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伏阵列

光伏阵列

光伏阵列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170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1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359132篇;相关期刊302种,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太阳能学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六届光伏电站设备优化、能效提升运行维护研讨会、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浮空器大会等;光伏阵列的相关文献由3685位作者贡献,包括程树英、林培杰、陈志聪等。

光伏阵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1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9132 占比:99.79%

总计:359893篇

光伏阵列—发文趋势图

光伏阵列

-研究学者

  • 程树英
  • 林培杰
  • 陈志聪
  • 吴丽君
  • 丁坤
  • 戚军
  • 郑茜颖
  • 陈怡
  • 李元良
  • 苏建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长江; 翁凯雷; 李瑞; 王士涛; 李彩霞
    • 摘要: 针对现有评估光伏跟踪器运行可靠性的方法只能反映单个光伏跟踪器在某一时刻的运行状态,提出对光伏跟踪器阵列内光伏组件正面接收的太阳辐照进行监测,实时计算光伏跟踪器阵列的平均跟踪角度偏差,从而获得所有光伏跟踪器的平均跟踪精度,以判断光伏跟踪器的运行可靠性。
    • 邱勇; 狄猛; 谈明高; 唐晓晨; 刘厚林
    • 摘要: 为探究太阳能泵的运行特性并揭示太阳能泵瞬态流动机理,采用试验测试的方式,对日照辐射瞬态改变为±100 W/m^(2)和±200 W/m^(2)时的光伏阵列输出特性以及泵出口压力脉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200 W/m^(2)日照强度升高幅度,日照强度瞬态升高幅度为100 W/m^(2)时,光伏阵列达到稳态所需时间缩短2 s,泵出口压力达到稳态所需时间增加0.5 s;光伏阵列输出的波动性随着日照强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泵出口压力脉动的响应时间逐步减小,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随着日照辐射的瞬态升高出现显著变化,瞬态响应在3 s内趋于稳定。随着基础日照辐射的升高,泵出口压力响应时间逐渐变短,系统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明显增加。随着基础日照辐射的逐渐降低,泵出口压力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与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变化保持一致;随着基础日照辐射的增加,泵出口压力在较大瞬态日照辐射增加下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达到稳态。
    • 吴文涛; 陈志聪; 吴丽君; 程树英; 林培杰
    • 摘要: 针对在现实生活中光伏阵列大部分运行在正常的工作状态,缺少故障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初始化的方法代替随机初始化来训练深度学习模型,以提高故障诊断模型的可靠性.同时,提出基于残差-密集连接网络的光伏故障诊断模型,并基于I-V曲线与最大功率点、温度、辐照度和填充因子作为输入特征.最后,通过多种光伏阵列故障数据检测所提出的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初始化的残差-密集连接网络在小样本的情况下仍具有高收敛速度、高准确性以及高稳定性,且能稳定分类各种环境下的光伏阵列故障.
    • 罗林禄; 陈志聪; 吴丽君; 林培杰; 程树英
    • 摘要: 为了准确表征和预测光伏(PV)组件在不同工况下的电流电压(I-V)特性,提出一种利用改进Elman神经网络的光伏I-V曲线黑盒建模新方法.首先,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影响I-V曲线的环境因素;其次,使用基于电压电流的双线性插值法对实测I-V曲线进行重采样,以提高I-V曲线上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再次,使用基于辐照度温度的网格采样法对I-V曲线数据集进行下采样,降低数据冗余度,并利用量子粒子群(QPSO)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从而构造QPSO-Elman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实测I-V曲线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和测试,并与多层感知机、未改进的Elman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预测方法精度更高,稳定性和泛化能力更好.
    • 张晓阳; 李田泽; 张涵瑞; 韩鸿雁; 李兵
    • 摘要: 针对自组织映射SOM(self-organizing map)神经网络聚类性能易受其初始权值的影响,采用蜻蜓算法DA(dragonfly algorithm)优化SOM神经网络的局部权重失真指数LWDI(locally weighted distortion index),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进行寻优。以光伏阵列故障数据样本为研究对象,将正常与故障状态下的输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并利用诊断模型诊断和输出故障类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基本SOM神经网络及反向传播BP(back propagation)、DA-BP神经网络相比较,DA-SOM神经网络能够得到较优的聚类效果,可有效地提高光伏阵列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 侯孟婧
    • 摘要: 农光互补作为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新能源应用形式,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潜力,但因难以解决光伏组件和农作物采光分配的问题而推广不力。设计一种新型农光互补方阵,在光伏组件表面镀制由11层SiO;膜和11层TiO;膜组成的滤光多层膜,将农作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红光和蓝光分离出来,通过方阵倾角的实时调整构成的反射光路照射到地面上,而其他波段的光则透过滤光膜,照射太阳能电池,进行光伏发电。设计该方阵的组件排布形式和阵列间距,使用PVsyst软件建模,计算方阵的发电量和阵列间地面光照,计算结果表明其发电量虽然低于常规固定倾角方阵,但阵列间地面光照增加27.26%,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提高农光互补项目的综合效益。
    • 戴森柏; 陈志聪; 吴丽君; 林培杰; 程树英
    • 摘要: 针对光伏阵列电气工作参数包含复杂的暂态过程及工频干扰噪声严重影响故障诊断模型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功率点的稳态时间序列预处理方法.首先,以自动过滤数据中的暂态过程和干扰噪声,获取连续的稳态时间序列电气特征数据,作为故障诊断模型的输入参数;然后,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深度网络模型,以实现对光伏阵列常见故障的检测及分类;最后,在一个小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Simulink仿真模型上,进行故障模拟及仿真,以验证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泛化性能,并且优于常规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
    • 迟耀丹; 陈兵; 徐红伟; 赵阳; 李腾
    • 摘要: 在光伏阵列受到局部阴影遮挡条件下,针对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P-V)输出特性曲线在多峰值状态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问题,通过对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粒子群(nove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NPSO)算法的MPPT方法(以下简称NPSO_MPPT算法)。NPSO算法通过将种群粒子分为收敛粒子和自由粒子两类,提高了原始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在Simulink环境下,分别对P&O、基于PSO算法的MPPT方法(以下简称PSO_MPPT算法)和NPSO_MPPT算法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NPSO_MPPT算法相比较现有的P&O和PSO_MPPT算法,具有发电效率高和不易陷入局部功率极大值等优点。
    • 张治; 王悦; 王林
    • 摘要: 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当阵列受到阴影遮挡时,会导致其电池片输出功率不匹配,长时间易形成热斑。因此,对阴影遮挡的情况及时进行甄别,可有效预防热斑故障的产生。针对在光伏阵列阴影遮挡进行分类时,需使用大量辅助设备或采集大量环境数据,以及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保持人工蜂群支持向量机(LPP-ABC-SVM)的光伏阵列阴影遮挡分类方法。该方法仅依赖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和电压数据,有效减少了环境数据量的获取,同时也解决了分类过程中数据维度随光伏子阵列的增加而增大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阴影遮挡分类的准确率和速度。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王傲; 张厚升; 朱胜杰; 靳舵; 蒋俊杰
    • 摘要: 针对传统的两级式光伏并网单相逆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不高、抗干扰能力较差等问题,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前级升压斩波电路中,为使太阳能板达到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采用了变步长扰动观察法进行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在后级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中采取了电压、电流双闭环策略,其中外环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以及为内环提供参考电流,内环采用比例谐振调节实现对并网电流的无静差控制。在该系统中,前级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与后级的双闭环控制两者互不干扰。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比例谐振控制器、锁相环环节以及整体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