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2S腐蚀

H2S腐蚀

H2S腐蚀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78153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硅谷、理化检验-物理分册、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五届2011北京国际炼油技术进展交流会、川庆钻探公司首届青年科技论坛、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等;H2S腐蚀的相关文献由418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潇、傅强、刘贵宾等。

H2S腐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8153 占比:99.97%

总计:478301篇

H2S腐蚀—发文趋势图

H2S腐蚀

-研究学者

  • 陆潇
  • 傅强
  • 刘贵宾
  • 宋洋
  • 张雷
  • 文九巴
  • 李全安
  • 李文娟
  • 林海
  • 潘春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卓越; 杨超超; 康振乐; 尹志福; 杜美玲; 易志超
    •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动电位极化扫描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方法针对L245NS管线钢在含硫环境下且含不同浓度季胺化咪唑啉缓蚀剂下的电化学腐蚀特性和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1%NaCl+饱和CO_(2)基础介质”和“1%NaCl+0.5%Na;S·9H_(2)O+饱和CO_(2)基础介质”中分别加入不同硫含量Na;S·9H_(2)O物质和缓蚀剂后,L245NS钢的腐蚀电流密度均呈现减小规律,Na;S·9H_(2)O浓度由0.5%增至1%腐蚀电流密度减小显著,缓蚀剂浓度为200ppm时缓蚀效率达64.6%;(2)在0.1%和0.5%Na;S·9H_(2)O含硫环境及不同缓蚀剂浓度环境中,阻抗谱呈现中高频区的容抗弧和低频区的Warburg阻抗扩散的特征,但达1%Na;S·9H_(2)O时低频区的Warburg阻抗特征消逝;(3)容抗弧直径随含硫量和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阻抗性增大。
    • 张顶学; 黄译萱; 许译文; 古仁超
    • 摘要: 针对盘40区块CO_(2)/H_(2)S/高盐环境下油井井筒腐蚀严重现状,通过动态失重法研究了温度、含水率、流速、H_(2)S分压、CO_(2)分压、Cl^(-)和HCO_(3)^(-)质量浓度等腐蚀影响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得到了各腐蚀影响因素的影响率,找出了腐蚀的主控因素是CO_(2)分压和HCO_(3)^(-)质量浓度。筛选了一种由咪唑啉缓蚀剂与吡啶季铵盐缓蚀剂按2∶1复配且适应于地层的复合型缓蚀剂,优选其浓度为100mg/L。模拟了井筒中不同温度和压力测试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力大于4MPa时,虽然缓蚀率达到85.89%,但是其腐蚀速率较高,大于0.076mm/a。因此制定了盘40区块的井筒防腐对策,即在井筒中压力大于4MPa的井筒下部投加缓蚀剂的同时采用外包覆抽油杆、油管涂层和内衬管相结合的防腐措施。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因腐蚀而导致的躺井率由87%下降至42%,同时检泵周期也延长了86d。
    • 赵国仙; 张思琦; 王映超; 宋洋; 郭梦龙
    • 摘要: 针对N80钢油套管在CO_(2)/H_(2)S共存环境中的腐蚀问题,利用失重法与电化学测试方法作对比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浸泡腐蚀试验后的N80钢试样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浸泡腐蚀试验结果与电化学测试结果一致,在单独CO_(2)环境中,N80钢的自腐蚀电流与平均腐蚀速率最大,腐蚀最严重;在单独H_(2)S环境中,N80钢试样腐蚀速率最小,自腐蚀电流最小;在P_(CO_(2))/P_(H_(2)S)=1∶0.3时,主要以H_(2)S腐蚀为主,但在表面发生局部产物膜剥落,此时的腐蚀速率高于纯H_(2)S条件下的腐蚀速率。研究表明,在单独CO_(2)环境中,腐蚀以阴极反应过程控制为主;在单独H_(2)S环境中,腐蚀以阳极反应过程控制为主;在P_(CO_(2))/P_(H_(2)S)=1∶0.3时,腐蚀以阴极反应过程控制为主。
    • 刘奇林; 杜浪; 罗召钱; 郑榕; 蒋建勋; 倪丹
    • 摘要: ST8井是一口超深高压含硫气井,该井的油管在高温、高压及H_(2)S/CO_(2)并存的恶劣环境下,极易发生腐蚀,严重威胁生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油管在井下高温高压环境中的CO_(2)/H_(2)S腐蚀速率进行评价。本文根据ST8井的生产工况,利用fluent对ST8井全井段油管流场开展了数值仿真,以仿真结果为依据,设计并开展了BG110SS材质动态腐蚀挂片实验。基于动态腐蚀挂片实验的结果,评价了ST8井的油管腐蚀情况。结果表明,使用BG110SS油管的ST8井全井筒的腐蚀速率在0.4mm/a~2mm/a之间,远高于油田标准的0.076mm/a,腐蚀极为严重,难以保障长期安全生产。该研究成果对保障ST8井的安全稳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 张立原; 樊娟; 陆潇; 何琛
    • 摘要: 为解决镇原油田含硫化氢区块新增套破趋势凸显的现状,通过高温高压釜试验,模拟J55套管在腐蚀工况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明确了其在CO_(2)=1 MPa,CO_(2)=1 MPa、H_(2)S=0.6 MPa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2117,0.1133 mm/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明确了模拟试验的腐蚀产物及现场所取的腐蚀产物均主要为FeS、FeCO_(3),二者基本一致,说明CO_(2)及H_(2)S是套管腐蚀的主要因素,并且在CO_(2)+H_(2)S环境中,腐蚀由H_(2)S主导。同时利用目前在用除硫剂、缓蚀剂进行复配,优选出适应的抗硫缓蚀剂。现场投加井缓蚀率达到80.2%。耐温阳极成分及电化学性能优选,选取电流效率高于45.0%的阳极,通过将阳极触壁改进优化,可有效降低套管腐蚀速率。结果表明,通过抗硫缓蚀剂及耐温阳极配套可有效降低套管腐蚀速率。
    • 李闽; 汪的华
    • 摘要: 以武钢二冷轧厂高焦炉煤气管道为例,针对高焦炉煤气管道腐蚀堵塞问题,通过对管道内腐蚀介质与腐蚀产物进行分析,探讨了煤气管道腐蚀堵塞的原因与机理。结果表明:管道内腐蚀产物主要由氧化铁与单质硫组成,煤气及其冷凝水中也含有大量HS等腐蚀介质,因此造成高焦炉管道腐蚀的主要是由HS引起的,HS溶于冷凝水后,在管道内表面形成一层腐蚀液膜,使其发生电化学腐蚀,随着管道温度较低,形成的腐蚀产物沿管道堆积,造成煤气管道的堵塞。
    • 张晓诚; 林海; 谢涛; 汤柏松; 闫伟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含铬材质钢在CO_(2)和微量H_(2)S共存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优化深井油套管抗腐蚀设计方案。方法以实际油水分离的水样为腐蚀介质进行模拟实验,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揭示4种含铬材质钢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速率、腐蚀产物膜及应力腐蚀开裂特征,并建立高CO_(2)与微量H_(2)S共存环境下油套管防腐选材优化设计方法。结果在高分压比条件下均发生了由CO_(2)主导的腐蚀反应,腐蚀产物以FeCO3为主,加入微量H_(2)S后低Cr材质产物膜的附着力较低,出现了疏松脱落现象,FeS优先成膜,含铬钢表面的腐蚀产物膜呈现“富铬”现象,膜的保护性能得到改善。3种腐蚀环境中3Cr钢对应的腐蚀速率分别为1.9653、1.7361、1.1592 mm/a,均处于极严重程度,且表面出现了局部沟槽;9Cr钢的产物膜轻微覆盖,腐蚀较轻,13Cr和S13Cr基本无产物膜覆盖,未发生腐蚀。9Cr、13Cr和S13Cr在加载90%的屈服应力时均未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敏感性较低。结论含铬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基于腐蚀环境特点提出了井筒分段防腐选材设计方案“9Cr+13Cr+超级13Cr”,有效降低了防腐成本,研究结果对CO_(2)和微量H_(2)S共存环境中含Cr钢腐蚀特征和优化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晓诚; 林海; 廖前华; 李文博; 董平华
    • 摘要: 目的研究低铬油套管钢材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特征。方法采用高温高压动态反应釜对1Cr、3Cr这2种常用低铬油套管钢材进行纯CO_(2)、CO_(2)和低浓度H_(2)S共存条件下的腐蚀试验。结果温度在40~80°C条件下,各种钢材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加入低浓度H_(2)S后,可以抑制CO_(2)腐蚀,且随着温度升高,抑制性逐渐减弱。分析认为,在单独CO_(2)环境以及CO_(2)和低浓度H_(2)S共存的环境中,1Cr、3Cr钢表面出现铬富集现象,形成的Cr(OH)_(3)膜保护基底。同时,在CO_(2)和低浓度H_(2)S共存的环境中,1Cr、3Cr钢表面形成致密的FeS产物膜有助于保护基底,抵抗Cl-侵蚀。结论低Cr钢表面因铬的富集形成钝化膜,能有效抑制油套管的腐蚀速率,以上研究成果对CO_(2)和低浓度H_(2)S环境中的腐蚀理论以及油田油套管材料合理选择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 赵顺超; 戚亚东; 陈华兴; 吴华晓; 方涛
    • 摘要: 目的 解决金县1-1油田井下管柱腐蚀结垢问题.方法 结合金县1-1油田水源井A1W井的实际工况,运用高温高压动态腐蚀测试仪对N80钢进行模拟井筒条件实验,明确A1W井含H2S的水对N80钢的腐蚀性和结垢性.运用室内实验分别对三种缓蚀剂和五种阻垢剂的单剂进行优选,结合扫描电镜对试片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筛选出合适的缓蚀剂和阻垢剂的单剂.然后开展缓蚀剂和阻垢剂的单剂配伍性实验,明确缓蚀剂和阻垢剂二者混合后的配伍性以及得出缓蚀剂和阻垢剂的最佳配比.结果 筛选出的AA/AMPS阻垢剂的阻垢率可达84.2%,HS-3缓蚀剂的缓蚀率达到87.3%.缓蚀剂和阻垢剂配伍性和配比实验结果 表明,HS-3缓蚀剂和AA/AMPS配伍性较好,当缓蚀剂和阻垢剂按照11:1的配比时,缓蚀率可达87.7%,阻垢率可达94%.结论 优选出的复合缓蚀阻垢剂的防腐阻垢性能,可满足油田腐蚀防垢控制指标.
    • 宋洋; 赵国仙; 王映超; 张思琦; 郭梦龙; 杨梅
    • 摘要: 为了研究影响Q245R钢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拉伸试验、宏观形貌观察、显微组织分析、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其断口及表面处的腐蚀产物,并分析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Q245R钢在H2S环境中发生开裂的类型主要是SSC,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其存在明显的带状组织,氢原子在带状组织的两种组织界面处与硫化物夹杂处聚集,产生氢压,形成微裂纹,致使最终开裂.Q245R钢断口符合应力腐蚀开裂断口特征且存在明显的带状组织二次裂纹,在二次裂纹的间隙中存在FeS晶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