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IC卡数据

IC卡数据

IC卡数据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79911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地球信息科学学报、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等;IC卡数据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季彦婕、陈锋、陈艳艳等。

IC卡数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9911 占比:99.99%

总计:679985篇

IC卡数据—发文趋势图

IC卡数据

-研究学者

  • 季彦婕
  • 陈锋
  • 陈艳艳
  • 冷梦甜
  • 马晓磊
  • 吴金成
  • 马新卫
  • 于海洋
  • 刘从从
  • 刘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湖平
    • 摘要: 城市智能交通卡和公交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为研究公共自行车换乘公交的出行规律提供了契机。结合多源数据,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公交的换乘时空阈值,根据自行车站点与公交站点间距离构建匹配站点对;并基于时间阈值提取匹配站点对的刷卡记录构建换乘识别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实现同一用户公共自行车IC卡卡号与公交IC卡号的匹配;根据设定的验证规则,92%的匹配规则通过验证。之后基于换乘识别结果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常规公交的换乘客流的时空特性。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接驳常规公交呈现出明显的早晚高峰时段,且接驳出行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 陈娴; 龚小林; 邬岚
    • 摘要: 为有效获取中小城市公交乘客出行信息,挖掘其出行特征,基于公交乘客IC卡数据、稀疏GPS数据和公交站点位置信息等数据,提出一种公交乘客上下车站点推算方法。首先,通过内插法补齐稀疏GPS数据并与公交站点经纬度匹配获得车辆到站时刻,进而匹配乘客的IC卡刷卡时刻,识别乘客上车站点;然后,根据出行链理论划分不同公交出行链,结合乘客出行假设和公交站点特征简化推算过程,获得不同乘客类型公交出行链的下车站点;最后,选取如东县公交系统中沿线站点特征不同的两条线路对推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分别修正两条线路11.3%和16.9%的乘客上车站点匹配结果并成功推算出84.2%和87.5%的乘客下车站点,有效提高了时间匹配精度,可完整识别出乘客一天的公交出行信息,对于GPS数据稀疏的中小城市公交乘客上下车站点推算具有普适性。
    • 左精力; 王秋平; 陈君
    • 摘要: 针对部分城市公交GPS数据和IC卡数据无直接联系,且2个系统存在不规律时间偏差,很难关联获取乘客上车数据的问题,进行了时空特性快速匹配数据融合分析.根据公交GPS数据和线路站点位置匹配获得公交运行时刻表,利用运行时刻表与时间修正后的IC卡数据进行遍历计算,采用时间相似度曲线寻找二者对应关系,利用时间平均偏差曲线进行关系验证,并获得2个系统之间的时间修正值.对西安市5条线路总计195辆车3d的相关数据进行试算,其中,191辆车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通过南宁16条线路已知对应关的344辆车进行算法验证,获得了336辆车的确切对应关系,平均时间修正误差为16.5 s.结果表明:该算法匹配率达97.67%,对于广泛存在的公交GPS数据和IC数据属于不同系统,难以判断刷卡上下车站点的情况,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方法,扩大了原本不完善公交数据的应用范围,为公共交通出行中个体微观出行行为分析奠定了基础.
    • 冷梦甜; 徐锋; 曾烨; 王振; 耿薇
    • 摘要: 为了高效精准地获取地铁终端与站点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IC卡数据的地铁站点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整理IC卡地铁数据、地铁站点信息以及少量的关键站点采集数据,分析分段票价政策,绘制终端票价表、关键站点票价表等,最后采用聚类方法获取结果.通过数据对比验证发现该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获取地铁终端与站点的对应关系.该方法能够为后期进行地铁OD分析、城市公共交通换乘分析等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并且有利于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
    • 于二泽; 温亚豪
    • 摘要: 基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IC卡数据,采用聚类研究、空间统计、回归分析等手段,对主城区内公共自行车使用分布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①宁波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用车量变化呈现规律明显的早晚高峰;②聚类结果显示“早出晚归”“早归晚出”类型的站点周转模式尤为突出,同时反映出非工作日平峰与夜间时段内系统调度任务量更高;③空间分布方面,三江片、东部新城及其连接通道为长时需求热区,而非工作日高峰时段城区外围用车需求高于工作日同时段;④站点周边居住设施、地面公交站点数量、站点桩位数量等9项指标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 于二泽; 温亚豪
    • 摘要: 基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IC卡数据,采用聚类研究、空间统计、回归分析等手段,对主城区内公共自行车使用分布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①宁波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用车量变化呈现规律明显的早晚高峰;②聚类结果显示"早出晚归""早归晚出"类型的站点周转模式尤为突出,同时反映出非工作日平峰与夜间时段内系统调度任务量更高;③空间分布方面,三江片、东部新城及其连接通道为长时需求热区,而非工作日高峰时段城区外围用车需求高于工作日同时段;④站点周边居住设施、地面公交站点数量、站点桩位数量等9项指标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 李淑庆; 刘耀鸿; 邱豪基
    • 摘要: 公交通勤人群是公交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通勤出行特征是制定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交规划、优化与运营管理的数据基础.针对传统以"车"为研究对象的碎片化公交通勤出行特征分析方法,基于公交IC卡与GPS数据,从公交乘客"人"角度出发,系统分析提出了公交出行链特征、区间客流不均衡系数、职住平衡水平及线路黏性系数4个维度指标参数计算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连续5个工作日47条代表性线路的公交乘客为例,对通勤出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通勤客流换乘次数较少、长线公交客流需求较大、职住平衡水平较高、约1/4的通勤出行者对线路选择具有较强黏性.
    • 陈兴斌; 陈艳艳; 李金山
    • 摘要: 针对当前轨道接驳研究侧重人工调查或理论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公交接驳准确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问题,提出以IC卡数据为数据源的轨道公交接驳比例、接驳距离等相关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北京市现状轨道站点的公交接驳相关指标.基于轨道站点设计阶段所能获取的站点属性信息将北京市轨道站点分为末端站、市区普通站、市区换乘站、郊区普通站、郊区换乘站5类,在该分类结果基础上对北京市轨道公交接驳特征进行分析.基于IC卡数据对轨道公交接驳特征进行准确分析,可为轨道站点的外部接驳设计、接驳公交布设、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等补充相关数据资料.
    • 乐丹怡; 金崇贯; 刘乙坐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传统公交运营管理向数据驱动的主动管理模式转化,对乘客OD(交通起止点)信息的获取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现阶段行业内主要的OD信息获取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城市公交IC卡数据、公交车辆GPS数据和公交站点GIS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运用优化后OD推导算法进行计算,得到乘客OD信息,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此外,设计了基于多源数据的OD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公交大数据的处理及可视化展示,起到支撑公交系统焦点问题量化分析的作用,使公交运营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