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共园林

公共园林

公共园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0929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现代妇女(理论版)、学园、中国名城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第五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第五届亚洲安全社区会议等;公共园林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毛华松、王丹丹、周向频等。

公共园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929 占比:99.90%

总计:70999篇

公共园林—发文趋势图

公共园林

-研究学者

  • 毛华松
  • 王丹丹
  • 周向频
  • 丁建铭
  • 余树勋
  • 屈婧雅
  • 王劲韬
  • 王欣
  • 罗华莉
  • 许先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尹畅
    • 摘要: 北京市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总体规划》中明确,将一道绿化隔离地区改造为城市公园环。以上规划为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建设注入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强化首都核心功能、丰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首都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契机。本文将对“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构建“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环”,助力首都红色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
    • 吕丹; 陈华; 许可沩; 唐震江; 傅一崟
    • 摘要: 在中国风景园林建设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EPC管理模式凭借其专业协同把控项目建设情况、平稳高效推进项目进程等优势正逐渐受到建设单位的青睐,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以现场管理为着眼点,从公共园林EPC工程特点分析出发,结合团队多年来从事公共园林EPC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公共园林EPC工程具体项目案例进行管理架构分析,从困境分析论及现场管理,对公共园林EPC工程的现场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探索完善公共园林EPC模式运作的途径与方法。
    • 赵晶; 傅凡; 陈然
    • 摘要: 城市公共园林是城市中一类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公共园林是现代城市公园产生的基础,早期的城市公共园林的萌芽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首先,结合实例,梳理和归纳了城市公园雏形,并总结为3类,即私人宅园面向公众开放、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化,以及城市中由私人直接设计建造的城市公园;其次,分析了城市公园出现的原因及其驱动力,包括启蒙运动与民主思想的推动、空气污染与居住环境恶化、法令法案的政策影响、学者倡导及理论研究的促进等;最后,阐述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从"公共性"视角,回顾西方城市公园从萌芽、出现到发展的过程,园林逐步开放,不再只为少数权贵阶层服务,逐渐面向普通大众,考虑每一个民众的利益,彰显了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 段建强; 张桦
    • 摘要: 上海近百年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城市空间逐渐转型成为公共园林.豫园、外滩公园和上海世博园区是公共园林转型驱动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它们在发挥锚固作用、诱发更新动因、型塑空间文化3个方面共同构成"城园互动"的转型机制.以城市编年结合更新叙事的空间文化研究视角,就这3个城市公共园林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空间转型议题下加以"范式"的比较研究,总结并提出上海城市空间公共园林转型的"城园互动"机制基本理论框架.
    • 龙婷; 杨豪中; 李慧敏; 代晨光; 王海荣; 倪娜
    • 摘要: 我国古代公共园林是古代营城思想成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然而却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尤其今天在"风景园林"内涵发生外延的前提下,我们需要重新发掘其研究价值并梳理"开放化"的历史脉络.本文以政治文化高度成熟的唐朝和商业经济高度繁荣的宋朝,两个时期的公共园林为研究对象:唐代因"民本思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城市公共园林的正式出现;宋代因"商业经济"发展而走向了全面繁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典营城思想成熟和人居环境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明确了唐宋都市园林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开放化"的动因;通过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比较了长安、洛阳、开封和临安4座都城公共园林的空间形态,明确了唐宋公共园林"唐启宋活",从"内制集中"走向"开放自由"的空间特征.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空间缺乏活力,城市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及活化等问题提出了思考,总结了经验.
    • 贾慧子; 王劲韬
    • 摘要: 曲江池作为承载公共游乐活动的园林空间,以黄渠的开凿疏浚为高潮带动了唐代长安城城市文化的形成.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记载、诗词歌赋及历史舆图的相互考证,概述了曲江历史及公共活动的嬗变.着眼于曲江片区园林公共性的表现,主要对其发展历史、滨水景观及代表性公共活动进行解读.同时,依水而建的园林空间承载了人文荟萃的公共游乐活动,共同形成了依水而居的城市文化风尚.这种古代城市水系与园林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对于现今西安曲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资鉴意义.
    • 刘宁
    • 摘要: 刘禹锡在连州担任刺史期间,将元结所创置的海阳湖景观增修完善.这一行为不是修建私人园林别业,而是营造地方公共园林.刘禹锡重视公共园林阜俗康民、净虑养德的政治美学意义,他的有关思考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中;其吟咏海阳湖景观的诗歌唱和之作《海阳十咏》,则延续了唐代别业诗的幽隐之旨和郡斋诗的吏隐情趣,并未表达他对公共园林政治美学意义的思考.元结、柳宗元与刘禹锡颇为类似,其有关公共园林的书写,呈现明显的诗文之别:散文积极表现公共园林的政治美学价值,而诗歌则固守传统园林别业诗与郡斋诗的超逸幽独之趣.这种独特的现象,对于理解中国山水园林文学独特的创作机制很有意义.
    • 沈伟棠; 昌庆元; 陈小英
    • 摘要: 中唐以后,公共园林开始在地方城市兴起,但受史料限制,对当时的兴起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缺乏深入探讨.唐碑《球场山亭记》的出土为此提供了可能.依循由碑及园、由园及人的研究路径,从《球场山亭记》的碑文切入,同时结合宋代《三山志》的相关记述,采用"文本分析"和"情景重构"的方法,还原唐代福州球场山亭的设计意匠和公共属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长安园林文化、福州城市发展与刺史裴次元的美政心态对这座球场山亭兴起的影响.最后阐释球场山亭所预示的园林文化新走向.
    • 李立华
    • 摘要: 保定古莲池,不仅环境清幽遍布琼楼玉阁,文物典藏也十分丰富。这座始建于金元之交的园林,承受过地震和战乱的灾祸,经历了从私人园林、官府园林、书院园林到公共园林的变迁,以一种惯看世事变幻的沉稳大气存在于古城闹市一隅。这座古老的园林不但历史经历曲折,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人们寻幽探秘。
    • 贾慧子; 王劲韬
    • 摘要: 曲江池作为承载公共游乐活动的园林空间,以黄渠的开凿疏浚为高潮带动了唐代长安城城市文化的形成。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记载、诗词歌赋及历史舆图的相互考证,概述了曲江历史及公共活动的嬗变。着眼于曲江片区园林公共性的表现,主要对其发展历史、滨水景观及代表性公共活动进行解读。同时,依水而建的园林空间承载了人文荟萃的公共游乐活动,共同形成了依水而居的城市文化风尚。这种古代城市水系与园林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对于现今西安曲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资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