- 何永华
- 何艺
- 余艳锋
- 冀治航
-
-
王琦
-
-
摘要:
农产品灌溉的用水量,通常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检测与统计,这样才可以促使灌溉效果最大化,也可以尽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对农业灌溉典型区用水量监测与统计探讨。分析农业灌溉典型区用水量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简述。进行监测站网布设,并实现灌溉用水量监测区域划分,同时,进行灌溉用水量监测区域划分,设定并调整动态水量监测节点,关联监测工程分类,最终实现农业灌溉典型区用水量监测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设立动态水量统计标准,组建专业水量统计团队的同时,采用试点水量统计模式来完成水量的统计工作,为农业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
-
严俊;
旦久罗布;
次旦;
拉巴扎西;
张海鹏;
谢文栋
-
-
摘要:
积极探索藏北那曲草牧业科技示范村模式的建立,推动那曲草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牧民长期稳定增收致富。为掌握草牧业科技示范村植物多样性,于2021年8月25—9月7日,初步对其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藏北那曲草牧业科技示范村典型区域植物涉及27科、67属、90种;初步形成了简单的《藏北那曲草牧业科技示范村典型区域植物名录》;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的草本植物为优势植物类群。
-
-
赵海峰;
郭子初
-
-
摘要:
中原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历史上有二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长期被视为天下之中的重要区域.在我国历史文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中原地区一直是人口汇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一个典型区域,但受水患等因素的制约,近代中原地区成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
-
-
尹新明
-
-
摘要:
景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部、南运河西岸,近几年以来,“冀枣衡”地下水超采漏斗中心一直位于景县县内,本文选取景县作为典型区域代表,总结分析了该典型区域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用水水平、用水效率、“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存在的问题。
-
-
张蓓蓓;
孙慧婧;
李佩纹;
胡冠九;
崔冬妮;
王湜
-
-
摘要: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于2021年4月对江苏省长江干流12个监控断面、入江支流116个监控断面表层水中7大类42种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和浓度水平进行研究,并开展典型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平水期长江干流42种抗生素总质量浓度范围为47.3~92.8 ng/L,处于较低水平;各入江支流抗生素总质量浓度范围为16.2~3052 ng/L,干支流水体中检出品种以磺胺类、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为主;通过差异性比较发现,C市存在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的典型区域;典型污染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可能是该地区环境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来源之一。长江江苏段及地表水中各类抗生素普遍检出,虽然抗生素总量水平不高,但由制药废水、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引入而引起的长期积累仍是隐患。研究结果为江苏省长江流域水环境抗生素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
-
张盼伟;
吴雷祥;
赵晓辉;
李昆;
万晓红;
郎杭
-
-
摘要:
采集海河流域15个地下水样品,松辽流域15个地下水样品,应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对地下水中23中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PCPs)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地下水中有10种PPCPs检出,其检出率范围为6.67%~46.7%,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检出率最高,但金霉素的平均检出浓度为最高,为4.16 ng/L。松辽流域地下水中有9种PPCPs检出,其检出率范围为6.67%~66.7%,土霉素的检出率最高,为66.7%;咖啡因平均检出浓度最高,为6.98 ng/L。应用风险商值模型对检出的PPCPs进行潜在风险评价,发现海河流域与松辽流域地下水中PPCPs均处于低风险水平。
-
-
薛颖昊;
靳拓;
周洁;
魏莉丽;
高海河;
徐志宇
-
-
摘要:
[目的]地膜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覆膜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农作物增产、品质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如"白色污染"等.为进一步提高农田地膜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残膜对生态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地膜覆盖大省——河北、内蒙古、四川的地膜使用及回收再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方法]文章从地膜使用情况、地膜残留、地膜回收、农户认知程度等角度分析典型地区的地膜使用及回收、区域性的补贴情况等.[结果]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存在新国标地膜市场占比不高、地膜回收利用产业市场化运行难度大、农户购买国标地膜和主动回收地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结论]为加强地膜回收、推进地膜污染治理,需要从源头控制,加强全程监管.据此提出加强地膜市场监管、探索回收补贴政策、拓展媒介宣传渠道的建议.
-
-
马广文;
孙聪;
王业耀;
李宝林;
刘海江;
董贵华;
何立环
-
-
摘要:
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综合分析我国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的典型区域。按照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提取1985年、2000年和2013年岷江上游、白龙江上游、赣江上游和闽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分类信息,构建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评价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结果显示:2013年岷江上游和白龙江上游流域以森林和草地两种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分别占各自区域总面积的84.9%和83.1%;赣江上游和闽江上游流域以森林和耕地两种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分别占各自区域总面积的92.6%和93.6%。通过综合分析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边缘密度、聚集度指数变化,1985—2013年岷江上游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景观类型分布更为分散;白龙江上游流域各景观类型分布趋向于聚集;赣江上游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类型分布更为集中;闽江上游流域整体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人工表面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减小。研究结果为优化区域生态格局、预防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提供参考。
-
-
何孟;
龙莉;
巨莉;
彭立;
徐明曦;
鲜纪绅
-
-
摘要:
水土流失是制约我国山区及丘陵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不仅是长江、黄河上游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区域内地质地貌复杂,河流众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人为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项目选取四川坡耕地、干旱河谷和川西高原典型区域,针对不同区域主要泥沙来源和水土流失类型以及相应的治理技术体系进行研究.
-
-
秦志勇;
张红;
汪水兵;
洪星园;
卫尤文
-
-
摘要:
结合生态环境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要求,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本文以安徽省某典型区域为例,梳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及资源禀赋,使用GIS制图技术,制成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图,根据本地实情制定可落实且实用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提供参考.
-
-
李平;
杜国清;
慕虹
- 《首届环渤海环境遥感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根据环境卫星CCD影像与Landsat TM影像,对河北省部分典型区域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卫星CCD影像和Landsat TM影像在颜色、纹理、形状、大小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差异,但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影像解译工作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