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谱反射率

光谱反射率

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67622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国土资源遥感、遥感信息、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文献由129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逸新、李民赞、潘存德等。

光谱反射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1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7622 占比:99.80%

总计:167966篇

光谱反射率—发文趋势图

光谱反射率

-研究学者

  • 张逸新
  • 李民赞
  • 潘存德
  • 白由路
  • 乔欣
  • 公茂果
  • 宋英博
  • 廖宁放
  • 张小华
  • 武红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雨春子; 青松; 包玉海; 郝艳玲
    • 摘要: 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成,也是水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类群,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对其生长和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基于实测光谱数据,分析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光谱特征,研究了覆盖度对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反射光谱的影响,建立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覆盖度减少而下降,覆盖度为1%~20%时,沉水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与水体反射率非常接近,但在813 nm和1069 nm处仍存在差异。在710~746 nm波段附近,沉水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建立的单波段/波段比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中,波段比覆盖度反演模型要优于单波段反演模型,波段比反演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0.716,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14.90%,平均相对于误差(mean relative percentage error,MRPE)小于35.65%,反演精度较高,适用于60%~100%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利用波段响应函数,将实测光谱反射率积分到Sentinel-2 MSI波段上,建立了multi spectral instrument(MSI)覆盖度反演模型。波段比二次多项式反演效果最好(R^(2)为0.94,RMSE为4.62%,MRPE为6.22%),可以用于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的反演。
    • 刘海琪; 刘善军; 丁瑞波
    • 摘要: 岩矿的反射光谱是进行岩矿分类与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据,而颗粒度是影响光谱反射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探究不同颗粒度对岩矿反射光谱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揭示颗粒度对赤铁矿反射光谱的影响规律,以巴西高品位赤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SVC HR-1024光谱仪对不同颗粒度的样品进行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赤铁矿样品的光谱反射率随着颗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0.07~3.00 mm颗粒度范围内赤铁矿样品的光谱反射率随着颗粒度变化较小,且无明显规律;颗粒度为0.04~0.07 mm时,颗粒度对于光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 000~2 500 nm范围的近红外波段,颗粒度与反射率呈负相关关系;当颗粒度<0.04 mm时,样品光谱反射率发生突然性升高,在红光波段(620~760 nm)的反射峰突显,使得样品呈现明显的砖红色,同时在850~1 200 nm波段。光谱曲线出现陡边,反射率增加加快。试验结果很好地解释了赤铁矿在块状呈现钢灰色而在粉末状呈现红色的原因,同时也为提高铁矿遥感分类和定量反演精度提供了参考。
    • 娄卫东; 林宝刚; 周洪奎; 华水金; 唐旭; 胡昊
    • 摘要: 传统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多为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而且获得的数据结果存在滞后性,不适应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快速评价和及时决策。近年来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估算土壤理化性质,然而许多研究中的估算模型构建方法较为复杂,难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土壤光谱曲线线性趋势变化的土壤理化性质估算方法。试验采集了140个土壤样本,测定其理化性质和相应光谱曲线,其中70个样本用于建模,70个样本用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400~1000 nm土壤光谱曲线线性趋势参数(Slope)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C)、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和0.637;Slope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有效磷(AP)、有效钾(AK)、pH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土壤OMC光谱估算模型为OMC=-329.9 Slope+41.755,决定系数R2为0.8149,模型较优。选取独立数据对OMC估算模型验证,发现估算OMC值与实际测量OMC接近,这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光谱反射率Slope的方法可以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OMC,该方法建模方法简单,容易开发成便携式产品或传感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崔伟; 马晓勇
    • 摘要: 以某重金属矿区3个水域(a、b、c)作为研究区,采集Aster卫星传感器的遥感监测数据,再运用分光辐射光谱仪测定标准板与目标水体,计算目标水体的光谱反射率,分析各区域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时的光谱反射特征,实现基于光谱分析的重金属污染废水遥感监测。结果表明:a区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深水区向浅水区逐步增强,水体呈现出橙红色;b区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浅水区向深水区逐步增强,水体呈现为棕红色;c区域内水体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整个区域内水体为铜绿色。该结果与现场采集的各区域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一致。
    • 田翁由; 刘昊; 甘超林; 伍柳芬; 李爱; 杨丽芳; 高英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盐胁迫对樱桃砧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反射光谱的变化,以樱桃砧木大青叶为试验材料,设置0、75、150和300 mmol·L^(-1)NaCl盐胁迫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CI-710光纤光谱仪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及光谱,研究盐胁迫下樱桃砧木幼苗叶片色素含量、光合指标、反射光谱变化及彼此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盐含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b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叶绿素b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逐渐降低;在75 mmol·L^(-1)盐处理下3种叶绿体色素含量达到最高。随着盐含量的改变,樱桃砧木的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波段下的变化规律不同,但光谱特征曲线趋势一致,均有1个"绿峰"、1个"红谷"和1个反射平台。在近红外光区和绿光区波段内,反射率在75 mmol·L^(-1)盐处理时最高,在150 mmol·L^(-1)盐处理下最低;而在蓝紫光区和可见红光区波段内,反射率在150 mmol·L^(-1)盐处理下最高。综上所述,适当的低盐处理对樱桃砧木大青叶的光合色素及光合作用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光谱反射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植株受盐胁迫的损伤程度。
    • 刘旭辉; 白云岗; 柴仲平; 张江辉; 丁邦新; 江柱
    • 摘要: 为探索快速提取典型绿洲棉田土壤盐分的有效方法,获取区域尺度的土壤盐渍化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而为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参考。以新疆兵团农二师31团为研究区域,2019、2021年春季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和野外实测土壤含盐量为数据源,将波段组、光谱指数组和全变量组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组,采用多元逐步回归(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MS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构建基于3个输入变量组的土壤盐分遥感反演模型,探究输入变量和建模方法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效果,通过对比确定春季土壤盐分最优反演模型,定量反演地表土壤含盐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为非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总样本变异系数为0.67,呈中等变异性;光谱反射率与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关系表现为土壤盐渍化越重,光谱反射率越高。(2)海岸波段(b1)、蓝波段(b2)、绿波段(b3)、红波段(b4)和盐分指数(SI1、SI2、SI3、SI4、S3、S4、S5)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相关系数均达到0.4以上。(3)所有模型中,基于全变量组建立的BPNN反演模型精度最高,建模集R2为0.705;验证集R2为0.556。(4)由反演结果可知,2019、2021年春季耕作区土壤主要为非盐化土,分别占耕作区总面积的55.55%和64.62%,其次为轻度盐化土,分别占44.31%和35.17%;2021年土壤盐渍化程度较2019年有所减轻。
    • 蒋万里; 石俊生; 季明江
    • 摘要: 可见与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数据库是颜色科学与技术和遥感目标地物分类识别领域等研究与应用的基础数据。主成分分析(PCA)在光谱数据分析、光谱重建、高光谱数据降维以及遥感图像分类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测量并建立了云南公园常见绿化植物柳树、樟、红花檵木、蓝花楹等48种植物150条叶片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数据库,波长范围400~1000 nm、间隔4 nm。并且分别对可见与可见到近红外两种波段范围进行PCA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按照红、绿、黄相同色相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基本相似;但对于同一种植物,在可见光波段400~700 nm,因为体内叶绿素、叶黄素、叶红素和花青苷含量的不同,光谱反射率曲线有较大的差异;在近红外波段700~1000 nm,所有植物叶片光谱反射率仅仅是大小不同,而同一植物光谱反射率基本不随波长变化。PCA分析表明:在可见光和可见与近红外波段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达到98.62%和94.97%。数据库及其PCA分析结果将为自然物体光谱重建、多光谱成像技术和遥感目标地物分类识别等领域应用提供支撑。
    • 常涛; 谢鑫; 官梅; 张秋平; 张振乾; 官春云
    • 摘要: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国产植物油来源,大田生产中需要施加适量的微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筛选出一种可提高油菜产量的微肥配方需要经过复杂的大田统计和产量测定,因此构建出能快速筛选微肥的模型十分重要.以高油酸油菜"帆鸣1号"为试验材料,使用地物波谱仪测定了不同微肥条件下全生育期的光谱反射率,并用乙醇提取法准确测定叶绿素含量.将光谱反射率、叶绿素含量和最终产量性状两两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产量测定表明,施加微肥可以提高油菜产量和蕾薹期时叶绿素的含量,使单株产量最高提高2%.光谱参数与叶绿素相关性分析表明,蕾薹期时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参数550和720 nm相关性较高,表明蕾薹期光谱参数可用于预测产量进而筛选出能提高油菜产量的微肥.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蕾薹期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相关性较高.光谱参数与产量相关分析表明,550和720 nm的光谱反射率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光谱参数与产量相关分析表明,550和720 nm的反射率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综合分析施肥量、光谱参数、产量和叶绿素变化可知,蕾薹时光谱参数550和720 nm与产量相关系数模拟的线性方程可用于微肥的筛选,线性方程分别为y=-32.362 x+33.097,y=4.0695 x+35.386,y=28.849 x+23.735,y=-19.023 x+31.005,y=12.447 x+24.586,R2均大于0.6.综合分析施肥量、光谱参数、产量和叶绿素变化,油菜生长至蕾薹期时光谱参数550和720 nm与产量相关系数模拟的线性方程R2≥0.6时的微肥配比可以使产量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蕾薹期光谱参数可用于预测产量进而筛选出能提高油菜产量的微肥,可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检测相关性并开展后续验证.鉴于地物波谱检测技术具有过程高效,不使用化学试剂,无需对样本进行破坏性取样,成本低,该模型的建立对开展大规模高油酸油菜微肥配方的快速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油菜微肥和促进油菜产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赵首博; 李秀红
    • 摘要: 光谱反射率描述物体的表面颜色特征,为了能够获取物体自身更加精确的颜色信息,在图像处理领域光谱反射率重构成为了关注的话题.反射光谱重构算法是对实验物体表面在可见光范围内每一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进行重构,以达到提高物体自身颜色准确复制的精度,最后建立相应的反射光谱.尝试将压缩感知(CS)理论应用到光谱实验中,对光谱反射率进行重构.首先是介绍了压缩感知理论知识,然后把压缩感知理论与光谱反射率原理相结合,根据基于压缩感知的光谱反射率重构的理论框架,选取合适的采样值,压缩感知的采样值即压缩值,小波基作为正交矩阵,高斯随机矩阵作为测量矩阵,正交矩阵与测量矩阵需要保证具有不相关性,将原始光谱反射率从高维到低维进行线性投影,得到低维的观测信号,运行简单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MP)对低维的观测信号进行由低维到高维的高精度重构,重构得到的光谱反射率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具有相同的维度,最后将压缩感知重构算法与传统的光谱反射率重构算法伪逆法与多项式回归法进行比较.经过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得到的色差值与均方根误差值都小于伪逆法和多项式回归法重构的结果,经压缩感知的重构精度明显提高;经压缩感知重构的光谱曲线可以达到或者更接近原始光谱曲线的峰值,整体效果更接近原始光谱曲线;经多项式回归法和伪逆法重构的光谱曲线达不到原始峰值,整体上存在偏差.可以认为压缩感知用低采样的数据达到了全采样的效果,提高了光谱反射率重构的精度.基于压缩感知的光谱反射率重构算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多项式回归法和伪逆法,可以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多光谱成像系统中.
    • 吕海涛; 吴文君; 廖声熙; 王子芝; 周俊宏; 李立; 崔凯
    • 摘要: 茶树类型和产地来源影响普洱茶品质,而茶树类型和产地不同,其冠层光谱也存在特征性差异.因此,利用这一特征差异,可明确普洱茶鲜叶来源,对保证普洱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景东、景谷、澜沧、宁洱4个典型普洱茶山的古树茶、大树茶、台地茶为研究对象,用地基光谱测定仪测定其野外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分析它们之间的光谱反射特征和差异性,揭示云南普洱茶树的地基光谱反射规律.结果显示:(1)不同普洱茶树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存在差异,在近红外波段上,古树茶与台地茶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可区分,古树茶与大树茶两者光谱反射相近似,古树茶平均反射率高于大树茶;(2)不同类型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上表现为古树茶>大树茶>台地茶;同类型茶树冠层叶光谱反射率表现为澜沧>景东>景谷,与3地年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3)754、801、891 nm波长可作为选择区分3种类型普洱茶的理想波长,其中801 nm可作为区分不同地区古树茶的特征波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