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党化教育

党化教育

党化教育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1年内共计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篇、专利文献574899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传承(学术理论版)、青年时代等; 党化教育的相关文献由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太原、温伟伟、肖芙蓉等。

党化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74899 占比:99.99%

总计:574954篇

党化教育—发文趋势图

党化教育

-研究学者

  • 张太原
  • 温伟伟
  • 肖芙蓉
  • 邵建
  • 陈钊
  • 陶行知
  • 马冬
  • 严海建
  • 付勃达
  • 何卓恩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行知
    • 摘要: 党义教育或党化教育这一名词,已经久被人们所淡忘了!最近以来,在报章杂志和一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言语之间,又有人主张恢复党义教育,或在课程内加上“三民主义”一课。这种建议,原是未可厚非的。因为三民主义是抗战建国的政治基础,要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不但有需于全国人民对三民主义的深切了解,尤需于全国人士能起来实行三民主义。
    • 付勃达
    • 摘要: 以文华图专创立为标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已历经百年发展.杜定友作为中国早期图书馆学教育的代表人物,对图书馆学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通过对杜定友生平及其教育实践的梳理,总结出其教育思想具有中国化、实践导向、全才培养、层级化发展和社会化特征,此外其教育思想受时代背景影响,也具有浓厚的党化特征.透过对杜定友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探究,文章就当下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教育深化提出以下观点:①图书馆学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性;②立足层级化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图书馆学全才;③图书馆学教育应面向大众推广;④教育观是图书馆学人及图书馆史研究的有益补充.
    • 刘寿堂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将其"以党领政"的指导思想上升为国家意志,并贯彻到教育领域,党化图书馆应运而生.图书馆界学人为了图书馆事业能够在艰难时局中的生存与发展,既要积极回应新政权的政治导向,又要极力维持图书馆作为学术机构的独立地位,避免沦为政治工具.透过杜定友先生遗存的十余篇相关文献,可以管窥时代困境中图书馆学人的艰难取舍与不懈努力.
    • 刘娟
    • 摘要: 党化教育作为民国教育史上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大革命时期率先在广东兴起.1924-1927年间,广东党化教育实践几经调整和发展,随着北伐战争推向了全国,对民国时期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论文以史料为基础,试图厘清大革命时期广东党化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党化教育措施出台、运作实态、并逐步制度化、法规化的实践过程,探讨广东党化教育的实施内容、主要特点、党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等问题,揭示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政策调整及发展方向.
    • 宋建原
    • 摘要: “全盘西化”思想是20世纪20-40年代以知识分子为代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一种思潮.从思想环境、演变过程分析该思潮之所以产生,一是由于国民政府实行的“党化教育”引起了众多知识分子的不满;二是由于“复古思想”死灰复燃的刺激和崇洋心理的蔓延.“全盘西化”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环境,加上时值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全盘西化”思潮遂渐渐式微.分析“全盘西化”思潮,我们看到它也有其反封建、反专制,推动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和探寻挽救民族危亡道路的积极意义.
    • 黄萃
    • 摘要: 民国时期,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后,一直在教育领域加强党义宣传,培养符合政党统治需要的新闻人才。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作为国民党培养新闻人才的最高学府,由蒋介石钦点留学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马星野创办。马星野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课程为蓝本,从课程设置、专业训练和专业实习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培养,与此同时,引进国民党意识形态课程,旨在将学生培养成职业性与政治性兼具的新闻人才。
  • 8. 抗战期间国民党党化教育小议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金以林
    • 摘要: 国民党自1924年改组后,即实施“党化教育”.特别是在抗战时期,政府面对外敌侵略,为集中全部人、财、物力抗敌御侮,势必执行一定的战时统治政策,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战时执政的国民党也不例外.为了适应战时需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教育事业不因战火而中断,同时又要求它能最有效地为抗战建国发挥作用,政府必然要对教育事业进行一定的统制.然而国民党的“党化教育”结果,并没有使广大青年得到合理的教育,其目的只是要求师生们信奉三民主义,做国民党的忠实臣民.同时,国民党自己不争气,最终令广大师生厌恶国民党,而选择了共产党,成为打败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
    • 王金龙
    • 摘要: 1924年改组前后,国民党开始实施党化教育,当时作为革命人才摇篮的中山大学首当其冲.1926年戴季陶被任命为中大校长后,开启了其在中大的党化教育历程.戴季陶的党化教育思想以三民主义为根本,强调通过对知识、经验这一"知"的掌握来增进对三民主义这一"信"的理解与信仰;与此同时,他一方面以三民主义的民族性与传统性来区别、对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与现代性,一方面又以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实用性建设来完善、证明三民主义.戴季陶的党化教育思想是与其"戴季陶主义"一脉相承的,都试图证明三民主义的正统性与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
    • 廖信忠
    • 摘要: 汉语普及与“党化教育”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一句话:“人类最艰难的工程,唯政治与教育二事。”这句话放在1945年后,几十年来台湾的教育上,就得到了印证。在过去台湾,政治与教育常常密不可分,互为表里,统治阶层很了解这一点,而政治教育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当然有重大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