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共服务动机

公共服务动机

公共服务动机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55784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公共行政评论、中国行政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12政治学行政学博士论坛暨国家的治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等;公共服务动机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帮成、杨晓曦、葛蕾蕾等。

公共服务动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5784 占比:99.95%

总计:456012篇

公共服务动机—发文趋势图

公共服务动机

-研究学者

  • 刘帮成
  • 杨晓曦
  • 葛蕾蕾
  • 陈鼎祥
  • 刘伟民
  • 张平
  • 王浦劬
  • 祝军
  • 舒全峰
  • 刘华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琳; 谢欢
    • 摘要: 公共服务动机是当今公共管理领域的一项热门话题。从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界定、结构及测量、前因变量、结果变量以及中介调节作用等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尚存在着测量方法单一,缺乏纵向的比较研究,研究对象的局限性与研究的本土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因而对优化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方法,拓展动态面板数据研究,拓展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对象与加强中国视域下的探索等方面进行展望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杨晓曦; 张克克
    • 摘要: 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是干部管理的助推器、风向标、指挥棒,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具有独特优势。公共服务动机是干部干事创业的主观心理基础,影响着干部绩效水平。从公共服务动机视角审视,发现干部绩效的考核评价主体、内容、程序、效果尚存在问题,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未能充分反映干部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制约着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基于公共服务动机视角,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应不断提升考核、评价主体的业务水平,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程序,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以“透明化”的考核结果为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更好地激发其公共服务动机
    • 李济沅; 孙超
    • 摘要: 以知乎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问答社区的兴起、发展和成熟,开辟了青年生活、学习、交往的崭新时空场域,铸就了青年大学生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形态。基于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梳理以及回归模型与半结构化访谈的分析结果,发现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意愿较强的大学生群体呈现互联网依赖度强、内生性驱动力强以及圈层化符号性强等典型特征。作为网络社会“原住民”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大学生的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意愿既受到自我效能感与公共服务动机的内在驱动,也受到网络社会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勃兴的外在影响。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律,有必要从强化青年思想价值引领、优化青年政治参与环境、夯实青年网络基本素养等维度对大学生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加以引导。
    • 元帅; 陈志霞; 郭金元
    • 摘要: 提升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阶段破除基层一线公务员“为官不为”现象、建设人民满意的基层一线公务员队伍的关键举措。自由裁量权作为街头官僚履职的重要工具,现有研究多关注其对街头官僚执行政策的影响,本文则旨在探讨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工作动机的影响。基于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本文探讨了自由裁量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采用调查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检验理论假设。研究一发现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存在正向影响。研究二发现职业认同在自由裁量权和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繁文缛节显著负向调节自由裁量权对职业认同的影响,且削弱了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本文验证了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的正向影响及作用机制,丰富了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前因研究,结论为提升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 刘华兴; 王铮
    • 摘要: 文章致力于探寻中国情境下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PSM)结构,尝试回答“中国情境下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的本源性问题。基于S省Q市的半结构访谈资料,研究首先采用扎根理论建构出中国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五个维度,以此开发出公共服务动机量表,并依据S省的106个区县级公务员调查数据对五个维度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由两个动机、四个维度组成,分别是理性动机(公共参与的兴趣)与规范动机(公共价值的承诺、社会认可与支持和职业道德与操守),而情感动机(自我奉献)在中国情境下并未得到验证。研究同时发现,相比国外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中国情境下公共服务动机与“规范动机”的联系更为紧密:家国情怀的“集体主义”、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认可”以及强调政治素质的“职业道德”可能受到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儒家规范的影响,进而在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中占有较大比重。
    • 胡国鹏; 杨巨声; 蔡岚
    • 摘要: 公共服务动机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中国场景下的解释力受到挑战,迫切需要进行研究上的创新。借助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在横向上涵盖测量方法研究、前因研究、后果研究、本土化融合研究及应用研究这几个主要议题;从纵向上经历了初步引入、验证研究、本土化探索这几个研究演进阶段;而组织公民行为、服务型领导、乡村治理等相关研究将会成为未来潜在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创新方向:研究方法上融入行为公共管理学的方法论和技术工具、理论创新上构建基于公共服务动机的制度理论、研究视角上引入跨文化比较研究视角以加速本土化融合研究进程。
    • 赵志磊
    • 摘要: 当前由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使得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组织公民行为是有利于组织绩效的角色外行为,是公共部门应对情境压力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组织情境下的领导特质与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但现有研究大多聚焦"成功的""正面的"领导特质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互关系,对将消极特质的辱虐管理作为预测变量,积极行为的组织公民行为作为结果变量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基于我国基层公安机关组织情境,以公共服务动机为调节变量,深入探究辱虐管理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理。运用层次回归方法分析225份有效样本,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公共服务动机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共服务动机在辱虐管理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间发挥调节效应,公共服务动机水平越高,辱虐管理对基层公安民警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就越弱。
    • 文博; 陶磊
    • 摘要: 准确把握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服务动机是提升工作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现有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忽略了中国情景的特殊性,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微观激发机制及其消极绩效影响也关注不足。本研究从中国情景下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核心构成要素、激发机制以及绩效结果入手,从三个方面系统地构建适合中国场景的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第一,将公共服务动机视为混合动机概念,基于扎根理论的定性方式识别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构成要素与核心内涵,并据此开发本土化、多维度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第二,从微观激发机制出发,探讨受益人接触、自我倡议、观念反思等机制对个体公共服务动机的激发作用;第三,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探讨公共服务动机与个体公务员行为间的关联及其机理。本研究既响应了国内公共管理学界长期以来发展本土理论的呼声,亦为政府部门完善公共人事政策提供切实思路和实证依据。
    • 张新文; 陶兰兰
    • 摘要: 公共政策需要关注从事公共服务角色的动机与出发点。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于21世纪初从西方引入中国后得到了一定关注,但国内现有研究仍拘囿于西方框架,部分议题存在研究空白,而且一定程度上以行政伦理的主题取代了对公共服务内在动机的挖掘。通过对公共服务动机研究进行综述性考察,可发现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公共服务动机探索亟须引起进一步关注,尤其是量表开发这一议题尚未完成与中国情境的基本衔接。此外,公共服务动机测量方法的改进、创新,以及对于公共服务动机的理性认识也需要引起重视。
    • 郭新琴; 施生旭
    • 摘要: 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国家治理研究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从概念、测量方法与测量结构三个方面对公共服务动机进行了规范性研究,从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动机分类等方面对公共服务动机进行了经验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当前国内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存在前期理论基础相对不足、中期研究对象范畴多元化和后期本土化测量有所突破等特征,进而提出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亟须推进中国情境下公共服务动机研究进程,形成公共服务动机纵向研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动机测量方法等,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动机研究成果创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