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9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6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216902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首届环渤海地区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肿瘤诊疗新进展及新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八届中国西部肿瘤学术大会、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相关文献由261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斌、苏勤军、董亮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6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16902 占比:99.69%

总计:217567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文趋势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研究学者

  • 刘斌
  • 苏勤军
  • 董亮
  • 钱震
  • 姚宏
  • 王莉
  • 刘杰麟
  • 刘艳茹
  • 吕瑞娟
  • 周航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沈静; 张乐石; 张格娟; 常明则; 南光贤
    • 摘要: 菊-池病,也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亚急性坏死性区域淋巴结病,最常表现为颈部淋巴结病(60%~90%的病例),经常伴有腋窝和/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有压痛。全身性淋巴结病很少报道(1%~22%的病例)。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极为罕见,全世界仅报告了42例与KFD相关的无菌性脑膜炎,其中以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KFD仅有5例(包括本病例)。
    • 白惠玲; 马建民; 刘勤; 马建军
    • 摘要: 患者,男,58岁,2019年1月发现左眼角膜缘处结膜肿物,当地医院以左眼结膜肿物行手术治疗,未行病理学检查。术后1个月,结膜肿物复发,再次于当地医院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示鳞状细胞癌。3个月后因结膜肿物再次复发于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住院行左眼结膜肿物扩大切除术,术中见巩膜表层受累,组织病理检查示鳞状细胞癌,切缘未见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CKH(+~++)、Ki-67(+)、p53(+)、p16(-)、PAS(-)(图1)。
    • 李刚; 杨少华; 沈甍; 谢楠; 张贯博; 王家兴; 李金淞
    • 摘要: 目的分析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2,EIF5A2)和Ki67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9月至2021年12月11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IF5A2和Ki67表达,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IF5A2、Ki67高表达与不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肝内胆管癌组织中EIF5A2高表达60例(50.85%),Ki67高表达81例(68.64%),EIF5A2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数量无关(P>0.05),与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转移、肿瘤直径有关(P<0.05),EIF5A2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5,P=0.002)。结论肝内胆管癌中EIF5A2和Ki-67的高表达与高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有助于预判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预后。
    • 郑伟; 陈淑勤
    • 摘要: 目的在胃腺癌标本中,探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表达与中性、酸性粘液AB-PAS组织化学在同一张切片上组合染色的优选方案。方法设置不同的条件与方法分别进行Ki-67、CEA或EMA免疫组织化学与AB-PAS组织化学组合染色。结果这3组组合染色中,先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然后行特殊染色的实验组,各成分染色表达清晰,互不干扰且色彩有反差,均达到较好的阳性染色效果。结论胃腺癌组织中,先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与AB-PAS组织化学组合染色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 黄维; 陈龙; 王伟
    • 摘要: 目的:探讨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4例HCC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BCLAF1的表达水平。根据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癌组织中BCLAF1高表达率为65.38%(68/1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4.42%(1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0 ng/mL、TNM分期为Ⅲ-Ⅳ、组织学分级为G_(3)-G_(4)的占比均高于低表达组(P均5 cm、血管侵犯、TNM分期为Ⅲ-Ⅳ、组织学分级为G_(3)-G_(4)和BCLAF1高表达是HCC患者OS和PFS较短的影响因素(P均<0.05)。高表达组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17%和36.76%,明显低于低表达组的80.56%和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CLAF1与H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对评价患者的生存预后有一定价值。
    • 郑光明; 孙建华; 宋秋月
    • 摘要: 目的探究锌指蛋白139(zinc finger protein 139,ZNF139)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就诊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ZNF139 mRNA及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M生存曲线分析ZNF139表达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病灶组织中ZNF139 mRNA(0.651±0.13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217±0.070)和正常组织(0.201±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60,24.947,均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ZNF139蛋白阳性率(52.2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36%)和正常黏膜组织(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41,15.711;P=0.005,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ZNF139 mRNA及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4.447~10.964,χ^(2)=16.613~35.850,均P<0.01)。ZNF139阴性表达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75.0%,优于阳性组患者的51.4%(Log-rankχ^(2)=3.391,P=0.047)。ZNF139表达(HR:2.249,95%CI:1.359~3.712,P=0.003),临床TNM分期(HR:2.016,95%CI:1.230~3.327,P=0.006)和淋巴结转移(HR:2.125,95%CI:1.302~3.469,P=0.002)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ZNF13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浸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临床诊断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 郄智萍; 周洁; 庄晓丹; 杜日昌; 刘建; 李泛湘; 张柳萍; 刘贞; 陈岩; 胡红波
    • 摘要: 目的分析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结合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相关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在临床筛查林奇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Lynch syndrome associated endometrial cancer,LS-E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147例,患者组织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MMR蛋白表达,对MMR蛋白表达缺失或有LS相关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LS相关基因。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采用易侕统计软件比较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表达、LS相关个人史或家族史在LS-EC初筛中的预测价值。结果147例EC患者中,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46例患者存在MMR蛋白表达缺失(d MMR),发生率为31.3%(46/147);14例患者有LS相关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共43例患者行NGS检测,10例患者确诊LS,LS发生率为6.8%,突变率最高的基因为PMS2。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联合PMS2及MLH1预测LS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76.6%,AUC为0.95。结论MMR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LS的初筛手段,在dMMR人群中以LS相关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作为分流手段,可提高筛查特异性。综合筛查手段的敏感度、特异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推荐MMR蛋白免疫组化检测联合LS相关肿瘤个人史或家族史作为LS的筛查策略。
    • 祁晓莉; 谢丽梦; 张立英; 王哲哲; 卢晓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K-ras蛋白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癌(EC)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8例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的方法,对K-ras蛋白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88例行K-ra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6例用ADX-ARMS方法对样本中KRAS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88例EC组织中,7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15例染色为阴性,阳性率为83. 0%(73/88),K-ras在Ⅰ型和Ⅱ型E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 1%(68/79)、55. 6%(5/9),在高、中、低分化E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 8%(44/49)、85. 7%(18/21)、61. 1%(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6例EC中,共检测到KRAS突变15例,其突变率为41. 7%(15/36),主要是KRAS基因2号外显子G12A、G12C、G12D、G12V、G13D位点的突变,分别有2、1、3、5、4例。ARMS-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阳性一致性为27. 8%(10/36),阴性一致性为5. 6%(2/36),总一致性为33. 3%(12/36)。结论 K-ras阳性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相关;在EC中检测出KRAS基因点突变,推测KRAS参与了EC的信号传导过程,KRAS基因突变的分子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目前临床工作中尚不能用K-ra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简单替代KRAS基因常见位点的点突变。
    • 杨琳; 张金玲; 王莉菲; 梁秀云
    • 摘要: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1 (hyaluronan binding protein 1, HABP1)和细胞周期蛋白A (Cyclin A)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初步评价HABP1和Cyclin A在子宫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组织5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ABP1和Cyclin 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中的表达,并分析HABP1和Cyclin A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分析表明,HABP1和Cyclin 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晚期子宫内膜腺癌、低分化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早、中分化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HABP1和Cyclin A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ABP1和Cyclin 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增高,并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的异常表达不仅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癌变的发生发展,而且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转移过程,可能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 牟怡平; 党富平; 王瑞涛; 王曙逢; 侯惠莲
    • 摘要: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临床病理特点、诊治现状及预后。方法复习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为盆腔SFT的病人病例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im、CD34、CD99、Ki-67、bcl-2和S-100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5例SFT病人平均年龄54岁,分别发生于腹膜后、骶前、膀胱等盆腔位置。早期SFT病人无任何典型临床表现,随着肿瘤体积增大,病灶局部逐渐出现肿块压迫症状。大体标本组织学示肿瘤内为伴血管外皮瘤样和黏液样变性的成束梭形细胞,其间隔不同范围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im阳性率100%(5/5)、CD34100%(5/5)、CD9980%(4/5)、Ki-6760%(3/5)、bcl-260%(3/5)、S-100、SMA、Des、NSE均为20%(1/5)。均获有效随访,平均随访37.4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作为一种特殊且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SFT的常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异性均较低,临床诊断需结合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根治性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也是影响SFT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